張欣,楊曉明,褚曉婷,王妍敏
隨著居民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速,以心腦血管疾病、腫瘤、慢性呼吸道疾病及糖尿病為代表的慢性病已成為全球人群的首位死因[1],也是我國的主要死因,其中,心腦血管疾病在我國死因順位上居首位[2]。根據《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4》,目前全國估計有心腦血管疾病患者2.9億,其中腦血管病患者至少700萬[3]。由于心腦血管病危險因素流行趨勢呈明顯上升,今后10年心腦血管病患者數仍將快速增長,所帶來的疾病負擔也必將日益加重。腦血管病死亡是影響中國居民期望壽命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據《全國疾病監(jiān)測系統死因檢測數據集2010》報告結果,2010年去腦血管疾病死因增壽年齡為2.26歲,其中97%歸因于40歲以上人群的去腦血管病死亡[4]。為了解上海市靜安區(qū)腦血管病死亡概況和流行趨勢,本研究以1975至2014年居民死因監(jiān)測資料為主要數據來源,對這40年戶籍人口腦血管病死亡的流行情況進行分析。
1.1 資料來源 腦血管病死亡資料來源于上海市靜安區(qū)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生命統計專業(yè)人員審核后的居民死亡醫(yī)學證明數據庫系統,該系統原始數據來自公安部門提供的死亡三書(死亡證明書、死亡推斷書和死亡確認書),數據真實可靠(2002年以前資料是根據現有保存完好的死亡原始單根據現在要求重新審核、編碼、錄入,完整率、準確率均達98%以上)。人口資料由上海市靜安區(qū)公安局戶政科提供,居民死亡醫(yī)學證明系統和人口資料均指戶籍人口。
1.2 方法 分析1975至2014年腦血管病粗死亡率、標化死亡率,腦血管病死亡人群的性別特征、死亡率的長期變化趨勢以及平均死亡年齡的變化趨勢。其中腦血管病粗死亡率為腦血管病死亡人數與當年的平均人口數之比;標化死亡率為根據2000年全國人口年齡構成作為標準人口進行調整之后的死亡率。參照《國際疾病分類ICD-10》[5]對死亡病例根本死因進行編碼,腦血管病死亡病例為編碼為I60-I69的病例。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EXCEL 2007進行數據整理,應用SAS 9.2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對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使用χ2檢驗、χ2趨勢檢驗和時間序列線性趨勢擬合。
2.1 腦血管病粗死亡率、標化死亡率及其性別特征 1975至2014年靜安區(qū)累積死亡總人數134 976例,其中腦血管病累積死亡人數為27 073例,占總死亡的20.06%。1975至2014年上海市靜安區(qū)戶籍人口腦血管病死亡的平均粗死亡率及標化死亡率分別為165.60/10萬和120.54/10萬,男性平均粗死亡率為157.94/10萬,標化死亡率為127.74/10萬;女性平均粗死亡率為173.04/10萬,標化死亡率為115.35/10萬(表1);男女性的死亡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22.66,P=0.983 0)。
2.2 腦血管病死亡率變化趨勢 1975至2014年靜安區(qū)腦血管病粗死亡率略呈上升趨勢(χ2趨勢=10.58,P<0.001)。為消除人口結構變化的影響,分析標化死亡率的變化趨勢。采用時間序列分析方法將1975至2014年靜安區(qū)腦血管病標化死亡率繪制成時序圖(圖1),序列表現為下降趨勢,同時其ACF顯示自相關系數呈緩慢衰減,白噪聲檢驗顯示為非純隨機序列(延遲6階的χ2=112.89,P<0.001),提示序列為非平穩(wěn)性非純隨機序列。一階差分后的時序圖(圖2)顯示序列平穩(wěn),基本滿足零均值平穩(wěn)序列要求。一階差分序列的白噪聲檢驗顯示為純隨機序列(延遲6階的χ2=10.38,P=0.109 4),提示原始序列蘊含著顯著的線性,且經一階差分后,有用信息已基本提取完畢。用SAS系統中的AUTOREG(自回歸)過程進行時間序列線性趨勢擬合(圖3),所擬合的線性回歸模型有意義(t=32.13,P<0.001),
回歸方程為Y=224.76-0.007 9X,提示1975至2014年間靜安區(qū)戶籍人口腦血管病死亡標化死亡率呈現逐年下降的線性趨勢。
表1 1975至2014年上海市靜安區(qū)戶籍人口腦血管病粗死亡率及標化死亡率
2.3 腦血管病平均死亡年齡的變化趨勢 腦血管病平均死亡年齡由1974年的71.70歲上升到2014年的81.21歲。同樣采用時間序列分析方法將1975至2014年靜安區(qū)腦血管病平均死亡年齡繪制成時序圖,序列表現為上升趨勢,白噪聲檢驗顯示為非純隨機序列(延遲6階的χ2=158.47,P<0.001),一階差分后的時序圖顯示序列平穩(wěn),提示原始序列蘊含著顯著的線性。用SAS系統中的AUTOREG(自回歸)過程對腦血管病平均死亡年齡進行時間序列線性趨勢擬合(圖4),所擬合的線性回歸模型有意義(t=260.46,P<0.001),回歸方程為Y=66.50+0.007 5X,提示1975至2014年間靜安區(qū)戶籍人口腦血管病平均死亡年齡呈現逐年上升的線性趨勢。
圖1 靜安區(qū)1975至2014年腦血管病標化死亡率(/10萬)的時序圖
圖2 一階差分后的時序圖
圖3 靜安區(qū)1975至2014年腦血管病標化死亡率時間序列線性趨勢擬合
圖4 靜安區(qū)1975至2014年腦血管病平均死亡年齡的時間序列線性趨勢擬合
全國的監(jiān)測數據顯示,2004年腦血管病粗死亡率為134.8/10萬,2008年下降到128.3/10萬[2]?!吨袊难懿蟾?014》中,2013年中國城市居民腦血管病死亡率為125.56/10萬[3]。本研究顯示,1975至2014年靜安區(qū)腦血管病平均粗死亡率和標化死亡率分別為165.60/10萬和120.54/10萬,粗死亡率高于全國水平,但標化死亡率與全國水平相似,提示靜安區(qū)腦血管病死亡率高可能與人口老齡化有關。國內多項研究表明,男性腦血管病死亡率高于女性[6-7],但本研究顯示男女性間死亡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975至2014年靜安區(qū)腦血管病平均粗死亡率呈上升趨勢,標化死亡率呈逐年下降的線性趨勢,與國內許多研究結果一致[8-10]。這種現象主要是由于老年人的腦血管病死亡率越來越高所致。本研究對腦血管病平均死亡年齡的趨勢研究也發(fā)現,1975至2014年靜安區(qū)戶籍人口腦血管病平均死亡年齡呈現逐年上升的線性趨勢。這說明腦血管病死亡率的變化趨勢受人口老齡化的影響[11-12],由于期望壽命的增加,使人口年齡結構從“成年型”向“老年型”急劇轉變,老年人相關疾病的粗死亡率也隨之上升[13],但消除人口結構變化的影響后,標化死亡率呈下降趨勢。許多西方國家的腦血管病死亡率早就開始呈現下降趨勢,如美國、加拿大、歐洲除北部以外的大部分區(qū)域,除了醫(yī)療技術的進步和醫(yī)療服務的提高,針對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進行人群干預發(fā)揮了很大的作用[14]。日本、芬蘭等國家采取了抗高血壓藥物的使用、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導、健康保險可及性的提高等有效的預防控制措施后,腦血管病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也得到了控制[15]。
許多大型的關于心腦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患病率調查及連續(xù)性危險因素監(jiān)測資料表明,腦血管病相關危險因素在持續(xù)增加[16]。2010年我國慢性病及危險因素監(jiān)測結果也顯示,吸煙率為53.3%,26.5%的人過量飲酒,不鍛煉的比例達到83.8%,成人超重和肥胖的比例分別為30.6%和12.6%,高血壓患病率為33.5%[17]。這些都將導致腦血管病的發(fā)病率升高,結合本研究靜安區(qū)戶籍人口標化死亡率線性下降趨勢以及腦血管病平均死亡年齡線性上升趨勢的結果,提示腦血管病的患病率將持續(xù)增加,導致腦血管病致殘的患病人數增加,并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給有限的醫(yī)療資源和社會資源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綜上所述,政府要進一步加強腦血管病的一級預防,提高人均期望壽命的同時,也能提高人均健康壽命。
1 WHO.Global status report on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2010[M].Switzerland: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11:9-11.
2 張嘯飛,胡大一,丁榮昌,等.中國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現況及流行趨勢[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2,40:179-187.
3 陳偉偉,高潤霖,劉力生,等.《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4》概要[J].中國循環(huán)雜志,2015,30:617-622.
4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全國疾病檢測系統死因監(jiān)測數據集2010[M].北京:軍事醫(yī)學科學院出版社,2012:44-46.
5 北京協和醫(yī)院世界衛(wèi)生組織疾病分類合作中心.疾病和有關健康問題的國際統計分類(第十次修訂本)[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6:396-400.
6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2012中國衛(wèi)生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協和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12:291-309.
7 陳竺.全國第三次死因回顧抽樣調查報告[M].北京:中國協和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8:64-72.
8 楊功煥.中國人群死亡及其危險因素流行水平、趨勢和分布[M].北京:中國協和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5:273-287.
9 韋再華,高燕琳.北京市居民心腦血管病死亡特征分析[J].心肺血管病雜志,2009,28:377-380.
10 林紅,張莉梅,梅丹.大連市1981-2013年居民腦血管病死亡趨勢分析[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14,30:802-805.
11 國務院人口普查辦公室,國家統計局人口和社會科技統計司.中國2000年全國人口普查資料[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2:46-51.
12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Applied Systems Analysis.China’s Population by Age& Sex,1950-2050[EB/OL].http://www.china-food-security.org/data/anim/pop_ani.htm(2008-07-07).
13 劉明波,王文,周脈耕.2004-2010年中國心血管病死亡流行趨勢分析[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3,34:985-988.
14 姜勇,李曉燕,胡楠,等.2004-2005年中國居民腦血管病死亡流行病學特征[J].中華預防醫(yī)學雜志,2010,44:293-297.
15 Shinohara Y.The changing face of the burden of stroke in Japan[J].Int J stroke,2007,2:133-135.
16 王隴德.中國居民營養(yǎng)與健康狀況調查報告之--2002綜合報告[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5-9.
17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慢性病及其危險因素監(jiān)測報告(2010)[M].北京:軍事醫(yī)學科學出版社,2012:3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