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憲
摘 ?要:本文從當前高校在貧困大學生資助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入手,針對貧困大學生資助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措施,做好高校的貧困大學生資助工作。
關鍵詞:貧困大學生;資助;思想教育
一、當前高校在貧困大學生資助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貧困生認定過程存在一定困難。貧困大學生認定過程存在困難主要表現(xiàn)在:首先,掌握認定學生實際情況困難。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是指學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籌集到的資金,難以支付其在校學習期間學習和生活基本費用的學生。[1]認定貧困生,必須將學生的個人消費狀況和家庭收入水平綜合起來考察。學校不好準確掌握貧困生的實際個人消費狀況和學生家庭實際狀況,再加上各地經(jīng)濟發(fā)展不平衡,不同地區(qū)之間生活水平差異較大等原因,家庭能不能支付大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學習和生活基本費用很難確定。其次,貧困生認定主觀性太強。貧困生認定工作是由以輔導員為組長的班級評議小組認定與審核,由班上同學參與投票決定,這在很大程度上帶有主觀色彩,結果很難保持客觀、公平。再次,貧困生認定部分標準不科學,侵犯學生私人權利。貧困生認定部分標準的確過分嚴格,甚至侵犯學生權利,如購買或長期租用電腦,經(jīng)常出入營業(yè)性網(wǎng)吧等行為不能認定為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最后,假貧困生現(xiàn)象。國家資助貧困大學生都是無償資助,受助者只享受權利,無需承擔義務,不少家境貧寒的大學生由于得到了及時的物質幫助,學習上有了保障,因此才能夠順利完成學業(yè)。正是由于這種資助政策的特別優(yōu)惠,加上配套政策不健全,高校校園中冒牌“貧困生”的現(xiàn)象也隨之出現(xiàn)。個別學生為了能獲得金額不小的補助,在貧困生評選過程中造假,冒充貧困生,騙的學校和同學的同情,冒領各種助學款。
(二)國家助學金標準一成不變。“國家助學金主要資助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的生活費用開支。國家助學金的平均資助標準為每生每年2000元,具體標準在每生每年1000—3000元范圍內(nèi)確定,可以分為2-3檔?!盵2] 2007年制定的國家助學金標準與當時的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相一致,和今天的經(jīng)濟消費水平相比,2007年制定的國家助學金標準已經(jīng)不能與現(xiàn)在的社會消費水平相適應,2000多元的資助遠遠不能解決其困難。
(三)對貧困生缺乏思想教育。大學生已步入成人社會,是具有獨立人格和能力的社會個體。貧困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人群,受到了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然而,這種關注更多的是經(jīng)濟方面的資助,對貧困生的思想、心理、精神教育等方面關注甚少,對貧困生缺乏自信、自立、自強的精神和積極回報社會關愛的意識的教育,方方面面的因素造成育人和助困相脫節(jié)。
(四)資助力度太小,資助資金單一化。目前,我國高校貧困生資助工作主要采取“獎、貸、助、補、免”等措施,所需經(jīng)費主要來源于政府撥款。獎學金、助學貸款、貧困生補助等標準都偏低,所有資助項目加起來尚難以支付特困生的學習和生活費用,且覆蓋面有限,所占比例又十分小,在昂貴的學費面前可謂是杯水車薪。對于多數(shù)高校貧困生而言,國家助學貸款是解決學費的主要途徑。政府在助學貸款方面缺乏嚴格的制度,銀行在發(fā)放貸款的時也只是象征性地發(fā)放一些助學貸款,國家助學貸款的發(fā)放與經(jīng)濟困難學生的需求相比還有很大差距,難以滿足需求。高校貧困生資助工作雖然被社會各界所關注,但社會的廣泛參與和支持還很不夠。我國對貧困大學生的資助方式除了獎學金、助學金、減免學雜費、勤工助學、國家助學貸款等,再沒有別的資助方式,方式比較單一,資助資金出現(xiàn)單一化。
二、當前我國高校貧困生資助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的解決對策
(一)完善認定機制,強化責任追究。貧困生的認定是高校貧困生資助工作的首要環(huán)節(jié),其準確性直接影響到高校貧困生資助的效益與效率。首先,扎實做好認定工作每一步,加強責任追究制度宣傳。認定工作開展前,著力宣傳責任追究制度,表明立場:嚴厲懲罰任何弄虛作假的非貧困生。同時,認定貧困生的時候對評議小組全體成員進行教育,使評議小組人員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強烈的責任意識,使其在貧困生的認定過程中做到公正、公平。如果今后出現(xiàn)與事實不符的情況,除了追究學生本人的責任外,還要追究出具證明的相關責任人的責任,從而保證貧困材料的真實性。其次,建立完善的貧困生認定機制,包括個人申請與誠信承諾、所在地的證明、公示與學生監(jiān)督、管理部門的審批、跟蹤調查與逐年調整、追究責任等,及時做好并核對機制中的每一步,確保每位貧困生符合條件。
(二)重視和加強貧困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在貧困生資助工作中,在物質幫助的同時,必須重視對貧困生的思想教育。一是要教育貧困大學生正確面對貧困。貧困不是永久的,只是暫時的。貧困不是恥辱,假冒貧困才是恥辱。鼓勵貧困大學生要樹立貧困大學生“我貧窮,但我堅強”的精神。學會在困境中奮斗,確立目標,克服困難,通過奮斗改變命運。二是教育貧困學生要有敞開胸懷走出個人小世界的意識,打破自我封閉,努力使自己融入到現(xiàn)實的集體中,做一個雖物質貧困,但心理健康的青年,對一些存在嚴重心理問題的貧困生開展必要的心理干預工作,幫助他們化解心理問題,讓他們以積極的方式來面對生活事件,塑造他們健全的人格。三是要教育貧困大學生要有誠信感恩意識。誠信是現(xiàn)代人在社會上的立足之本,大學生又是社會人。通過開展貧困大學生誠信感恩簽名活動,培養(yǎng)大學生的誠信和感恩意識,樹立“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積極回報社會關愛的意識。四是要注重培養(yǎng)大學生的勞動觀念,錘煉自立自強品質。要求受資助的學生積極主動參加學校和所在系安排的公益勞動或其它社會工作,培養(yǎng)學生“勞有所得”、“老有所獲”,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三)加大資助力度,拓寬助學渠道。國家應加大對貧困大學生的資助力度。首先,國家應從法律與政策的層面,將貧困大學生的資助列入社會保障的范疇,納入到社會保障體系的社會救助內(nèi)容之中,把高校貧困生的資助工作建立在社會參與的基礎上,建立社會救助體制,以克服高校在資助資源不足方面的困境;其次,國家和地方財政應根據(jù)貧困生逐年增加的情況,不斷增加資助經(jīng)濟困難學生的專項經(jīng)費;再次,高校應拿出更多的資金投入到勤工助學中去,盡可能多的設立勤工助學單位,建立規(guī)范的勤工助學制度,加大對貧困生的資助力度,可以緩解貧困大學生的生活壓力,使貧困生通過力所能及的勞動去獲取報酬,實行自我解困,緩解貧困生的經(jīng)濟壓力。同時還可以幫助貧困大學生樹立自尊自重,自強不息的信心;最后,貧困生問題不單純是學校問題,更是一個社會性問題。政府、學校、民間團體和社會經(jīng)濟主體等部門和單位,應設多種對貧困大學生資助的專項基金,廣泛參與到對高校貧困大學生資助中來,幫助貧困大學生完成學業(yè)。
高校貧困大學生資助工作歷來受到高校學生工作者重視,同時為高校工作不斷完善提供了重要的保障,關系到高校體制改革的深入,任重而道遠。高校貧困大學生問題的解決,有助于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順利進行、有助于教育公平的進一步體現(xiàn)、有助于和諧校園及和諧社會的構建,意義深遠而重大。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教科文司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財務司 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高等學校學生資助政策簡介.2008年6月.
[2]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yè)學校國家助學金管理暫行辦法》財 教〔2007〕92號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