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文/滕朝 圖片/劇角映畫
專題-《師父》
專訪徐皓峰 動作片最頂尖的是特工化的武術
采訪、文/滕朝 圖片/劇角映畫
徐浩峰觀點
1-傳統(tǒng)的中國武技不是打斗,而是交手。
2-在東方世界里,械斗一定是大于拳打腳踢的,兵器是一個習武之人尊嚴的象征。只有受人尊重、有身份的人,才能配上一個兵器。
3-現(xiàn)在動作片最頂尖的是特工化的武術,而這種特工化的武術來源是民國時的中國武林,就是北洋政府時期因為比武而交流出去的。
有評論家認為,徐皓峰的小說《師父》堪比老舍的《斷魂槍》,寫出了民國天津武林的“不傳之秘”,明著是小說,內(nèi)里是人心。
這也是電影《師父》想表達的。他把武林作為一個階層來寫,它有運作方式、價值觀、規(guī)矩。但當一個人突然面對規(guī)矩已經(jīng)變形,他是屈從于這個變化?還是用人性與變形的規(guī)矩做抗爭?這就是徐浩峰想說的。
“動作片最頂尖的是特工化的武術,而這種特工化的武術來源是民國時的中國武林?!?/p>
《電影》:從觀賞性來看,《師父》在動作設計上比你之前兩部作品好看。
徐皓峰:這與劇作有很大關系,這部電影的重心體現(xiàn)的是個人與群體的關系,就是一個人的刀面對北方各種不同的刀,才能在視覺上出來個人和群體的關系,你覺得我在拍武打場面,其實我拍的是這種關系。
《電影》你的武打動作沒有飛檐走壁,有點類似貼身格斗。
徐皓峰:因為傳統(tǒng)的中國武技不是打斗,而是交手。就是所謂的兩個人的身體交織在一起,沒有余地,生死就在一瞬間。詠春派有句話“刀無雙發(fā),棍無兩響”,你我的兵器在相碰瞬間,就已經(jīng)見輸贏,不可能再碰第二次。這時候就看誰能利用這個杠桿變出殺招。舉個例子你就明白了,所有特工的格斗都是交手,不是打來打去,他是半擒拿,半鎖喉,然后另外一半是打。
< 角色解密 >
<<真正高手之間的交手都是一瞬間完成的。之前港式的武打在好萊塢已經(jīng)風行了十多年,但是你看好萊塢最頂級的動作片《諜影重重》系列,完全拋棄港式武打,用的是特工式打斗,用一種紀錄片式的攝影方式把動作模糊化。>>
《電影》:所以電影在動作設計上處理得都比較模糊。
徐皓峰:對,因為真正高手之間的交手都是一瞬間完成的。之前港式的武打在好萊塢已經(jīng)風行了十多年,但是你看好萊塢最頂級的動作片《諜影重重》系列,完全拋棄港式武打,用的是特工式打斗,用一種紀錄片式的攝影方式把動作模糊化。也就是說,現(xiàn)在動作片最頂尖的是特工化的武術,而這種特工化的武術來源是民國時的中國武林,就是北洋政府時期因為比武而交流出去的。沿用民國時代的技術成為頂級動作片的新潮流,《師父》就是想對此做個回應——既然你們輾轉流傳下過去的東西,已經(jīng)在電影里取得這么大的聲勢了,我把老根子上的東西拿出來看看會是什么樣子。
“我走訪考察了全國很多武術界的師父,他們身上都有一種人文的力量。”
《電影》:還有一個不同的是,你的武俠片不注重打斗而注重人文。
徐皓峰:如果電影是一個奇觀,不是技術奇觀,就是人為奇觀,你沒見過這個手藝,我把這個手藝拿出來給你看。人力歷來是可以跟科技效果對抗的,這是大多數(shù)武俠片的做法,打打殺殺,以暴力為標準,他們拍武俠片是參照黑社會。我拍的是武林不是黑幫,很早之前我就走訪考察了全國很多武術界的師父,他們身上都有一種人文的力量,我的武俠片是按照他們的傳承,也就是所謂的規(guī)矩來拍的。
《電影》:《師父》的“規(guī)矩”也多,“武館不教真功夫”、“天津街頭不亮鐵器”等。
徐皓峰:好多人有一個誤會,覺得練武就是練武,從來沒想過他們是社會的一個階層。這個電影里,我把武林作為一個階層來寫。民國30年代的天津,是全國武術中心,我不單單要寫一個會武術的人,還想寫出天津當時的社會結構,有它特殊的運作方式、價值觀、規(guī)矩,但不是以理想為標準,一定是以運轉安全作為規(guī)矩的標準——不會傷害大多數(shù)人的利益。所以,人在規(guī)矩里面,他也會有一些委屈,但是受的這點委屈相對合理,這就是社會階層的一個特征。
《電影》:所以,當這個規(guī)矩變形的時候,人受的委屈也就會不太合理了。
徐皓峰:上世紀30年代的民國時一個非常特殊的時代,一方面,從清末一直延續(xù)過來的規(guī)矩,仍在運作,很多人信這個東西。但同時,因為社會結構的改變,中國由一個中央政府型社會,變成軍閥割據(jù)型社會,規(guī)矩會變形。這時候,人性就出來了。當一個人相信規(guī)矩,甚至于委屈要守這個規(guī)矩,到突然面對規(guī)矩已經(jīng)變形,他是屈從于這個變化還是用人性與變形的規(guī)矩做抗爭,這就是《師父》想表達的。
“在東方世界里,械斗一定是大于拳打腳踢的,兵器是一個習武之人尊嚴的象征?!?/p>
《電影》:據(jù)說,《師父》中詠春拳的技法是你從葉問的弟子梁紹鴻先生那里考證過來的?
徐皓峰:我之前給《一代宗師》寫劇本時,就要求王家衛(wèi)讓我見見葉問的真東西。他引薦了葉問親傳弟子梁紹鴻先生,他是教梁朝偉的師父,就跟我講詠春拳,也給我做一些示范,直接往身上打。但是他也就拿我當編劇,不知道我有武術背景。但是他真正動手的時候有一些非常寶貴的經(jīng)驗,我寫武戲的時候可以用上。所以等于是他給了我一張詠春拳的支票。幸虧我有八卦掌的底子,就拿八卦掌的這些東西跟他教的詠春拳去推敲。拍完《師父》后,我跟王家衛(wèi)見面,請他向梁師父帶好。我們之間有一個承諾,等《師父》公映,讓梁師父看看我是否推敲對了。
《電影》:這部電影改編自你的同名小說,電影做了一些改動,把拳斗改成了械斗。
徐皓峰:在北方的武林中,赤手空拳跟人打是非常罕見的,練武術的人,不干那種打沙袋的事情。在東方世界里,械斗一定是大于拳打腳踢的,兵器是一個習武之人尊嚴的象征。只有受人尊重、有身份的人,才能配上一個兵器,整個東方世界都是這樣的。日本,武士階層才有刀。而《師父》主要是講廖凡飾演的這個師父用八斬刀刺入北方武林,都是些有身份的人之間的較量,由此,打斗主要是以械斗為主。
《電影》:電影中有各式各樣的兵器,這些兵器的用法是怎么得來的?
徐皓峰:電影中有一場戲寫廖凡持著八斬刀對付近十種北方兵器,這些兵器在海報里會看到一些造型,這些奇怪的造型在我們這一代人是不知道,這些用法都是我挖掘我姥爺這一輩的人挖掘出來的,希望能恢復一個模樣吧。
《電影》:之前我們看到的關于詠春拳的影視劇,練詠春都是用的木人樁,但是在《師父》中用的是刀樁,這應該是首例吧。
徐皓峰:這個刀樁以前電影里沒有表現(xiàn)過,《師父》是公開了南北方最常見的四五種刀樁的形。這些刀樁都是根據(jù)民國時的真實歷史考證之后還原來的。
“我看到一張李小龍在美國留著胡子的照片,幾乎和廖凡一模一樣?!?/p>
《電影》:你非常在意習武之人的形和相,你選擇廖凡做男主角是因為他符合這兩個條件嗎?
徐皓峰:對于70年代的人來,李小龍對我們的影響非常大。但李小龍在電影中的所有武技,傳統(tǒng)詠春拳占的比重非常少,更多時候是為了電影美感,武術中融入了西化的拳擊、空手道、柔道的風格。李小龍作為詠春拳最重要的傳人,在自己在電影作品里其實沒有打過詠春,我覺得非??上?。有一次,我看到一張李小龍在美國留著胡子的照片,幾乎和廖凡一模一樣,我就想如果讓一個和李小龍想像的人去打傳統(tǒng)的詠春拳,也算彌補年少時的愿望吧。并且,我知道廖凡是體驗派演員,找別人來演可能會偷懶,但是找到一個體驗派的人會真練。
《電影》:廖凡的功夫是你親自教的?
徐皓峰:當時廖凡想讓我給他一年時間準備,但開拍之前練武的時間只有兩個月。這兩個月他回避掉所有人,我來教他功夫。我不是一招一式和他套招,而是教他詠春的拳理,訓練他民國武林的知識體系。他特別用功,早上四點起來練功,到天亮,控制飲食,不吃大魚大肉,每天就熬一鍋粥。我們拍了92天,廖凡全程跟了下來,即使沒他的戲,也天天在劇組練功,離北京(劇組在北京懷柔)再近也不回家。
《電影》:最后練功的效果如何?
徐皓峰:廖凡第一天拍打戲的時候,他的幾個大學同學來探班,看完之后非常驚訝,完全沒想到。并且這部戲會創(chuàng)造一個經(jīng)典的動作場面。甄子丹在《葉問》里面有一個打六點半棍(詠春體系的一種兵器)的橋段,梁朝偉在《一代宗師》里復現(xiàn)了這個典故,所以六點半棍之前有甄子丹和梁朝偉的兩個經(jīng)典?!稁煾浮防镆灿幸淮髨隽畏泊蛄c半棍的戲,他跟宋佳坐在一條長凳上,用六點半棍跟人群毆,拍完這段戲,我們都預感到可能會創(chuàng)造六點半棍的第三個經(jīng)典。我就跟廖凡說,你一定要收藏這個長凳,雖然這個長凳不值錢,但有價值。廖凡可能是為了迎合我這個趣味,真的讓我簽了字,把這個條凳扛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