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國勝
(宜興 214221)
每一把優(yōu)秀的紫砂壺,一定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深入人心,這也是其長盛不衰的真理所在?,F(xiàn)以紫砂“荷塘月色提梁壺”為例(見圖1),通過壺器造型、雕塑裝飾以及文化內(nèi)涵三個方面,淺述此壺所呈現(xiàn)的物象美與意境美。
圖1 荷塘月色提梁壺
紫砂壺造型是指我們所能看到具象的壺的形態(tài),每一把具備物象美的紫砂壺都不是憑空捏造的,而是制壺人精巧構思、嘔心瀝血的成果。紫砂花器講究逼真的寫實表達,通過模擬自然界固有的物或人,將客觀物象演變?yōu)樗囆g形象,并通過適度的夸張、色澤的渲染,流露出趣味盎然的藝術個性,從而達到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藝術效果。紫砂 “荷塘月色提梁壺”圓潤的造型略扁,飽滿的壺身精致小巧、端莊雅致,蓮葉的嵌蓋將圓潤的壺身所代表的圓滿意味襯托得淋漓盡致,蓋面上蹲著一只機靈的小青蛙;蓮葉包裹著的三彎流特別有趣,如同蜿蜒匍匐的蛇形,出水流利且流勢優(yōu)美,耐人尋味;提梁的線條粗細變化不拘一格,柔和且富有變化,將圓形的線條演繹得出神入化。提梁線條的變化從壺的這一頭變化到壺器的另一頭,線條蜿蜒有致,真可謂是獨樹一幟。紫砂“荷塘月色提梁壺”的壺身刻繪了一幅“鯉魚嬉戲圖”,鯉魚嬉鬧場面的刻繪神韻十足、著實精彩。原礦清水泥特有的清透文雅,又為此壺增添了幾分潔凈之感。
品玩紫砂“荷塘月色提梁壺”是人生的一大樂趣,其圓珠在掌,猶如合浦之珠,彌足珍貴。內(nèi)盛香茗,又似軟玉溫香,令人心動不已。此壺的造型具有圓、穩(wěn)、勻、正之美感,壺身、口、蓋、鈕、嘴、肩、把的配合,顯得十分勻稱流暢,其神態(tài)嫻雅自若、氣度非凡。
紫砂“荷塘月色提梁壺”以夜晚的荷塘美景為裝飾,整體象征著人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其樂融融的意境。此外,壺身的鯉魚與蓮葉裝飾也有獨特的文化蘊意。蓮,意為年,魚,意為余,蓮葉與鯉魚共同表達著“連年有余”的吉祥蘊意,即豐慶有余的富裕生活,也就是指豐衣足食。尤其是鯉魚,在中國有富余吉祥的象征意義,自古就有過節(jié)要有魚的說法,說明富富有余。在過春節(jié)的時候,家家戶戶的餐桌上也都會有一道魚的菜,寓意年年有余,其實就是取個諧音、圖個吉利。幾千年來,鯉魚一直被進貢給皇家享用,明代洪武初年,詩人楊基在詩中寫道:“春風吹雨濕衣裙,綠水紅妝畫不如,卻是漢陽川上女,過江來買武昌魚?!鼻宕文觊g的《江夏縣志》記載:武昌黃鴿礬頭出產(chǎn)的鯉魚“味獨鮮美,立冬后腌魚者爭購之,他省呼之曰楚魚?!秉S淮一帶更有“沒有老鯉不成席”的諺語。隨著鯉魚名譽的提高,古人們還給鯉魚做了很多好聽的詩句,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中有“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童烹鯉魚,中有尺素書?!敝两?,民間還保留著逢年過節(jié)拜訪親友送鯉魚的風俗。鯉魚是勤勞、善良、堅貞、吉祥的象征,以鯉示為吉慶有余的年畫比比皆是,“鯉魚跳龍門”和“追魚記”的故事更是傳為民間佳話。紫砂“荷塘月色提梁壺”多層的文化解讀,使人不僅觀賞到它的美景,更獲得了體會文化的樂趣。
紫砂“荷塘月色提梁壺”不論從創(chuàng)作理念、工藝手法和技巧上,還是造型的完整和難度上、泥料搭配和選料的限度上都力圖接近大自然。這把紫砂壺是工藝品與藝術品相結合,然而,只有從藝術的角度才會包容內(nèi)涵,才能領悟其中的意境美,真正獲得審美的樂趣。
[1]史偉如.紫砂花器藝術概論[J].陶瓷科學與藝術.2012(06):69.
[2]董建忠.錦鯉魚的鑒賞與品種[J].園林.1999(02):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