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紹平
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它的學科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求知欲,引領他們學習與周圍世界有關的科學知識,幫助他們體驗科學活動的過程和方法,使他們了解科學、技術(shù)與社會的關系,樂于與人合作,與環(huán)境和諧相處,為后繼的科學學習、為其他學科的學習、為終身學習和全面發(fā)展打下基礎。學習這門課程,有利于小學生形成科學的認知方式和科學的自然觀,并將豐富他們的童年生活,發(fā)展他們的個性,開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潛能。在多年的科學教學研究中,我認為探究式學習是最能體現(xiàn)這個培養(yǎng)目標的一種方式,因此在科學課的教學中應盡可能地啟發(fā)學生自主地探求和應用科學知識。那么,科學教學中教師如何引導學生探究學習呢?
一、營造和諧的探究氛圍
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
現(xiàn)代教育教學活動呼喚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和諧民主的氣氛,能讓孩子們在最佳的心理狀態(tài)下進行探究。兒童天性好說、好動,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茖W世界在孩子眼中永遠是那么神奇,那么充滿幻想,那么妙趣橫生。他們總是會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或做出一些不尋常的舉動,有的同學問我:“魚會不會思考?”“雞為什么不會飛?”等問題。教師用征求、詢問、商量的語句給學生營造一種平等、和諧、相互尊重的氛圍,“我來給大家一個建議好嗎”“還有什么問題”“誰還愿意說出自己的看法”等。使學生敢于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善于傾聽別人的意見。不過,課堂上若被學生的問題難倒了,我也會坦然地承認:我不懂,然后和他們一起去探究。他們都非常樂意幫助我弄懂問題,讓大家共同進步。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jù)教學活動的實際要靈活地轉(zhuǎn)換角色,創(chuàng)設適合學生自行探究、激勵學生勇于探究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以最佳的情緒參與到探究活動之中。
二、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探究興趣
1.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培養(yǎng)學生學科學的興趣。由于孩子的好奇心強,對于自然現(xiàn)象中的許多問題很感興趣。例如,蘋果熟了,為什么掉在地上而不掉在天上;動物有尾巴,為什么人沒有尾巴;為什么月亮總跟著人走……我利用學生容易接受的實驗做遷移,并給以簡單講解,使學生雖然沒有具體的理論,但已對問題有了初步的認識,解開了疑團。例如,一連幾天陰雨綿綿,三年級某學生問道:“老師,下雨真是上天傷心流淚嗎?”聽后,我沒有馬上作答,而是在自習課時讓學生討論了這個問題。由于年紀小,知識少,最終沒能得到圓滿的答案。于是我布置他們課外找答案:他們有的去找“百科全書”,有的請教朋友、長輩,有的上網(wǎng)查資料……在他們得到了一些理論知識后,我又在自習課上請五年級的一位學生做了“模擬降雨”的實驗,當學生看到酒精燈加熱下的燒杯中不斷有水蒸氣上升(相當于自然界的水蒸氣),在冷的玻璃片上冷卻形成小水珠(相當于云),而且越積越多,最后終于承受不住而流下來的時候,頓時茅塞頓開。長此以往,學生就養(yǎng)成無論遇到什么問題都愛問個為什么,非得探究出個究竟來。
2.在操作實驗的活動中注意提高學習興趣。小學生的心理特征是好玩、好動、好勝,表現(xiàn)欲強。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不再只滿足于對身旁的自然現(xiàn)象的簡單觀察。而總想親自動手做一做,試一試。他們了解如何引起或改變一些現(xiàn)象的要求和欲望,并愈來愈強烈地想進行各種嘗試。因此,我就注意時時處處多讓他們動手實踐。例如,在講“怎樣認識物體——空氣”一課時,有這樣一個實驗:想辦法把一杯水和一杯空氣交換一下,并以此來證明空氣確實占據(jù)著空間。實驗所用器材簡單,只有兩個水杯、一玻璃缸水。為了鍛煉學生操作實驗的能力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我先鼓勵學生開動腦筋,看誰想出的辦法最好。
3.給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一句名言:“不好的老師是轉(zhuǎn)述真理,好的老師是叫學生發(fā)現(xiàn)真理?!币还?jié)課,教師發(fā)言或活動時間多于學生,那么這位教師不是一位稱職的教師。所以教師為學生提供探究材料、創(chuàng)設探究情境后,應讓學生自主進行探究,激勵學生按自己的思路去觀察、實驗、操作,而不是教給學生每一步該做什么。例如,在“熱空氣”一課開始,我將懸掛紙蛇的鐵架臺和酒精燈按小組分發(fā)給學生,并讓學生把酒精燈放在紙蛇的下端(留有一定距離)。我提出問題:當點燃酒精燈,紙蛇會怎樣?問題提出后學生的思維開始活躍起來,有的說紙蛇會轉(zhuǎn)動,有的說紙蛇會上升,還有的說紙蛇會螺旋上升,我也隨著學生說紙蛇可能會擺動,此時通過老師參與猜想,激發(fā)了他們的想象力,學生更能大膽地設想,敢于質(zhì)疑。當教師參與猜想后,學生還有一種急于知道“誰的猜想對”的想法,于是想動手實驗,親自看看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用事實證明準猜想的對。在實驗中學生發(fā)現(xiàn)紙蛇會螺旋上升,此情此景掀起了學生的思維高潮:紙蛇為什么會上升呢?對這個問題讓學生根據(jù)書中實驗和小制作中所提供的材料進行創(chuàng)造性實驗,從中體現(xiàn)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同時也提升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在探究活動中,教師要真正把學生放在“主體”位置上,就應相信學生,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放手讓他們?nèi)ヌ骄俊.斔麄冇龅嚼щy時扶他們一把,讓孩子們真正體會到學習的樂趣,真正經(jīng)歷知識產(chǎn)生、發(fā)展的過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科學探究應該注重知識、技能、情感三者的結(jié)合
記得科學教學剛剛開始時,給我的一種感覺就是科學課堂教學旨在探究,只要讓學生經(jīng)歷這一探究過程就可以了,在參加一些科學教研活動時,我甚至聽到過一些教師說知識的掌握情況并不重要之類的話,因此教學設計也由此而展開,學生科學的探究意識確實是培養(yǎng)了,但一堂課下來,幾堂課下來,甚至一年下來,如果讓學生回答你學到了什么,我想學生很難回答出一個令人滿意的答復,這也是我在教學中迷惑的地方。隨著“科學素養(yǎng)”這一概念的提出,讓我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它使我對《科學》這一門課程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
第斯多惠就曾說過,“要給予兒童真知,更要引導他們主動尋求真知”。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隨著探究式教學活動的出現(xiàn),學生在各個領域中都空前地活躍,不管是什么樣的課,都注重了讓學生自主體驗??茖W課更是由于自身的特點,走在了所有課程的最前面。通過讓學生自主的科學探究,知識情感技能的培養(yǎng)得到了提高。
四、讓學生自主運用科學知識進行發(fā)明創(chuàng)造
科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教師通過多種渠道讓學生理解和牢固掌握科學基礎知識之后,還應注意安排科學知識的實踐。教師要適當安排時間,使學生走入大自然中,使他們放眼世界,開拓思維,從大千世界的萬事萬物中獲取靈感,并利用科學的結(jié)論進行發(fā)明創(chuàng)造。
縱觀科學教材,無論低年級還是中高年級都有很多可供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的素材。由于各種原因,這些獨具匠心的實驗材料往往不被重視,此謂師之過也。教學中,我在不加重學生作業(yè)負擔的情況下,注重了學生的動手制作。幾年來,學生根據(jù)所學的知識自己動手做成了地球儀、孔明燈、土電活、不倒翁、溫度計等,還做成了各種動、植物標本。學生在動手制作的過程中加深了認識。
《科學課程標準》指出:親身經(jīng)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但“探究不是唯一的學習模式”,像接受式學習也是課堂教學必要的補充。在教學中要明確怎樣處理好探究這種主要模式和其他教學模式之間的關系,只有這樣,才能將“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這一宗旨真正落到實處。
事實勝于雄辯,科學課程的改革還將不斷地深入。我們要堅信:只有我們今天的付出,才會有明天的收獲。也只有通過學生的親歷探究過程,他們才能真情地感受到并由衷地贊嘆科學給人帶來的魅力。
基金項目:湖南省“十二五”時期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研究課題“區(qū)域教師全員崗位培訓研究”(批準號:XJK12JJZB042)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湖南麻陽苗族自治縣教師進修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