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彥軍
(河西學(xué)院外國語學(xué)院)
廣義上講,文化是指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chuàng)造的物質(zhì)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然而,我們平時在生活中或是課堂上側(cè)重的是與物質(zhì)文明相對應(yīng)的精神文明,即包括社會意識形態(tài)以及與之相適應(yīng)的制度和組織機構(gòu)。這實際上就是狹義上的文化界定。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完全相同的價值觀和理念。在不同文化的影響下,形成了人們不同的為人處世原則和喜好憎惡,也直接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及語言運用,《喜福會》便是其中一部膾炙人口的佳作。
《喜福會》是美籍華裔作家譚恩美的經(jīng)典之作,小說一經(jīng)面世就引起巨大反響,連續(xù)九個月穩(wěn)坐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并獲得全美圖書獎以及洛杉磯時代周刊圖書獎。小說中細致地刻畫了四對個性鮮明、具有代表性的中國母親和在美國出生的女兒之間的情感故事。經(jīng)改編后由華裔導(dǎo)演王穎將其同名電影搬上了熒幕。筆者以電影為藍本,欲從五個方面全方位剖析影片中反映出的中美文化差異。
中國人朋友之間注重知恩圖報、情深義重,甘愿為朋友兩肋插刀在所不辭。美國人對于朋友的界定范圍比較寬泛,見面三分鐘即可稱為朋友。美國人的友誼觀大多有所界限,不同的領(lǐng)域會有不同的朋友,友誼不會自然而然地延伸至彼此生活和工作的其他領(lǐng)域。換言之,友誼對于美國人而言是一種權(quán)利,一種樂趣;而絕不意味著義務(wù)和責(zé)任。[1]
影片中,瓊的母親素媛去世后,她的三位朋友依然在麻將桌旁為她保留了原本屬于她的那個空位。在她們的內(nèi)心,那個位子的主人永遠與她們同在?,F(xiàn)在素媛的女兒瓊坐在這個位置,就如同看到了自己的朋友。玩麻將過程中,三位朋友笑著用中文交流,瓊警告她們不要以這種方式來作弊,但立刻遭到反駁,三位阿姨的態(tài)度異常堅定:“我們是你的阿姨,我們怎么會騙你?!钡拇_,三位姐妹將朋友的孩子視為己出,怎么會弄虛作假,欺騙孩子呢?
不僅如此,為了幫助素媛完成臨死前未實現(xiàn)的夙愿,她的三位朋友竭盡全力執(zhí)著地幫她彌補遺憾,成功地找到了當年素媛在中國顛沛流離過程中被迫拋棄的一對雙胞胎女兒。當為逝者實現(xiàn)了生前意愿,三位老朋友的興奮和激動之情溢于言表,終于可以告慰逝去的姐妹了。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边@是舊社會中國主流的婚姻價值觀取向。微弗莉的母親林多自幼被由于生計所迫的母親賣入黃家做童養(yǎng)媳。直到14歲結(jié)婚當天,才第一次見到自己丈夫的廬山真面目。這對于美國人而言,必定是抓破腦袋也百思不得其解。美國人信奉婚姻自由,結(jié)婚屬于個人的私事,完全由自我主宰。而即便是現(xiàn)當代的中國,子女結(jié)婚仍然很在意父母的態(tài)度,期望得到父母的允許和支持。影片中即使土生土長的女兒們也深受母親的影響。在微弗莉身嘶力竭的吶喊中,她明確表示自己失敗的第一次婚姻,就是為了取悅母親,選擇嫁給了一個中國人。當她開始第二段戀情時,盡管之前與母親矛盾重重,但她還是將男友正式地介紹給母親,內(nèi)心渴望得到母親的認可。果然得到母親應(yīng)允,同意出席自己的婚禮,微弗莉最終喜極而泣。
受儒家文化熏陶,舊社會婚姻中要求遵守“夫為妻綱”的生活處事原則。林多嫁入黃家大門的那一刻起,深知自己的一生將從此掌握在丈夫手中,這個男人將決定她一生的幸福。新婚第一晚,小丈夫黃少爺便言辭鑿鑿:“我是丈夫,我是當家的。一切由我說了算。”另外,當麗娜的母親顧瑩瑩遭受丈夫百般凌辱,卻也欲罷不能,因為潛意識告訴她:“如果我離開了他或是殺了他,我將一無所有?!弊鳛檎煞虻母綄倨罚拮又荒苋问軘[布,毫無怨言。當矛盾激化到不可調(diào)和的時候,故事的結(jié)局只能以慘劇收場,顧瑩瑩最終選擇殘忍地溺死自己襁褓中的兒子,以此來宣泄對丈夫積怨已久的憤恨。由一出悲劇引發(fā)出了另一個慘無人寰的苦果,不禁令人觸目驚心。
“家”在中國人眼中是溫暖的港灣,是游子的期盼。家庭和睦,兒孫滿堂乃是人之大幸。為人子女,要尊長輩,孝父母,重家庭。而美國人深受基督文化影響,推崇人人平等,家庭成員亦是如此。他們關(guān)注個人自由與權(quán)力,親情觀念明顯淡化,父母與子女的情感紐帶聯(lián)系不緊密。
四位母親從小教育女兒要溫柔賢淑,隱忍順從。這源于她們自己從小受到的中國傳統(tǒng)教育。林多的母親在她即將嫁入黃家時,語重心長地告誡女兒,作為女孩子,要溫柔賢惠,“吃飯要慢一些,要收拾得整潔大方,要聽話”。另外,麗娜和羅斯也在母親潛移默化的熏陶下對丈夫百般隱忍,最后失去了自己的個人空間,引發(fā)夫妻感情危機。
中國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待值在影片中也得以充分的展現(xiàn)。但是這種美好的愿望卻給孩子們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負擔(dān)。瓊小的時候由于忍受不了母親強迫自己學(xué)琴,大喊 “我不是你的奴隸,你不能強迫我做事情?!庇捎诩彝ビ^的迥異,母女間的矛盾愈演愈烈,摩擦不斷。瓊曾對母親抱怨:“從小到大,我做的任何事情你都不滿意?!鄙踔劣诋斪约杭磳⒁刂袊c自己的孿生姐姐們相見時,卻不知道該如何對她們描述自己的母親,因為“我根本不了解她,她只是我的母親而已”。微弗莉也對母親說:“你不知道你給我造成多大的壓力?!笨梢?,中國式母親對女兒美好的愿望并沒有按照她們既定的軌道前行;相反,孩子們卻離她們漸行漸遠,親情受到重創(chuàng)。幸運的是,最后母女間沖破了文化差異引起的隔閡,冰釋前嫌,實現(xiàn)了文化融合。當重新感受到久違的家庭溫暖時,微弗莉的母親終于破涕為笑:“現(xiàn)在我滿足了。我們開始理解對方了?!杯傄埠湍赣H化干戈為玉帛,相擁而泣。
“面子”在中國人心目中,往往代表一種聲望、地位,是通過成功和炫耀而獲得的?!懊孀印笔侵袊艘环N重要和典型的社會心理現(xiàn)象。儒家“禮”教思想倡導(dǎo)一個人應(yīng)該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在最大限度上服從于自己所在的社團或社會,以達到同屬、共識氛圍。個人應(yīng)該和其他人聯(lián)系在一起,而不是單單滿足自己的欲望。[2]中國人在社會交往中往往講究“賞臉”,盡量避免“丟臉, 要 “給面子”、“顧全面子”。 中國有句俗語:“面子是別人給的。”面子觀念可以說就是一張無形的“臉”,“臉”即是“面”。而在美國文化中,人們強調(diào)個人的權(quán)利和自我行動的權(quán)利,厭惡對他人事務(wù)的干涉,尊重個人的隱私,偏重于“獨立”的禮貌面子,往往是不給對方留“面子”。
個人得失為小,丟面子事大。為了個人面子,母親可以拿女兒為籌碼,互相攀比炫耀。當微弗莉的母親帶著抱怨的口吻說,“每天她都在下棋,還要我為她擦獎杯?!杯偟哪赣H也毫不示弱地說:“我遇到的問題比你還嚴重呢!每次我讓她幫我做家務(wù),她都置若罔聞,一心只是練琴?!毖哉Z間均表現(xiàn)出內(nèi)心的火熱,都以女兒為驕傲。當瓊在鋼琴比賽快結(jié)束時突然出了狀況時,母親頓感顏面掃地,面露尷尬。
微弗莉帶著男朋友來家中做客,上最后一道菜時,林多自謙地說:“這道菜味道比較淡?!闭l知對方果然不解風(fēng)情,毫不客氣地表示味道確實太淡,還順手將桌上的醬瓶抓起倒進菜中,說這樣就會好很多。這種讓中國主人丟面子的表現(xiàn)頓時讓林多大驚失色,不悅和惆悵只能暗自吞咽。
社交場合中,中國人習(xí)慣按交情論心意。體現(xiàn)在送禮方面,感情越深,禮物越重。譬如結(jié)婚請宴,關(guān)系越發(fā)親近的禮金自然要比尋常人多。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禮物的貴賤直接反應(yīng)交情的深淺。然而,美國人則重形式輕物質(zhì)。禮物要送,但禮物的貴賤不是主要的衡量標準。即使是一張不起眼的賀卡,也能反映送禮人的誠意。所以當微弗莉給母親展示自己男友送的衣服時,林多不屑的態(tài)度和對衣服的挑剔讓女兒惱羞成怒,反問:“你怎么能對一件禮物如此刁難呢?”
不僅如此,影片里中國人待人接物表現(xiàn)出的熱忱、賓客至上的理念也是一大亮點。相比之下,囿于飲食結(jié)構(gòu)的單一和餐飲文化的不同,美國人更注重主隨客便,熱情的程度遠不及中國家庭。片中有好幾處家庭聚會的場景,其中主人的精心準備、豐富的菜品和誘人的食物都真實地再現(xiàn)了中國人的待客之道,讓人久久不能忘懷。
總之,文化是一個民族特有的歷史性經(jīng)驗和規(guī)范的積淀,需要不斷學(xué)習(xí)和了解。只有認識了文化的淵源與不同,才能有效減少文化差異,避免明顯的文化沖突,對實現(xiàn)有效的跨文化交際意義深遠。影片中四對母女正是由于文化差異造成彼此間的不解與傷害,也正是因為差異的化解最后彼此打開心結(jié),敞開心扉,重新找尋到了屬于各自的幸福。
[1]Linda Schue1er,何震.如何與老外有效交流3:文化差異與挑戰(zhàn)[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6.
[2]劉永清.《喜福會》折射出的中西文化觀念差異[J].電影文學(xué),2011(23):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