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兵
在絕大部分學生眼里,歷史課遠不如“百家講壇”精彩。他們認為學習歷史就是背書,學習歷史的目的就是為了應付考試。其實,初中歷史是一個充滿科學性、綜合性、人文性的學科,學習歷史可以使人明智。多年來,我一直在思考與實踐如何讓學生感到歷史課有趣、有用。
一、讓歷史課堂豐富多彩,趣味十足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初中歷史教師應千方百計地把歷史課變得豐富多彩、趣味十足。
1.利用教師自身資源。
淵博的學識、風趣幽默的談吐都是教師自身的資源,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資源來豐富歷史課堂。
受篇幅的限制,初中歷史教科書壓縮了許多鮮活的歷史事實。歷史教科書是簡潔凝練的,歷史教師的語言就要豐滿生動。歷史教師應把自己當作演講者,將自己的感情通過恰當?shù)恼Z音、語調傳遞給學生,用合理的肢體語言感染學生;歷史教師應把自己當作演員,讓自己扮演歷史人物,道出歷史人物的心聲,讓學生對歷史人物有一個全面的認識;歷史教師應把自己當作評書人,個性化地講評歷史人物和事件,到精彩處戛然而止,用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吊足學生的胃口。
2.利用學生資源。
初中生具有極強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好勝心,歷史教師應充分利用初中生的這一特征來培養(yǎng)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教師可借用插圖,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使歷史課堂成為探究場所。例如,課本上有“北京人頭部復原像”和“山頂洞人頭部復原像”,教師可請學生仔細觀察這兩個頭像與我們現(xiàn)代人頭像的異同,并要求學生談談這兩幅圖片存在差異的原因。學生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驅使下,通過讀圖、討論、辨析得出結論:人是從古猿進化而來的。北京人距今約七十萬年至二十萬年,十分遙遠,保留了較多猿的特點;山頂洞人距今一萬八千年,通過更長時間的進化,與現(xiàn)代人有更多相似的地方。
3.借助多媒體輔助手段。
教師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呈現(xiàn)栩栩如生的歷史畫面,能使學生產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身臨其境的感受,從而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學習“建立現(xiàn)代化的人民軍隊”時,我為學生播放視頻展現(xiàn)國慶閱兵場景,讓學生從中感受到現(xiàn)代化人民軍隊的雄壯,激發(fā)學生的自豪感和愛國情。
二、把歷史教學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
1.聯(lián)系歷史,探根究源,加深學生對現(xiàn)實社會有關問題的理解。
歷史是曾經(jīng)的現(xiàn)實,現(xiàn)實有歷史的影子,現(xiàn)實生活中的許多事情,都能在歷史中找到合理的答案;歷史影響著現(xiàn)實,現(xiàn)實發(fā)展著歷史,借鑒吸收歷史的經(jīng)驗教訓,可以加深對現(xiàn)實的理解,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質,科學地預見未來。
例如,學習有關“科舉制度”的知識時,教師可把科舉考試與如今的高考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明白,延續(xù)了很多年的科舉制度雖然因存在諸多弊端被廢除了,但科舉考試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有其存在價值;我國的高考制度自恢復以來,為國家選拔了上千萬的人才,但它也有亟須改善的地方。
2.鼓勵用現(xiàn)代理念解釋歷史。
教師應鼓勵學生嘗試用現(xiàn)代觀念解釋歷史問題,從而在新舊觀念的碰撞中,深刻地記憶、理解歷史。例如,在學習“漢武帝的‘大一統(tǒng)”時,我鼓勵學生嘗試用自己的觀點來探討歷史問題。當時我提出的問題是:漢武帝當政時,社會上存在哪些問題?如果你是漢武帝,你會針對這些問題采取哪些措施來鞏固你的統(tǒng)治地位?問題拋出后,我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引導他們從政治、思想、軍事等幾個方面來探究問題,用現(xiàn)代理念來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
3.將歷史與生活結合起來。
例如,在學習“中華文明的勃興”時,我借鑒其他老師的經(jīng)驗,對教材知識作了這樣處理:“我們班有個同學動手打了別人,他的借口是別人在班上指桑罵槐,有損他的尊嚴。對此,孔子、莊子、韓非子將會怎樣處置呢?你覺得哪種處置方式更好?”這樣的加工將古代文化與學生所熟悉的現(xiàn)實生活結合起來,能充分調動學生探究問題的積極性,使學生主動思考諸子百家的思想主張,從而在不知不覺間掌握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