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保華 汪云 相自越 李玉雯 周衛(wèi)玲
隨著手術技能和人工晶狀體研發(fā)的不斷進步,白內障正在不斷從簡單的復明手術向屈光性手術轉變,不只是要讓患者術后看得見,還要看的舒服,并力求使患者在術后對眼鏡的依賴降至最低,這已成為白內障手術醫(yī)師追求的目標。目前,得益于眼科生物測量技術的提高和人工晶狀體計算公式的改進,球面離焦極影可以得到準確矯正。而角膜散光的矯正自然成為廣大白內障醫(yī)師和患者關注的重點,希望在為患者復明的同時又可以解決散光的困擾?,F(xiàn)將兩種術式矯正老年性白內障患者散光的療效進行比較分析。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統(tǒng)計2012年本院住院的老年性白內障手術患者56例56眼,其中男28眼,女28眼,年齡60~80歲,平均(71.3±5.4)歲。按角膜散光度大小分為A組(0.75 D≤散光≤1.50 D)28眼,B組(1.75 D≤散光≤3.50 D)28眼。兩組均采用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Toric IOL治療14眼,采用球面IOL植入聯(lián)合角膜緣松解術治療14眼。A組中男14眼,女14眼,年齡60~79歲,平均(68.3±6.1)歲,采用。B組28眼,男14眼,女14眼,年齡60~80歲,平均(72.0±5.9)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所有患者術前診斷均為年齡相關性白內障;瞳孔正圓,直徑均大于3 mm,對光反應良好;術前晶體核硬度按照LOCSⅡ分類法屬于Ⅱ~Ⅳ級。所有受檢者均接受詳細的病史詢問及常規(guī)的眼科檢查,包括視力、裂隙燈檢查、眼壓等,并已排除翼狀胬肉、青光眼、角膜疾病、佩戴角膜接觸鏡史、眼外傷及曾行眼部手術的患者。
1.3 主要儀器及方法
1.3.1 儀器及計算方法 (1)術前測定裸眼遠視力、非接觸眼壓、IOLMater生物測量儀、眼A超檢查,手動角膜曲率、眼壓及眼前節(jié)裂隙燈檢查,角膜內皮鏡(Topcon SP 1000)的內皮細胞計數(shù)及形態(tài)學檢查,散瞳后雙目問接檢眼鏡眼底檢查及二維彩超檢查等,電腦驗光并記錄。(2)K1、K2分別定義為最小和最大角膜屈光力徑線上的角膜曲率/角膜直徑,K2軸向定義為角膜散光軸向,CyI=K2-K1定義為角膜散光值,帶入SRK/T計算晶體度數(shù)。
1.3.2 治療方法 手術均由同一術者按統(tǒng)一方法操作,術前3 d點抗生素眼藥水。(1)球面IOL植入聯(lián)合角膜緣松解術:隨著患者的年齡及實際測量的數(shù)值變化,手術切口位置應做相應改變。并植入折疊式IOL。在角膜散光最大軸向上用帶刻度的金剛刀加做長6 mm、寬1.5 mm角膜緣內1 mm成對松解切口,深度分別為角膜中心厚度的40%(散光0.75~1.50 D)、60%(散光1.50~3.0 D)、80%(散光>3.0 D),術后單眼遮蓋,抗生素眼水點眼7~10 d。(2)Toric-IOL:術前患者取端仰臥位位,使用T型標記用眼科專用標記筆對角膜的12點鐘和6點鐘位置進行準確的標記,將這些標記作為參考點.表面麻醉,均行3 mm透明角膜切口;粘彈物質保護角膜內皮,5.5~6.0 mm直徑連續(xù)環(huán)行撕囊;水分離核,以分治以及攔截劈核法囊袋內超聲乳化去除核,I/A對皮質進行吸凈處理,在前房注入透明質酸鈉;經(jīng)推注器將人工晶狀體植入于囊袋內;不縫合切口。在手術過程隨即使用軸位標記,基于網(wǎng)絡的使用方法對人工晶體放置軸進行標記,從而確定最佳放置軸。手術在顳側120度做角膜隧道切口。連續(xù)環(huán)形撕囊應盡量正圓居中,一般為直徑5.5 mm;ToricIOL植入后,將Toric IOL上的軸位標記凹槽與已經(jīng)標記的人工晶體放置軸對齊。尤其要小心清除人工晶體前表面及后表面的所有粘彈劑時盡量減少IOL的旋轉偏位。手術完成。(3)術前術后由同一位檢測者采用德國蔡司公司生產(chǎn)生物測量的測定角膜散光力、散光軸。由同一驗光師用同一臺自動屈光儀進行驗光,及同一非接觸眼壓計上進行眼壓測定。檢查時間為術后1周、3個月。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0.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裸眼視力 隨訪3個月,A組:Toric IOL組14眼,裸眼視力超過0.5的占90%,超過0.8的占70%;角膜緣松解術組14眼:裸眼視力超過0.5的占86%,超過0.8的占68%。B組:Toric IOL組14眼:裸眼視力超過0.5的占88%,超過0.8的占67%;角膜緣松解術組14眼:裸眼視力超過0.5的占50%,超過0.8的占40%。
2.2 術后矯正視力及散光矯正率 術后驗光比較,兩組術后3個月小瞳驗光柱鏡度數(shù)明顯降低;A組中Toric IOL組與角膜緣松解術組的矯正視力、柱鏡度數(shù)及散光矯正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B組中Toric IOL組術后矯正視力、柱鏡度數(shù)及散光矯正率與角膜緣松解術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Toric IOL植入囊袋內穩(wěn)定性良好,隨訪3個月未發(fā)現(xiàn)有超過6度的旋轉度。見表1。
表1 兩組術后矯正視力及散光矯正率比較
眼球在不同的經(jīng)線上的屈光狀態(tài)或屈光度不一致,尤是角膜表面的曲率半徑不是一個球面,則眼在無調節(jié)狀態(tài)下,5 m以外平等光線,經(jīng)眼球的不同經(jīng)線屈折后就不能在視網(wǎng)膜上結成一個焦點,而形成焦線,因而視網(wǎng)膜上的物像模糊不清。這種屈光不正狀態(tài)稱為散光。散光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視物模糊,稍重者無論視遠物、視近物,均感模糊不清,常伴有視力下降,視覺疲勞,高度散光者會形成弱視。隨年齡增長,散光的患病率逐漸升高。研究顯示,在正常人群中,角膜散光大于1.5 D的占15%~29%,約50%的60歲患者有1.00 D以上的散光,意味著超過22%的白內障患者存在1.50 D以上的術前散光,這嚴重影響了術后的視覺質量[1-4]。
角膜松解術對散光的矯正效果與預期的有不同程度的差別,角膜緣松解術對角膜散光有一定治療意義,特別是對低度數(shù)角膜散光有很好療效,但在手術技巧要求較高,而很難全面推廣。又因其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角膜的球面強度,降低了角膜的安全性及角膜表面的完整性有一定爭議[5]。
Toric IOL是針對角膜散光的白內障患者設計的新型屈光型人工晶狀體,它將矯正散光的柱鏡與人工晶狀體的球鏡相結合,能使有角膜散光的白內障患者在治療白內障同時矯正散光。為有角膜規(guī)則散光的白內障患者安裝有矯正散光功能的人工晶狀體,是手術醫(yī)生最佳的選擇。Toric IOL人工晶狀體是在角膜最陡的軸向上進行散光矯正,需要將Toric IOL的散光軸和角膜陡峭軸精準的對位才能準確地矯正散光。研究表明,散光人工晶體的軸位在預定的位置,則角膜的散光度能完全矯正,偏離10°則只能矯正預計散光度的2/3,偏離30°則完全不起作用,超過30°反而增加原有的散光度數(shù)[6-8]。如果Toric IOL的軸向偏位超過30°,則會出現(xiàn)復視、眩光和視力降低等癥狀。精確進行角膜術前標識,多數(shù)人在坐位和仰臥位時比較,眼球會發(fā)生一定度數(shù)的旋轉,由于白內障患者術前是坐位進行,而手術則是臥位進行。因此,手術時很容易發(fā)生因患者體位變化而產(chǎn)生相對性眼球旋轉[9-10]。這種情況對于需要植入Toric IOL的高度散光患者,就有可能造成明顯的矯正誤差而影響視力。因此,術前準確的軸位測量、手術切口的位置及大小、術中人工晶體軸位與設計軸位的一致、人工晶體囊袋內的旋轉穩(wěn)定是術后矯正散光的關鍵。確定人工晶體在囊袋內具有一定的旋轉穩(wěn)定性,分析影響其產(chǎn)生的因素,設計合理的手術切口、細化手術操作技巧。使散光白內障患者以最小的痛苦、最低的創(chuàng)傷獲得最佳的術后裸眼視力及視覺質量最理想的方法
通過本研究,Toric IOL的臨床應用為患者提供更多選擇,可以滿足患者不同的視覺需要,為白內障合并散光患者術后獲得更加視覺質量帶來希望。
[1]Colenbrander A.Assessment of functional vbision and its rehabilitation[J].Acta Ophthalmol,2010,88(2):163-173.
[2]Kaido M, Dogru M, Yamada M, et al.Functional visual acuity in Stevens-Johnson syndrome[J].Am J Ophthalmol,2006,142(7):917-922.
[3]Goto E, Yagi Y, Mstsumoto Y, et al.Impaired functional visualacuity of dry eye patients[J].Am J Ophthalmol,2002,133(11):181-186.
[4]Ishida R, Kojima T, Dogru M, et al.The application of a new continuous functional visual acuity measurement in dry eye syndromes[J].Am J Ophthalmol,2005,139(23):253-258.
[5]黨光福,董方田.散光型人工晶體[J].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05,228(8):321-323.
[6]何守志.正確認識單眼矯正和雙眼不同類型人工晶體匹配[J].中華眼科雜志,2008,44(10):1057-1059.
[7]Lundstrom M, Brege K G, Floren I, et al.Impaired visual function after cataract surgery assessed using the Catquest questionnaire[J].J Cataract Refract Surg,2000,26(2):101-108.
[8]Kuroda T, Fujidado T, Maeda N, et al.Wavefront analysis of higherorder aberrations in patients with cataract[J].J Cataract Refract Surg,2002,28(2):438-444.
[9]湯欣,宋慧.Toric人工晶體臨床應用中值得關注的問題[J].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13,49(3):392-394.
[10]李耀宇,邱巖,邸玉蘭,等.LASIK手術中眼球旋轉的觀察研究[J].國際眼科雜志,2007,7(7):745-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