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爽,石劭紅 (湖北省中醫(yī)藥高等??茖W校,湖北 荊州434020)
佘小偉,龔松林,章宏毅( 長江大學臨床醫(yī)學院 荊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口腔科,湖北 荊州434000)
馬理,田薇 ( 長江大學臨床醫(yī)學院 荊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口腔科,湖北 荊州434000)
口腔粘膜下纖維性變(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是一種慢性漸進性而且具有癌變傾向的口腔黏膜疾病,具有上皮組織萎縮,黏膜固有層、黏膜下層膠原纖維堆積的病理特征[1]。其主要臨床表現(xiàn)有口干、口腔黏膜進食灼痛、口腔黏膜逐漸變蒼白、僵硬、緊縮失去彈性,觸摸有條索感,嚴重者引起舌運動、張口受限,以致咀嚼、吞咽困難等癥狀。該病病因不明,咀嚼檳榔目前被認為是OSF發(fā)病的關鍵因素。有學者證實OSF發(fā)病與微循環(huán)和血液流變學改變等因素有關[2]。其中Phatak[3]研究發(fā)現(xiàn),OSF患者血液呈高凝狀態(tài)和纖溶障礙;Hatdmock[4]也認為OSF是一種慢性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綜合征。目前該病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藥物治療及手術治療[5]。近年來,從長江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口腔科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看,高壓氧用于OSF的治療,提高黏膜血氧含量,改善局部缺血缺氧,促進新生血管生成,取得了一定的臨床療效?,F(xiàn)報道如下。
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年期間在長江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口腔科被確診OSF的患者62例,符合如下納入標準:①符合OSF診斷標準;②年齡18~65歲,女性患者未懷孕或哺乳期;③無口腔白色角化病、口腔白班、硬皮病等口腔黏膜疾病以及嚴重的原發(fā)性系統(tǒng)疾病;④配合治療,按時復診;⑤口腔黏膜出現(xiàn)蒼白或灰白色病損,黏膜僵硬,張口受限;⑥未使用其它藥物治療。
1.2.1 分組與治療方法 62例患者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組,按照單盲原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其中對照組30例患者只接受雷公藤多甙藥物治療(每片10mg,浙江得恩德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用藥方法:口服,每次10mg,3次/d,同時治療期間停止其它與本病有關的治療藥物。觀察組32例患者在此基礎上并行3個療程的高壓氧治療,1次/d,10次為1個療程。長江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高壓氧治療主要采用寧波高壓氧總廠生產(chǎn)的NG90系列單人純氧艙治療,其中壓力0.2Mpa,升壓與減壓時間為25min,穩(wěn)壓后氧艙濃度為75%,吸氧30min。兩組治療效果均在3個月后評估比較。
1.2.2 臨床療效標準 ①顯效:口腔黏膜白色病損、僵硬感消失或明顯減輕,張口度改善10mm以上;②好轉:口腔黏膜白色病損、僵硬感部分好轉,張口度增加10mm以內;③無效:口腔黏膜白色病損、僵硬感部分無明顯好轉,張口度也無改善[6]。
各組數(shù)據(jù)由SPSS13.0統(tǒng)計軟件處理,患者在年齡、發(fā)病時間等計量資料數(shù)據(jù)用(±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患者性別和兩種治療方法有效率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的資料見表1。經(jīng)統(tǒng)計分析,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以及患病時間上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表1 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的比較
62例OSF患者在接受3個月治療后,結果發(fā)現(xiàn)在藥物治療基礎上接受高壓氧的患者臨床療效與未接受高壓氧的患者之間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療效比較
口腔粘膜下纖維性變(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又稱口腔粘膜下纖維化,是一種具有癌變傾向的慢性進行性的口腔粘膜疾病。目前認為該病的發(fā)生主要與咀嚼檳榔有關,患者年齡段在20~50歲之間,國內以男性患者居多。OSF患者口腔粘膜病理改變主要表現(xiàn)為結締組織膠原纖維變性,初期膠原纖維充血水腫,并伴有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浸潤,逐漸膠原纖維玻璃樣變,結構消失,血管狹窄或閉塞,對于張口嚴重受限的患者,可見大量的纖維壞死。
OSF的治療目前方法較多,但尚缺乏統(tǒng)一有效的途徑[7]。現(xiàn)有的治療手段包括糖皮質激素聯(lián)合丹參局部注射、干擾素治療、對張口受限患者局部注射透明質酸酶、手術治療,切除纖維條索,中藥治療等方法。有學者認為OSF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Toutountzakis等[9]研究認為口腔粘膜下纖維性變是由于外來抗原刺激所致,包括檳榔生物堿或引起機體自身免疫組織抗原性改變的結果。也有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雷公藤多甙是一種免疫抑制劑,在維持粘膜正常機能,緩解主觀癥狀及局部免疫調節(jié)具有一定的效果。從長江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口腔科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看,自2005年來采取雷公藤多甙聯(lián)合高壓氧治療OSF,通過對比觀察發(fā)現(xiàn),其療效肯定,是一種值得廣泛開展的方法。
高壓氧對OSF患者粘膜的治療,以期達到通過改善微循環(huán),抑制細胞凋亡,減輕或阻斷炎癥反應,提高血氧含量,改善局部缺血缺氧,減輕檳榔生物堿等外源性抗原刺激物所致的變態(tài)反應,促進病損區(qū)新生血管的形成以及側支循環(huán)的建立。筆者2005年以來通過對比觀察研究發(fā)現(xiàn),接受高壓氧治療OSF,其療效明顯好于未接受高壓氧組(P<0.05),表明對OSF患者予高壓氧治療是有必要的,而且效果較好,同時尚未發(fā)現(xiàn)高壓氧治療所帶來的副作用,患者對相關治療表示接受,但是對其具體機制尚需進一步研究。
[1] Sachin CS,Amit M,Gargi S,et al.Why only areca nut chewing cannot cause oral submucous fibrosis? [J] .Medical Hypotheses,2013,81:47-49.
[2] Khan I,Kumar N,Pant I,et al.Activation of TGF-beta Pathway by Areca Nut Constituents:A Possible Cause of Oral Submucous Fibrosis[J].Plos One,2012,7(12):e51806.
[3] Phatak AG.Oral Submucous Fibrosis-a chronic disseminateU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syndrome with local coagulpathy [J] .GUT,1993,34(5):713.
[4] Hatamoch A,Morik P,Ueki H.Role of cytokines in controlling connective tissue gene expression [J] .Arch Dermatol Res,1994,287:151-152.
[5] JiangXW.Efficacy of salvianolic acid B combined with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in the treatment of oral submucous fibrosis [J] .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 Oral Radiol Endod,2013,115:339-344.
[6] 王翰章 .中華口腔科學 [M].武漢: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1950.
[7] Das AD,Balan A,Sreelatha KT.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Efficacy of Curcumin and Turmeric Oil as Chemopreventive Agents in Oral Submucous Fibrosis:a Clinical and Histopathological Evaluation [J].Jiaomr,2010,22:88-92.
[8] Nahoum HI.Anter ior open-bite:A cephalometric analysis and suggested treatment procedures [J] .Am J Orthod,1975,67:513.
[9] Toutountzakis NE,Haralabakis NB.A posteroanter ior cephalometric evaluation of adult open bite subjects as related to normals [J].Eur J Orthod,1991,13: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