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超,劉旭華,加米拉·托爾地,范 英
(新疆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烏魯木齊 830054)
冠心病(coronary disease)又稱冠狀動脈性心臟病,主要是由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導致血管狹窄引起,目前主要通過冠狀動脈造影來確診[1]。近些年來,隨著人們生活質(zhì)量的提高,以及人口老齡化的加快,老年冠心病患病人群在不斷增加,引起學術界的高度重視[2]。冠心病的預防以日常生活調(diào)整和飲食控制為主[3],對于已發(fā)病的患者,需要其自己控制飲食、戒煙酒等,但首先患者需要對自身疾病有所了解。新疆地處祖國西北,漢族和維吾爾族是主要的兩大民族,占總?cè)丝诘?5%左右,由于不同民族的生活習慣不同,對疾病的認知情況也存在差異。本研究通過調(diào)查以了解新疆維吾爾族和漢族老年冠心病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情況,為開展健康教育提供指導。
1.1 對象 選取2012年2月—2013年6月就診于新疆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心臟中心的冠心病患者178例。年齡60~78歲,平均年齡(67.19±6.22)歲,其中男108例,女70例;漢族101例,維族77例。所有患者均經(jīng)橈動脈或股動脈途徑行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確診為冠心病;均有正常交流、閱讀能力。排除既往有精神疾病史及認知障礙史者,近6個月內(nèi)遭遇重大生活事件(喪偶、喪子、離異等)者,以及合并嚴重并發(fā)癥的患者。維漢兩組患者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月收入、家族史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調(diào)查工具 自行設計調(diào)查表,內(nèi)容涉及:① 一般資料:包括年齡、文化程度、收入、婚姻狀況、報銷方式、病程、是否行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PCI)術、家族史、合并癥、家屬關心程度等;②冠心病患者疾病認知狀況調(diào)查:包括冠心病基本知識(基本概念、基本癥狀、基本治療及定期復查等相關知識),冠心病的高危因素(年齡、吸煙、高脂飲食、飲酒、家族史等),自救知識(包括發(fā)病時如何緩解、不緩解時該如何處理、日常生活該如何避免意外的發(fā)生等)3個維度共20個條目(基本知識8條目、危險因素7條目、自救知識5條目),選項為“不清楚、不太清楚、非常清楚”,分別賦值1~3分??偡?0~60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冠心病認知狀態(tài)越好。該問卷經(jīng)5名專家(3名心內(nèi)科主任護師、2名心內(nèi)科主任醫(yī)師)評閱,內(nèi)容效度指數(shù)為 0.872,預試驗 Cronbachs'α為0.767。
1.2.2 調(diào)查方法 成立調(diào)查小組,對調(diào)查人員進行培訓。培訓合格者在心臟中心本著知情同意原則發(fā)放問卷,一對一指導患者現(xiàn)場填寫問卷并及時收回,對視力較差患者調(diào)查人員協(xié)助閱讀問卷并幫助填寫。對維族患者可由維族護士進行翻譯并協(xié)助答卷。共發(fā)放問卷200份,回收190份,其中有效問卷178份,有效回收率93.7%。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 20.0軟件包進行數(shù)據(jù)錄入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卡方或秩和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或F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線性回歸?;颊呒膊≌J識各維度得分比較采用得分率。得分率=實際得分/理想得分×100%,理想得分=條目數(shù)×每個條目最優(yōu)得分。
2.1 維族及漢族老年冠心病患者疾病認知狀態(tài)得分 見表1。
表1 維族及漢族老年冠心病患者疾病認知狀態(tài)得分(±s)
表1 維族及漢族老年冠心病患者疾病認知狀態(tài)得分(±s)
民族 n 基本知識 危險因素 自救知識 總分漢族 101 12.08 ±3.11 10.23 ±2.43 11.54 ±3.00 33.85 ±8.09維族 77 11.56 ±2.09 8.81 ±2.01 9.00 ±2.21 29.37 ±7.11 t值 4.988 7.452 5.768 7.657 P 值 0.028 0.001 0.015 0.000
2.2 維族及漢族老年冠心病患者疾病認知狀況各維度得分率比較 見表2。
表2 維族及漢族老年冠心病患者疾病認知狀況各維度得分率及排序
2.3 維族及漢族老年冠心病患者疾病認知影響因素分析 見表3。
表3 維族及漢族老年冠心病患者疾病認知影響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冠心病是目前嚴重危及人類生命健康的全球性疾病,尤其以老年人群更為高發(fā)。由于冠心病病程長、完全治愈率低、再狹窄發(fā)生率較高,患者的生存狀態(tài)和質(zhì)量受到嚴重影響。目前已明確冠心病的發(fā)生和飲食、吸煙、焦慮等因素密切關聯(lián),故改善生活方式成為其主要的預防和治療手段,患者對冠心病的認知程度亦成為延緩疾病發(fā)展、改善生存質(zhì)量的關鍵所在。新疆地處祖國西北,維吾爾族和漢族占到所有人口的65%以上,由于兩個民族在文化、宗教信仰及生活習慣方面存在顯著差異,故了解兩族患者對疾病認知狀態(tài)的差異和影響因素是進行有效個性化干預的前提。
3.1 維吾爾族和漢族老年冠心病患者疾病認知存在差異 研究結(jié)果顯示,兩族患者疾病認知總分均偏低,其中基本知識、危險因素及自救知識得分均顯示漢族患者好于維吾爾族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因本次研究中的患者均為>60歲的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記憶力減退等現(xiàn)象,可能對其認知水平有一定影響,過往研究也顯示老年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水平低于年輕患者[4]。而新疆地區(qū)大部分醫(yī)院均以漢語為主要語種,維吾爾族冠心病患者一方面由于語言交流及理解障礙,使其獲得疾病相關知識的能力會有一定程度減退;同時,信仰伊斯蘭教的維吾爾族患者會將疾病的發(fā)生、轉(zhuǎn)歸歸于神的意志從而缺乏主動獲取冠心病知識的動力。以往也有研究顯示維吾爾族患者的疾病認知水平低于漢族患者[5-6]。本研究結(jié)果還顯示,兩族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得分率由高到低排序均為自救知識、基本知識、危險因素??梢?,60歲以上的冠心病患者在自救知識方面得分相對較高,這與老年患者病程相對較長,冠心病發(fā)作較頻繁,積累的自救經(jīng)驗較多有關。此研究結(jié)果也驗證了久病成醫(yī)在現(xiàn)實健康教育中有著較高的應用價值[7-8]。
3.2 維吾爾族和漢族老年冠心病患者疾病認知影響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結(jié)果顯示,影響漢族冠心病患者認知情況的獨立因素為文化水平、病程、婚姻狀況、性別、報銷方式;而影響維吾爾族老年冠心病患者認知情況的獨立因素包括文化水平、家屬關心程度、報銷方式。
3.2.1 文化水平 結(jié)果顯示,維吾爾族和漢族患者均表現(xiàn)為文化程度越高,疾病認知水平也越高,尤以維吾爾族患者更為顯著(P<0.001)。由于文化水平較高的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理解能力相對較高,其對自身健康關注程度以及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均要優(yōu)于文化水平較低的患者,特別是擁有較高文化水平的維吾爾族患者因其接受漢語言及漢文化教育時間和強度均要高于低學歷的患者,認知水平也顯著高于后者。在臨床護理過程中也發(fā)現(xiàn)文化程度較高的患者對醫(yī)務人員所講的健康知識接受能力較高。相關研究也證實隨著文化程度的增加,健康教育的質(zhì)量也相對提高[9-10]。
3.2.2 報銷方式 本次研究結(jié)果顯示,維吾爾族和漢族患者均表現(xiàn)為自費患者的認知水平較低,公費患者的疾病認知水平相對較高。可能由于自費醫(yī)療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經(jīng)濟負過重而對疾病的相關知識無暇關注,從而導致其對疾病相關的知識了解程度較低;而公費醫(yī)療患者的職業(yè)穩(wěn)定性以及文化程度等相對較高。曾麗等[11]的研究顯示,醫(yī)療費用的報銷對患者疾病的知、信、行均有一定的影響。
3.2.3 病程 結(jié)果顯示,病程>5年的漢族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疾病認知水平要高于病程<5年的患者,而病程對維吾爾族患者無顯著影響??赡苡捎跐h族患者在疾病發(fā)生過程中對相關醫(yī)療知識進行了積累,而維吾爾族患者因?qū)︶t(yī)療文書中的中文說明及相關藥品的中文說明書等不能順利閱讀或理解不確切,從而影響了其對疾病的認知。常海霞等[12]的研究認為,針對少數(shù)民族患者使用維吾爾族等少數(shù)民族語言可以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此外,維吾爾族患者對宗教中所謂神的依賴也可能使其疏于獲取疾病相關知識。
3.2.4 婚姻狀況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婚姻狀況對漢族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疾病認知水平有影響,對維吾爾族患者無顯著影響,且已婚漢族患者的疾病認知得分高于獨居患者?;橐鲫P系作為最重要的社會關系之一,是維系患者生存狀態(tài)的一個重要因素,配偶提供的物質(zhì)和感情支持是患者主動獲取疾病相關知識、戰(zhàn)勝疾病的重要動力。有研究顯示,已婚患者對健康教育信息的發(fā)現(xiàn)能力要高于獨居者[13]。本研究結(jié)果中的差異性可能與維吾爾族患者特定的生活習俗及宗教信仰有關,也可能與本研究樣本量較小有關,有待進一步研究。
3.2.5 性別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性別對漢族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認知水平有顯著影響,女性患者的疾病認知水平較高??赡芘c女性老年患者在家庭中長期從事照顧者角色而對自身身體較為關注有關,而男性老年患者由于性格相對較粗糙、對自身的重視及關注重度較低。長期的臨床工作中亦發(fā)現(xiàn),漢族老年冠心病患者存在易激動的傾向,尤其是男性,易造成疾病的復發(fā),患者對疾病的重視程度亦會增加[14];而維吾爾族患者較為平和,男女患者性格均較為穩(wěn)定。
3.2.6 家屬關心程度 本次研究還發(fā)現(xiàn),對維吾爾族患者而言,家屬關心程度越高,患者疾病認知程度越好。家屬的關心可以提高患者對治療和護理的信心、促進患者的遵醫(yī)行為,使之對疾病的認知程度有所增加。Jeanfreau等[15]的研究也顯示,家屬關心程度越高,患者的自我關注程度也隨之增高。而在漢族患者中,家屬關心程度并未納入回歸方程,可能與維吾爾族患者更注重親屬之間的往來,而漢族患者相對較獨立、且對自身關心程度較高等有關。此外,和本研究中病例較為單一,僅為住院患者,相關結(jié)果有待進一步研究來證實。
老年冠心病患者對自身疾病的整體認知狀況不佳,猶以維吾爾族患者為甚,需要加強健康教育。且由于不同民族患者的疾病認知影響因素不同,在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應有的放矢,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漢族老年冠心病患者,應加強低學歷、獨身、自費、病程短及女性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對維吾爾族老年冠心病患者應加強低學歷、自費、家屬關注度低的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心理護理工作,從而達到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生存質(zhì)量及存活率的效果。
[1]Zaman MJ,Philipson P,Chen R,et al.South Asians and coronary disease:is there discordance between effects on incidence and prognosis?[J].Heart,2013,99(10):729-736.
[2]Torrejón C,Uauy R.Quality of fat intake,atherosclerosis and coronary disease:effects of saturated and trans fatty acids[J].Rev Med Chil,2011,139(7):924-931.
[3]王利平.老年冠心病患者建立良好生活習慣的臨床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6(22):124-125.
[4]何中伏,許吟吟,朱永貞.老年認知障礙與相關疾病的關系[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1,13(17):40.
[5]辛麗萍,古麗巴田,王燕,等.維漢哈族成年女性乳腺體檢認知調(diào)查分析[J].護理學雜志,2013,28(10):30-32.
[6]牟文.某高校維吾爾族與漢族大學生性病和艾滋病知識調(diào)查[J].中國校醫(yī),2006,20(3):284-285.
[7]甘泠,郭娜,程顯山.健康專業(yè)人員在支持"久病成醫(yī)患者計劃"中的作用[J].國外醫(yī)學護理學分冊,2005,24(7):334-336.
[8]Figueiredo MF,Rodrigues-Neto JF,Leite MT.Models applied to the activities of health education[J].Rev Bras Enferm,2010,63(1):117-121.
[9]黃亞娟.情景模擬健康教育效果與患者文化程度相關性探討[J].廣東醫(yī)學,2009,30(11):1718-1719.
[10]John BJ,Asokan S,Shankar S.Evaluation of different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s among preschoolers:a randomized controlled pilot trial[J].J Indian Soc Pedod Prev Dent,2013,31(2):96-99.
[11]曾麗,馬淙,劉宗榮,等.健康教育對門診病人就醫(yī)行為的影響[J].當代護士(學術版),2007,(8):100-101.
[12]常海霞,張海平,李寧.少數(shù)民族版本的健康教育路徑對少數(shù)民族食管癌患者焦慮狀態(tài)的影響及其因素分析[J].新疆醫(yī)科大學學報,2013,36(5):699-702.
[13]路蘭,馬驍,陳青山,等.住院患者對護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健康教育,2004,20(8):685-688.
[14]Wipfli H,Press DJ,Kuhn V.Global health education:a pilot in trans-disciplinary,digital instruction[J].Glob Health Action,2013,6:1-7.
[15]Jeanfreau SG,Jack L Jr.Apprais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health education:guidelines for public health educators[J].Health Promot Pract,2010,11(5):612-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