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為民
摘 要:探究式學習能激發(fā)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對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極為有利。本文結合教學實例,提出了中學物理探究式學習的五種學習方式。
關鍵詞:新課程;物理教學;學習方式
實踐表明,探究性學習是學生最喜歡的學習方式之一。探究性學習方法可以激發(fā)全體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學生的討論興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的能力和邏輯縝密的思維;讓不同認知層面、不同風格的學生都有展示才華的機會和空間,較好地彰顯了學生的個性。本文所探討的探究式學習,就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從教材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并確定探究內容,創(chuàng)設情境,采用科學研究方法,自主獲取知識、應用知識并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
一、提問式探究
研究發(fā)現(xiàn),一般人的創(chuàng)造力在39歲以前隨年齡增加而提高,40歲后隨年齡的增大而降低。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若不加以培養(yǎng),這一能力或許被扼殺,所以在中學階段應當注重對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我國的中學生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創(chuàng)新能力明顯降低。課堂上,學生主動提問或回答問題的現(xiàn)象很少,特別是越到高年級學生越不愛發(fā)問。教師要有意地鼓勵學生,不僅要鼓勵學生主動提問,還要在遇到問題時多問幾個“為什么”。探究的問題既可以由教師提出,也可以由學生發(fā)問,不必拘泥于提出問題的人是誰。例如:在用伏安法測小燈泡電阻的實驗中,發(fā)生了這樣一種情況:閉合開關后,小燈泡突然熄滅,是何原因呢?此問一岀,即刻引起了學生的興趣。有學生說:“肯定是燈泡的燈絲燒斷了。”教師問:“燈泡的燈絲為什么會燒斷?”學生立刻回答:“電路中的電流太大了?!薄澳请娐分械碾娏鳛槭裁创罅??”這時不少學生舉手搶答:“是電源電壓太高了?!本o接著,教師再問:“電源電壓為什么過高?”這時多數學生陷入沉思并進行分析思考,最后教師再追問:“怎么辦?”有學生小聲說:“調低電壓,讓燈泡在額定電壓范圍內工作?!敝链?,一條探究的主線形成:教師通過開展實驗和連續(xù)追問等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思考與分析,以此強化他們觀察和思考的習慣,可謂事半功倍。善于提問、勇于質疑是課堂探究問題的開始,高質量的問題既能激發(fā)學生興趣,又能提高教與學的效率。
二、情景式探究
瑞士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知識既不是客觀的,也不主觀的,而是來自個體與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物理學中很多知識是比較抽象的。在教學中,合理創(chuàng)設物理情境,讓學生在物理情景中去體會、感悟、理解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內容,加深對知識的印象,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還能喚醒全體學生的發(fā)展?jié)撃?,拓展思維,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一位教師在講授完“加速度”知識點后指岀“自然界中有許多植物在種子成熟后,果實會彈裂出來,如油菜、大豆、綠豆、鳳仙花等,你們注意過嗎?這些種子在彈裂時會產生加速度嗎?能否計算它們的加速度?”此問一提出,許多學生都感到驚奇,不知如何回答。由于學生迫切地想知道問題的答案,他們的興致油然而生。這時,教師播放通過網絡收錄的鳳仙花果實成熟時種子被彈出的科普視頻。片中,鳳仙花(又名指甲花)的果實成熟后,在陽光照射或風的影響下,果實會彈裂,把種子彈向四方,這是植物的一種自身彈射。種子會在幾個毫秒時間內(片中約0.1s~0.4s)彈射出去,射出的速度可達4m/s。所以,只要測出種子的彈射時間和彈射速庋,就不難推測出加速度的大小范圍了。由此,不僅鞏固了學生對求加速度的計算方法,還培養(yǎng)了學生開闊視野、不斷創(chuàng)新的習慣。
三、選擇式探究
利用網絡或其它方式搜集信息,對學生來說不是難事,而學生搜集信息后如何取舍成為了教學難點。因此,教師教會學生如何正確取舍信息,是解決冋題的突破口。教學中,教師布置了這樣一個習題:小王學生家買了一輛節(jié)能汽車,若汽車在平直的水平公路上以30m/s速度行駛20min,需耗油多少千克?下面是學生通過網絡收集到的信息:
■
綜上所述,表中提供的信息較多,引導學生利用物理知識逐一分析后就會發(fā)現(xiàn):表中100km耗油6升及汽油的密度為0.71×103kg/m3是解決本題的關鍵,其它因素可視為干擾信息。找岀關鍵信息,忽略干擾信息或次要因素,是物理學中常用的一種研究問題和處理問題的方法。
四、合作式探究
現(xiàn)代教學論認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生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沒有交往、沒有互動就不存在或發(fā)生教學。沒有合作就沒有思維的靈動和智慧的火花。而科學的分組及合理的評價標準則是合作探究學習高效的保證。教師利用學生喜歡交流和互動的天性、喜歡探索和發(fā)現(xiàn)的年齡特征,借助小組合作的方式,使物理教學“動”起來,“活”起來。如初中物理阿基米德定律、電功率、電與熱等內容,教師都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組織形式。需要注意的是,合作式探究不能偏重于形式,在沒有準確理解本節(jié)教學目標,沒有追問小組合作學習是否有效而盲目實施,則有悖于合作探究之本源。
五、總結式探究
探究性學習不僅要讓學生經歷探究的過程,還要對所探究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提煉。只有不斷提煉,才能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才能優(yōu)化探究的方案日趨成熟,最終讓學生體會探究所帶來的樂趣。例如:高中物理中,力學知識點復習探究、摩擦力知識小結等學習內容,都需要師生共同總結提煉。假如把上述內容類比為知識葉、知識干、知識樹,探究其內在聯(lián)系、本質特征等,學生就易于理解、記憶和掌握知識內容。只有過程與總結并行不悖,學習才能前行。
在探究性學習中,教師應該成為學生學習生活的指導者、合作者和促進者,要適時激勵和指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究能動地發(fā)現(xiàn)新知。教師不再強迫學生學習,而是教授學習的方法,培養(yǎng)探究問題的能力。
摘 要:探究式學習能激發(fā)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對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極為有利。本文結合教學實例,提出了中學物理探究式學習的五種學習方式。
關鍵詞:新課程;物理教學;學習方式
實踐表明,探究性學習是學生最喜歡的學習方式之一。探究性學習方法可以激發(fā)全體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學生的討論興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的能力和邏輯縝密的思維;讓不同認知層面、不同風格的學生都有展示才華的機會和空間,較好地彰顯了學生的個性。本文所探討的探究式學習,就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從教材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并確定探究內容,創(chuàng)設情境,采用科學研究方法,自主獲取知識、應用知識并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
一、提問式探究
研究發(fā)現(xiàn),一般人的創(chuàng)造力在39歲以前隨年齡增加而提高,40歲后隨年齡的增大而降低。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若不加以培養(yǎng),這一能力或許被扼殺,所以在中學階段應當注重對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我國的中學生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創(chuàng)新能力明顯降低。課堂上,學生主動提問或回答問題的現(xiàn)象很少,特別是越到高年級學生越不愛發(fā)問。教師要有意地鼓勵學生,不僅要鼓勵學生主動提問,還要在遇到問題時多問幾個“為什么”。探究的問題既可以由教師提出,也可以由學生發(fā)問,不必拘泥于提出問題的人是誰。例如:在用伏安法測小燈泡電阻的實驗中,發(fā)生了這樣一種情況:閉合開關后,小燈泡突然熄滅,是何原因呢?此問一岀,即刻引起了學生的興趣。有學生說:“肯定是燈泡的燈絲燒斷了?!苯處焼枺骸盁襞莸臒艚z為什么會燒斷?”學生立刻回答:“電路中的電流太大了?!薄澳请娐分械碾娏鳛槭裁创罅??”這時不少學生舉手搶答:“是電源電壓太高了。”緊接著,教師再問:“電源電壓為什么過高?”這時多數學生陷入沉思并進行分析思考,最后教師再追問:“怎么辦?”有學生小聲說:“調低電壓,讓燈泡在額定電壓范圍內工作?!敝链耍粭l探究的主線形成:教師通過開展實驗和連續(xù)追問等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思考與分析,以此強化他們觀察和思考的習慣,可謂事半功倍。善于提問、勇于質疑是課堂探究問題的開始,高質量的問題既能激發(fā)學生興趣,又能提高教與學的效率。
二、情景式探究
瑞士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知識既不是客觀的,也不主觀的,而是來自個體與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物理學中很多知識是比較抽象的。在教學中,合理創(chuàng)設物理情境,讓學生在物理情景中去體會、感悟、理解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內容,加深對知識的印象,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還能喚醒全體學生的發(fā)展?jié)撃?,拓展思維,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一位教師在講授完“加速度”知識點后指岀“自然界中有許多植物在種子成熟后,果實會彈裂出來,如油菜、大豆、綠豆、鳳仙花等,你們注意過嗎?這些種子在彈裂時會產生加速度嗎?能否計算它們的加速度?”此問一提出,許多學生都感到驚奇,不知如何回答。由于學生迫切地想知道問題的答案,他們的興致油然而生。這時,教師播放通過網絡收錄的鳳仙花果實成熟時種子被彈出的科普視頻。片中,鳳仙花(又名指甲花)的果實成熟后,在陽光照射或風的影響下,果實會彈裂,把種子彈向四方,這是植物的一種自身彈射。種子會在幾個毫秒時間內(片中約0.1s~0.4s)彈射出去,射出的速度可達4m/s。所以,只要測出種子的彈射時間和彈射速庋,就不難推測出加速度的大小范圍了。由此,不僅鞏固了學生對求加速度的計算方法,還培養(yǎng)了學生開闊視野、不斷創(chuàng)新的習慣。
三、選擇式探究
利用網絡或其它方式搜集信息,對學生來說不是難事,而學生搜集信息后如何取舍成為了教學難點。因此,教師教會學生如何正確取舍信息,是解決冋題的突破口。教學中,教師布置了這樣一個習題:小王學生家買了一輛節(jié)能汽車,若汽車在平直的水平公路上以30m/s速度行駛20min,需耗油多少千克?下面是學生通過網絡收集到的信息:
■
綜上所述,表中提供的信息較多,引導學生利用物理知識逐一分析后就會發(fā)現(xiàn):表中100km耗油6升及汽油的密度為0.71×103kg/m3是解決本題的關鍵,其它因素可視為干擾信息。找岀關鍵信息,忽略干擾信息或次要因素,是物理學中常用的一種研究問題和處理問題的方法。
四、合作式探究
現(xiàn)代教學論認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生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沒有交往、沒有互動就不存在或發(fā)生教學。沒有合作就沒有思維的靈動和智慧的火花。而科學的分組及合理的評價標準則是合作探究學習高效的保證。教師利用學生喜歡交流和互動的天性、喜歡探索和發(fā)現(xiàn)的年齡特征,借助小組合作的方式,使物理教學“動”起來,“活”起來。如初中物理阿基米德定律、電功率、電與熱等內容,教師都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組織形式。需要注意的是,合作式探究不能偏重于形式,在沒有準確理解本節(jié)教學目標,沒有追問小組合作學習是否有效而盲目實施,則有悖于合作探究之本源。
五、總結式探究
探究性學習不僅要讓學生經歷探究的過程,還要對所探究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提煉。只有不斷提煉,才能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才能優(yōu)化探究的方案日趨成熟,最終讓學生體會探究所帶來的樂趣。例如:高中物理中,力學知識點復習探究、摩擦力知識小結等學習內容,都需要師生共同總結提煉。假如把上述內容類比為知識葉、知識干、知識樹,探究其內在聯(lián)系、本質特征等,學生就易于理解、記憶和掌握知識內容。只有過程與總結并行不悖,學習才能前行。
在探究性學習中,教師應該成為學生學習生活的指導者、合作者和促進者,要適時激勵和指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究能動地發(fā)現(xiàn)新知。教師不再強迫學生學習,而是教授學習的方法,培養(yǎng)探究問題的能力。
摘 要:探究式學習能激發(fā)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對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極為有利。本文結合教學實例,提出了中學物理探究式學習的五種學習方式。
關鍵詞:新課程;物理教學;學習方式
實踐表明,探究性學習是學生最喜歡的學習方式之一。探究性學習方法可以激發(fā)全體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學生的討論興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的能力和邏輯縝密的思維;讓不同認知層面、不同風格的學生都有展示才華的機會和空間,較好地彰顯了學生的個性。本文所探討的探究式學習,就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從教材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并確定探究內容,創(chuàng)設情境,采用科學研究方法,自主獲取知識、應用知識并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
一、提問式探究
研究發(fā)現(xiàn),一般人的創(chuàng)造力在39歲以前隨年齡增加而提高,40歲后隨年齡的增大而降低。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若不加以培養(yǎng),這一能力或許被扼殺,所以在中學階段應當注重對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我國的中學生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創(chuàng)新能力明顯降低。課堂上,學生主動提問或回答問題的現(xiàn)象很少,特別是越到高年級學生越不愛發(fā)問。教師要有意地鼓勵學生,不僅要鼓勵學生主動提問,還要在遇到問題時多問幾個“為什么”。探究的問題既可以由教師提出,也可以由學生發(fā)問,不必拘泥于提出問題的人是誰。例如:在用伏安法測小燈泡電阻的實驗中,發(fā)生了這樣一種情況:閉合開關后,小燈泡突然熄滅,是何原因呢?此問一岀,即刻引起了學生的興趣。有學生說:“肯定是燈泡的燈絲燒斷了?!苯處焼枺骸盁襞莸臒艚z為什么會燒斷?”學生立刻回答:“電路中的電流太大了?!薄澳请娐分械碾娏鳛槭裁创罅??”這時不少學生舉手搶答:“是電源電壓太高了?!本o接著,教師再問:“電源電壓為什么過高?”這時多數學生陷入沉思并進行分析思考,最后教師再追問:“怎么辦?”有學生小聲說:“調低電壓,讓燈泡在額定電壓范圍內工作?!敝链耍粭l探究的主線形成:教師通過開展實驗和連續(xù)追問等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思考與分析,以此強化他們觀察和思考的習慣,可謂事半功倍。善于提問、勇于質疑是課堂探究問題的開始,高質量的問題既能激發(fā)學生興趣,又能提高教與學的效率。
二、情景式探究
瑞士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知識既不是客觀的,也不主觀的,而是來自個體與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物理學中很多知識是比較抽象的。在教學中,合理創(chuàng)設物理情境,讓學生在物理情景中去體會、感悟、理解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內容,加深對知識的印象,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還能喚醒全體學生的發(fā)展?jié)撃?,拓展思維,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一位教師在講授完“加速度”知識點后指岀“自然界中有許多植物在種子成熟后,果實會彈裂出來,如油菜、大豆、綠豆、鳳仙花等,你們注意過嗎?這些種子在彈裂時會產生加速度嗎?能否計算它們的加速度?”此問一提出,許多學生都感到驚奇,不知如何回答。由于學生迫切地想知道問題的答案,他們的興致油然而生。這時,教師播放通過網絡收錄的鳳仙花果實成熟時種子被彈出的科普視頻。片中,鳳仙花(又名指甲花)的果實成熟后,在陽光照射或風的影響下,果實會彈裂,把種子彈向四方,這是植物的一種自身彈射。種子會在幾個毫秒時間內(片中約0.1s~0.4s)彈射出去,射出的速度可達4m/s。所以,只要測出種子的彈射時間和彈射速庋,就不難推測出加速度的大小范圍了。由此,不僅鞏固了學生對求加速度的計算方法,還培養(yǎng)了學生開闊視野、不斷創(chuàng)新的習慣。
三、選擇式探究
利用網絡或其它方式搜集信息,對學生來說不是難事,而學生搜集信息后如何取舍成為了教學難點。因此,教師教會學生如何正確取舍信息,是解決冋題的突破口。教學中,教師布置了這樣一個習題:小王學生家買了一輛節(jié)能汽車,若汽車在平直的水平公路上以30m/s速度行駛20min,需耗油多少千克?下面是學生通過網絡收集到的信息:
■
綜上所述,表中提供的信息較多,引導學生利用物理知識逐一分析后就會發(fā)現(xiàn):表中100km耗油6升及汽油的密度為0.71×103kg/m3是解決本題的關鍵,其它因素可視為干擾信息。找岀關鍵信息,忽略干擾信息或次要因素,是物理學中常用的一種研究問題和處理問題的方法。
四、合作式探究
現(xiàn)代教學論認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生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沒有交往、沒有互動就不存在或發(fā)生教學。沒有合作就沒有思維的靈動和智慧的火花。而科學的分組及合理的評價標準則是合作探究學習高效的保證。教師利用學生喜歡交流和互動的天性、喜歡探索和發(fā)現(xiàn)的年齡特征,借助小組合作的方式,使物理教學“動”起來,“活”起來。如初中物理阿基米德定律、電功率、電與熱等內容,教師都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組織形式。需要注意的是,合作式探究不能偏重于形式,在沒有準確理解本節(jié)教學目標,沒有追問小組合作學習是否有效而盲目實施,則有悖于合作探究之本源。
五、總結式探究
探究性學習不僅要讓學生經歷探究的過程,還要對所探究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提煉。只有不斷提煉,才能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才能優(yōu)化探究的方案日趨成熟,最終讓學生體會探究所帶來的樂趣。例如:高中物理中,力學知識點復習探究、摩擦力知識小結等學習內容,都需要師生共同總結提煉。假如把上述內容類比為知識葉、知識干、知識樹,探究其內在聯(lián)系、本質特征等,學生就易于理解、記憶和掌握知識內容。只有過程與總結并行不悖,學習才能前行。
在探究性學習中,教師應該成為學生學習生活的指導者、合作者和促進者,要適時激勵和指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究能動地發(fā)現(xiàn)新知。教師不再強迫學生學習,而是教授學習的方法,培養(yǎng)探究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