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
我們經常在公園里看到,一個四五歲的孩子手里拿著一件喜愛的玩具,另一個路過的孩子也想玩一玩,但即使媽媽再三勸說,他也不愿意與他人分享。在這里,我們看到了人類自私的一面。其實,這也是人類的自然屬性,是在長期的生存過程中,為了自我保護和種族延續(xù),形成并遺傳下來的。
當年滿六歲的時候,這個不愿與他人分享的小朋友背起書包來到了學校。孩子來到學校干什么?表面看起來是來聽課、讀書、寫作業(yè)、考試等,但本質上是孩子們在逐步社會化,為將來融入社會、成為合格公民而奠定基礎。
所以,學校教育的本質功能,其實是通過課程的實施和對培養(yǎng)目標的不斷追求,讓孩子們不斷實現社會化——譬如公園里這個孩子在集體中學會了把玩具與他人分享。
杜威說,學校即社會,他就把學??醋魇且粋€小小的社會。既然校園是一個小小的社會,那么其中的孩子就是小小的公民,從這個邏輯上說,小小的公民就擁有了自己成長的權利——一種自然賦予的、不可剝奪的人的基本權利。
遺憾的是,雖然我國加入了世界《兒童權利公約》,頒布了《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有關法律,但由于我們成人擁有強勢的、占有的權利,加上儒家文化熏陶出來的師道尊嚴的傳統,經常自以為是地、甚至以保護兒童的名義,輕而易舉地剝奪孩子成長的權利,侵犯孩子發(fā)展的權利,干涉兒童平等的權利……實際上,那些聯合國和國家的法律距離孩子們還十分遙遠,譬如:為了迎接上級的檢查,我們可以停止孩子們的課間活動;以安全為由,我們可以隨意剝奪孩子們玩耍的權利……前幾天我約談了一位家長,因為他現在的妻子經常對前妻留下的孩子施以暴力——但是,我們能夠保護孩子多少?
對孩子們來說,校園和每一間教室以及那些相關聯的家庭,確實構成一個完整的社會。在這里,我們需要一部更加貼近孩子們的“憲法”——一部具有真正意義和能夠操作的、捍衛(wèi)兒童成長權利的校園“憲法”來捍衛(wèi)孩子們成長的權利,于是,經過了半年的研究,在2014年的六一兒童節(jié)來臨之日,玉泉兒童“憲法”終于誕生了!
玉泉兒童“憲法”內容有:捍衛(wèi)兒童成長的權利,包括保護孩子的幸福,保護孩子的公平,保護孩子的自由,保護孩子的民主,保護孩子的人格,保護孩子的身體,保護孩子的玩耍,保護孩子的學業(yè),保護孩子對課程的選擇權利……
當我們的校長、老師、家長內心都裝進了一本兒童“憲法”,并且都能用這部兒童“憲法”指導自己的言行時,這所學校的孩子才真正擁有了成長的權利,這所學校才擁有了教育的全部內涵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