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春燕
摘 要: 多數(shù)國家現(xiàn)在仍以班級授課制為基本的教學組織形式,雖然它并不盡善盡美,有自身的先天不足,但無可替代。所以,為了讓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開心,必須在操作層面對其弊端與不足做某些改良。文章提出應該貫徹“先立后破”的準則,在不取消班級組織的前提下作必要改進。
關鍵詞: 班級授課制 優(yōu)越性 局限性 改進
班級授課制源于中世紀末期的集體教學,后來由于大機器生產的發(fā)展,要求教育批量生產工人。這就要求教育改變以往低效率的教學組織形式,代之以高效率的教學組織形式。捷克教育學家夸美紐斯總結當時的教育經(jīng)驗,提出班級授課理論。我國在1862年京師同文館最早采用班級授課制,后經(jīng)癸卯學制在全國加以推廣,沿用至今。
班級授課制又叫班級教學或者課堂教學,是把學生按年齡和程度編成固定人數(shù)的班級,教師按教學計劃統(tǒng)一規(guī)定教學內容和教學時數(shù),依學校課表進行教學的教學組織形式。
結合我國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的學情,班級授課制仍是中職課堂教學最基本的教學組織形式,雖然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特別是不利于因材施教,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這種最基本的教學組織形式是目前問題最少,同時是效率最高的組織形式。結合中職學校的教學特點及學生特點,下面對中職教學中的“班級授課制”的優(yōu)越性與局限性進行探討。
一、中職教學中班級授課制的優(yōu)越性
1.組織性、計劃性強,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強化教學效果。對于中職校的教師來說,能讓學生安靜地坐在教室里進行課堂學習,無疑是他們最期望的。所以,班級授課制教學成了目前教師們認為最安全、最有效的教學組織形式,這樣教學既能使課堂正常有序,而且教與學同時進行,可達到高效。
2.以課時為單元,保證學習循序漸進與系統(tǒng)完整?,F(xiàn)在的中職多以項目化教學為主,一個項目由多個子項目組成,而每個子項目又被分配以不同的學時,所以,要系統(tǒng)地完成項目教學,班級授課制是最能完成這樣的任務的教學組織形式。
3.時間統(tǒng)一,有利于組織管理。統(tǒng)一安排時間,共同學習,對中職的管理層而言,這樣更有利于學校合理安排各科教學內容和進度,并加強教學管理,從而實現(xiàn)教學的高效。
4.師生在集體中共同學習交流,利于擴大信息來源,且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中職學生雖然個性活潑、思想活躍,但是大多太以自我為中心。在這樣的班集體中學習,學生可與教師、同學進行多向交流,互相影響,互相啟發(fā)和互相促進,從而增加信息來源或教育影響源。同時促進班集體內的群體活動和交往,有利于形成學生互助友愛、公平競爭的態(tài)度和集體主義精神,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個性品質。
二、中職教學中班級授課制的局限性
1.面向全體、步調一致,因而難以照顧個別差異。通過對我校學生的調查研究顯示,我校學生入學層次相差較大,接受能力也有很大差異,而教師都是統(tǒng)一授課,不能夠照顧到每一個學生,也就導致班級優(yōu)差生的出現(xiàn),因此很難做到因材施教。
2.以教師教授為主,難以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與探索性。目前,我國大多數(shù)學校在教學中還是多以教師講授為主,當然,中職校也不例外。雖然發(fā)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但是對學生的學習極為不利,學生進行接受性學習,導致學生的自主學習機會變少,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創(chuàng)造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當然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也不利。
3.教學組織程序化,時間、內容固定化,缺乏靈活性,使教師難以在教學中穿插更多內容,難以調動學生積極性。目前就中職課堂而言,課堂結構大概分為這幾部分:組織教學—檢查復習—學習新課程—鞏固新知識—布置作業(yè)。我們該如何在短短的45分鐘(文化課45分鐘,專業(yè)課90分鐘)里讓中職學生能夠學得更快樂、學得更容易?教師常常為了一節(jié)課的課例設計而煞費苦心,卻難以達到預期效果。
三、改進方法
雖然班級授課制有其獨特的優(yōu)越性,卻也有其難以克服的局限性,目前并沒有更好的教學形式替代它,所以,為了讓它能夠更好地服務于課堂教學,我們必須想方設法對其“改進”。
1.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不能單純地只用“語言法”,而且要多采用一些教學方法,例如討論法、演示法、練習法、實驗法等。只有教學方法豐富了,學生才能夠掌握更多學習方法,才能使教學效率大大提高,達到預期的教學成果。
2.對中職教學而言,不管是專業(yè)課還是文化課,我們都可以將現(xiàn)場搬到課堂,或將課堂搬到現(xiàn)場,讓學生親臨現(xiàn)場,親自感受,這樣的安排不僅能讓學生對課程產生興趣,更能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將被動學習轉型為自主學習。
3.對于不能夠將課堂與實踐相對接的,我們只有多運用其他教學組織形式來豐富課堂,從而使課堂變得生動有趣,比如信息化教學模式、微課及翻轉課堂等。
雖然我們對班級授課制度做了一系列“改進”,但還是難以保證其完整性。所以,在以后的教學中要不斷尋求新的方法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但是,我認為不管是什么樣的教學組織形式,最重要的還是教學主體——學生。我認為一個好的老師必須真正理解“教什么”“怎么教”,而且一定要會“玩轉”課堂,將課堂變?yōu)橐粋€開心融洽的場所,這樣學生才能敞開心扉,主動迎接課堂上的新知識,真正做到“樂學”并“善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