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流
看過一些有關馬克思著《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以下簡稱《手稿》)的書稿、輔導稿、著作和文章,都把《手稿》中的下述一段話當作是馬克思對自己的共產主義觀的概括論述。這段話就是:“(3)共產主義是對私有財產即人的自我異化的積極的揚棄,因而是通過人并且為了人而對人的本質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也就是向社會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復歸,這種復歸是完全的復歸,是自覺實現并在以往發(fā)展的全部財富的范圍內實現的復歸。這種共產主義,作為完成了的自然主義,等于人道主義,而作為完成了的人道主義,等于自然主義,它是人和自然之間、人和人之間的矛盾的真正解決,是存在和本質、對象化和自我確證、自由和必然、個體和類之間的斗爭的真正解決。它是歷史之謎的解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這種解答?!保ā恶R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185—186)
把這段話解讀為馬克思對自己的共產主義觀的概括論述,不夠準確,不完整,不全面,不符合書中整個這一部分論述的原樣原意。閱讀和應用經典著作,應當按照馬克思所要求的那樣:“按照作者寫作的原樣來閱讀自己要加以利用的著作”。
仔細讀一讀《手稿》的筆記本Ⅲ《私有財產和共產主義》,這一部分的第一段話,首先說明,這里所講的私有財產是“勞動和資本的對立”的私有財產,正是在這樣的意義上,下面講了“共產主義是被揚棄了的私有財產的積極表現”;而這部分的第二段文字,就是以此為標準對當時的各種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派別作了區(qū)別分析,首先區(qū)別它是不是共產主義,說明蒲魯東、傅立葉、圣西門這些社會主義者還不是共產主義,然后又講了“共產主義是被揚棄了的私有財產的積極表現”的三種共產主義的不同情況:(1)它的最初形態(tài)是粗陋的平均主義的共產主義,這種“對私有財產的最初的積極揚棄,不過是私有財產的卑鄙性的一種表現形式”,“不過是私有財產的普遍化和完成”。就是說,這種共產主義不是要廢除私有制,而只想均分私有財產。(2)共產主義不論是“還具有政治形式”的(指:想通過國家?guī)椭鷣斫⒐伯a主義的派別),還“是廢除國家的,但同時尚未完成的”(指:想通過消滅國家來建立共產主義的派別),都“仍然處于私有財產即人的異化的影響下”,都不能完全廢除私有財產即揚棄人的異化,所以,這兩種是“尚未完成的共產主義”。馬克思肯定了“(3)共產主義是對私有財產即人的異化的積極的揚棄”,著重講了共產主義對私有財產的揚棄,就是人的異化的揚棄,說“這種共產主義,作為完成了的自然主義,等于人道主義,作為完成了的人道主義,等于自然主義,它是人和自然之間、人和人之間的矛盾的真正解決……它是歷史之謎的解答……”,就是說這種共產主義不僅是一種廢除了私有制的經濟制度,而且是一種新的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
上述(3)這一段概括論述的文字,有些就是費爾巴哈的術語。有人說在這里“歷史之謎的解答”是馬克思使用費爾巴哈的術語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其實,應該更準確地說,這是馬克思用費爾巴哈的語言來表達“這種共產主義”的觀點。對于這種共產主義,馬克思是既肯定,又超越的。這里講的這種共產主義的代表人物是歐文等,其哲學論證者是費爾巴哈,見證于同一年(1844年9月—11月)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神圣家族》中的有關論述,《神圣家族》中“(d)對法國唯物主義的批判的戰(zhàn)斗”,其中所講的共產主義與唯物主義的關系,都是馬克思的科學社會主義以前的空想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同舊唯物主義的關系。例如,說“費爾巴哈在理論領域體現了和人道主義相吻合的唯物主義,而法國和英國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則在實踐領域體現了這種和人道主義相吻合的唯物主義”,“比較有科學根據的法國共產主義者德薩米、蓋伊等人,像歐文一樣,也把唯物主義學說當做現實的人道主義學說和共產主義的邏輯基礎加以發(fā)展”。(《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327、335頁)
《手稿》筆記本Ⅲ《私有財產和共產主義》中到以上為止的這幾段話,都是馬克思對當時已有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概述,只占《私有財產和共產主義》(中文版)16頁中的4頁。在這4頁之后,馬克思進一步論述了自己的觀點,最后一段總括地說,上述(3)這種共產主義(就是廢除私有制)還只是達到未來理想社會的一個階段,當然是一個首先必須經過的階段?!妒指濉返倪@12頁論述,在《私有財產和共產主義》(3)第一段話之后,馬克思在(V)部分,先肯定了(3)這種共產主義,說它與(1)(2)那“尚未完成的共產主義”不同,他們只是從個別的與私有財產相對立的歷史形態(tài)中為自己尋找歷史的證明,而它則包括“歷史的全部運動”,對私有財產的揚棄,就是人的異化的揚棄,“作為對人的生命的占有,是對一切異化的積極的揚棄,從而是人從宗教、家庭、國家等等向自己的合乎人性的存在即社會的存在的復歸”。這就進一步從“社會性質”方面闡明了自然主義、人道主義;與費爾巴哈著重從感性方面、人性方面的闡述不同,指出“社會性質是整個運動的普遍性質;……自然界的人的本質只有對社會的人來說才是存在的;……因此,社會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質的統(tǒng)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復活,是人的實現了的自然主義和自然界的實現了的人道主義”。(《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187頁)
這一論述,對上述(3)講的“這種共產主義,作為完成了的自然主義,等于人道主義,作為完成了的人道主義,等于自然主義”所作的“社會性質”方面的解說,應該說是馬克思就費爾巴哈對共產主義的舊唯物主義的哲學論證作了新唯物主義的解說。接下來,在《私有財產和共產主義》(3)(V)之后的(VI)又解說了社會性的各個方面、人的現實的“社會生活”的廣泛內容。
以上,這還只是馬克思對(3)這種共產主義的進一步的論說。接下來(4)馬克思更進而闡述了廢除私有制之后才能產生和發(fā)展起來的事物,說“私有制使我們變得如此愚蠢而片面”,“對私有財產的揚棄,是人的一切感覺和特性的徹底解放”,使人不再以私有制的眼光看問題、對待事物,使“人以一種全面的方式,就是說作為一個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部的本質”,“……人的本質力量的感覺,才一部分發(fā)展起來,一部分產生出來”,“創(chuàng)造著具有豐富的、全面而深刻的感覺的人作為這個社會的恒久的現實”,“自然科學卻通過工業(yè)日益在實踐上進入人的生活,改造人的生活,并為人的解放作準備”,“在社會主義的前提下”,“需要和享受失去了自己的利己主義的性質”,“我們看到,富有的人和人的豐富的需要代替了國民經濟學上的富有和貧困”。最后(5)講了只有獨立,才能創(chuàng)造;廢除了私有制,將創(chuàng)新人類的社會生活,那時“現實生活是人的不再以私有財產的揚棄即共產主義為中介的積極的現實”,但這樣的共產主義還只是走向未來理想社會的一個階段,“它是人的解放和復原的一個現實的、對下一段歷史發(fā)展來說是必然的環(huán)節(jié)。共產主義是最近將來的必然的形態(tài)和有效的原則,但是,這樣的共產主義并不是人類發(fā)展的目標,并不是人類社會的形態(tài)”。
這就是馬克思對上述(3)這樣的共產主義,既肯定又超越,既肯定共產主義就是廢除私有制,又指明它只是走向未來理想社會的“最近將來”的一個階段。這應該說是馬克思對自己的共產主義觀所作的最初的論述。自從馬克思成為共產主義者以來,作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創(chuàng)始人,他對共產主義的主張是一貫的,當然,越到后來,闡述得越清楚、明確,越加完整。
在《共產黨宣言》的“無產者和共產黨人”這一節(jié)中,首先明確了“共產黨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論概括為一句話:消滅私有制”,隨后又論述了無產階級取得政權后,一步步消滅私有制,消滅階級,以至達到“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fā)展的條件”。顯然,用“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fā)展的條件”來說明這樣一個聯合體,比《手稿》中所說的“人類發(fā)展的目標”、“人類社會的形態(tài)”,就更加清楚明確了。所以,后來在1894年1月有人要求恩格斯用簡單的字句來表達未來的新紀元的基本思想時,恩格斯回信說:“除了《共產黨宣言》中的下面這句話,我再也找不出合適的了:‘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fā)展的條件?!保ā恶R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第666頁)
馬克思于1875年著《哥達綱領批判》中,就更詳細地、完整地論述了共產主義社會的理論。即論述了廢除私有制之后“在一個集體的、以生產資料公有為基礎的社會”,即共產主義第一階段的主要特點,說“這樣的共產主義社會,它不是在它自身基礎上已經發(fā)展了的,恰好相反,是剛剛從資本主義社會中產生出來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經濟、道德和精神方面都還帶著它脫胎出來的那個舊社會的痕跡”,“但是這些弊病,在經過長久陣痛剛剛從資本主義社會產生出來的共產主義社會第一階段,是不可避免的”。“在共產主義社會高級階段,在迫使個人奴隸般地服從分工的情形已經消失,從而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對立也隨之消失之后;在勞動已經不僅僅是謀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隨著個人的全面發(fā)展,他們的生產力也增長起來,而集體財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個時候,才能完全超出資產階級權利的狹隘眼界,社會才能在自己的旗幟上寫上:各盡所能,按需分配!”(《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第433—436)
這一論述,就說得再清楚不過了:首先是廢除私有制,“建立一個集體的、以生產資料公有為基礎的社會”,即共產主義的第一階段,這還只是“最近將來”的目標,但是“這樣的共產主義”,“并不是人類發(fā)展的目標”,“并不是人類社會的形態(tài)”,還只是達到未來理想社會的第一階段,而共產主義社會高級階段,才是“人類發(fā)展的目標”、“人類社會的形態(tài)”。
(注:未注明出處的引文,出自馬克思的《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筆記本Ⅲ[《私有財產和共產主義》],參見《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182—197頁)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學部委員、研究員)
責任編輯:李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