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淺談晚清傳教士的反儒觀念

2014-11-24 22:06王雪
黑龍江史志 2014年3期
關鍵詞:傳教士

王雪

[摘 要]傳教士入華以來,基于傳教之需不斷同以儒學為代表的傳統(tǒng)文化進行協(xié)調和抗爭。從固有成見到體系內涵的沖突,無不體現(xiàn)著基儒艱難的共存性。造成此局面的原因,根本在于兩重價值觀的差異,同時儒學體系的自傲排外性、教育體制特性和傳教士自身對中華文化的誤解等都是導致反儒思想形成的原因。

[關鍵詞]傳教士;反儒;基儒關系

一、晚清傳教士反儒焦點列析

這種反儒首先體現(xiàn)在對于信仰主體理解上的差異,基督教的基本觀點是“上帝創(chuàng)造天地萬物,無始無終”[1],而儒家傳統(tǒng)道德信仰中尊奉君權為至高無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如果對君權的崇拜是中國幾千年來專制體質難以撼動的體現(xiàn),那么中國人對泛神的崇敬更加深了傳教士的不解。德國傳教士安保羅批駁說:“儒教于敬拜上帝之外,兼拜各神。故如《詩》云‘懷柔百神。《書》云‘遍于群神。注入此類,皆謬誤之最甚者”[2]。他們認為此中原因在于“缺乏明確的人格個性是中國人崇拜‘上天的致命缺陷”,[3]而這與儒家經(jīng)典沒有明確含義的“天”是有關的。這與基督教“一神崇拜”顯然是相背離的,也加劇了他們的不滿。而在中國人看來,以傳教士“不敬先人,不學孔孟,不知禮儀(義)”[4]為恥。

“天人關系”和“人與自然”關系的理解差異。在儒學體系下,中國人探討人與自然關系時,集中反映在“天人”之間,對自然關注甚少,也從來未深入探討世界本源問題,而基督教開篇便有上帝6天創(chuàng)世界的鮮明定位,又有時之先進自然科學知識輔助。儒家體系下的中國人忽略自然,將自然等同于泛神而在的“天”,“天”體現(xiàn)在“天子”,這又回歸到“君權神授”,敬天子即敬天,不探討科學原理。傳教士入華后,對儒教在自然觀上的缺失表示了不滿和批評,近代工業(yè)革命以來,他們注重探求自然規(guī)律。美國傳教士謝衛(wèi)樓就鮮明的指出“儒教于諸受教造之物,未能盡心考察,故不能洞察其理,是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然西人之所以益人者,非反在得其所學,亦在深意為學之法。故與訓人之時,能以為為學之門徑示之,不至誤入歧途,不至于、拘于舊學”。[5]

“虛實之間”的理解差異?!拔魅耸率抡鲗?,可坐言可起行;華人事事蹈虛,口談則理高,躬行則事缺”[6]。此則概括了傳教士對中西價值體系下不同的為學、處世風格。傳統(tǒng)中國人的總體特征好談道理,不好務實,好“格致窮理”,不好“事則躬行”。明清以來,科舉體制弊端越發(fā)明顯,縱儒士滿腹經(jīng)綸卻不得適時而變,也不能在近代變遷下發(fā)揮實用。與此同時,“尚實學”的西學和西技、西藝、西器共同涌入,“自天文、地輿,以迄一草一木之微,皆鄭重詳審焉而不敢思”[7]。儒學體制下中國士人和普通大眾空談理論,令傳教士不齒,也是近代中國落后的重要原因,而傳教士則早已嗅到問題所在。然而另外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是,“普通的中國人在宗教方面同任何其他方面一樣,追求實用”。[8]

二、晚清傳教士反儒動因析辨

晚清傳教士反儒的原因首先在于儒學系統(tǒng)是自傲而且排外的。自古以來,華夏中心觀造就了儒學體系的博大和文化的先進性,儒學只可能向外輸出,比較不容易吸收迥異的域外文明,即便外者以宗教或其他方式涌來,只能是蚍蜉撼樹,無關體系痛癢。至于近代,由于國體的封閉,在開國初期幾十年里,儒學依然在這種自大中陶醉不已,而在傳教士看來,這種盲目自大導致的排外主義是落后的重要原因。他們清晰的認識到其中緣由,而儒士大夫們卻孤陋虛驕,加劇了傳教士的反儒趨向。第二,教育體制頑不可摧。中國傳統(tǒng)的教育體制籠罩在儒學浸潤下,并集中體現(xiàn)在科舉體質中,科舉的桎梏是儒學控制國人意識形態(tài)的極端化,不僅成為中國士人追求功名利祿的手段,也使國人喪失了創(chuàng)新意識和向外開眼的熱情。這與傳教士注重自然科學、注重創(chuàng)新實踐是大不同的。第三,從傳教士自身角度來說,對遙遠的東方缺乏了解,照搬西方思維體系也時有存在,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特別是儒家文化的堅固性估量不充分??v然他們能以旁觀者的姿態(tài)透視儒學之弊,然而并不能改變現(xiàn)狀并使中國人轉投基督懷抱。他們力圖調和,會通基儒關系,但心之所向不容改變中國人的傳統(tǒng)信仰和幾千年來的倫理習慣和思維方式,根本上導致了“中華歸主”的失敗。

通過以上分析,中西根本價值體系和千年社會生活習慣的差異是基儒不可相融的根本原因。探討晚清傳教士的反儒觀,事實上就是探討中西文化沖突的濫觴,根本因素的頑固不化也不難理解后續(xù)歷史長河中教案沖突和時至今日的中西價值觀念的紛爭。

參考文獻:

[1]林樂知.基督教有益中國說[N].李天綱編.萬國公報文選[M].香港:三聯(lián)書店1998:129.

[2]安保羅,沈少坪.救世教成全儒教說[N].李天綱編.萬國公報文選[M].香港:三聯(lián)書店,1998:148.

[3][美]明思浮.中國人的特性[M].匡雁鵬譯,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98:264.

[4]王明倫.反洋教書文揭帖選[M]..濟南:齊魯書社1984:157.

[5]謝衛(wèi)樓.論基督教于中國學術變更之關系[N].李天綱編.萬國公報文選[M].香港:三聯(lián)書店,1998:160-162.

[6]李佳白.中國宜廣新學輔舊學說[N].李天綱編.萬國公報文選[M].香港:三聯(lián)書店,1998:584.

[7]林樂知.記上海創(chuàng)設格致書院[N].李天綱編.萬國公報文選[M].香港:三聯(lián)書店,1998:440.

[8][美]E.A.羅斯.變化中的中國人[M].公茂虹、張浩譯,北京:時事出版社,1998:182.

猜你喜歡
傳教士
懲罰
略論晚清傳教士的出版經(jīng)營意識
傳教士詹姆斯·理雅各《道德經(jīng)》英譯本翻譯風格簡析
美國傳教士鏡頭下的寧夏
西學東漸與東學西漸
Literature是怎樣“變成”“文學”的
來華美國人對美國東方學會早期漢學研究的貢獻(1842—1930)
淺論明清之際來華傳教士對中國女性婚姻生活的影響
傳教士眼中的北京(1840—1911)
真話還是假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