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淳之
一、緣起:偷來的“夢”
新的一學期,四(4)班在進行著“循環(huán)日記擂臺賽”的評比。所謂“循環(huán)日記擂臺賽”,是把全班學生分成10個組,每組5個人。一周之中,每組每天由一個人寫日記。到第二天,收齊了10個組的日記后,我們就開始“打擂臺”(讀這10位學生的日記),評選出“擂主”(一兩位優(yōu)勝者)。我們的目的是利用學生爭強好勝之心,激發(fā)孩子們努力寫作的熱情。
第一天的所有日記中,最受同學們歡迎的是《未來的機械》。作者在日記中展開了想象:早晨,一個機器保姆催我起床,為我洗漱和準備早餐及上學物品;在學校里,一位機器管理員發(fā)現(xiàn)了我做小動作,于是它報告了機器老師,老師使用了“懲罰模式”,讓機器管理員用尺子狠狠地打我的手心。天馬行空的想象,特別受小學生的歡迎。在 “擂主”評選時,大家都投了他的票。
一石激起千層浪。在接下來幾天的日記擂臺賽中,越來越多的同學選用夢境來寫自己的日記。幾乎每天的日記評比過程中,都有一些把夢境寫得有聲有色的同學獲得“擂主”的稱號,如《夢中的未來機器》《神奇的作文餐廳》《未來的文具盒》《慢吞吞國》《耳朵出逃》……
為了爭當“擂主”,學生們使出了“渾身解數(shù)”。但就在評選時,有學生舉報:“老師,這篇文章我在某本作文書中看到過?!蔽翌H為吃驚,于是在網(wǎng)上搜索了一下,果然,在一周內(nèi),五篇關于夢的作文中有四篇是能從網(wǎng)絡上直接看到的,尤其是那篇關于“耳朵逃亡”的日記,居然是著名作家楊鵬的大作,只是作者把時間、地點、人物稍微改了一下,讓情節(jié)變得更簡單些而已。
我沒想到學生們?yōu)榱藰s譽,竟然會抄襲!我有些憤怒,但并不想責怪學生:他們每天在緊張的作業(yè)之余,抄一篇長達三頁(數(shù)千字)的日記,而且每個字都寫得那么工整,是需要占用多少的娛樂的時間??!即使是抄的,我們又怎么能隨便地苛責呢?
只是,我們能不能從學生們這些偷來的“夢”里,開掘一條寫想象作文的路呢?
二、繼續(xù):做“自己”的夢
第一周獲得“擂主”的日記幾乎都是關于想象的。我把五篇優(yōu)秀的想象日記編印成第一期的班級小報,起名“夢的王國”,然后印發(fā)給學生。
在學生們津津有味地閱讀上周的班級小報時,我就引導學生們思考:為什么他們的文章特別受歡迎?學生們紛紛說:他們的想象特別奇特大膽;在想象中,我們可以隨意地想,不受拘束,因此作文可以寫得很長;想象的作文,語言幽默風趣,特別讓人喜愛……
“那么,你愿意寫這樣的夢嗎?”這個問題其實是多余的,學生們當然愿意寫想象性的文章。于是我借助在本班小報中“發(fā)表”的五篇想象日記,引導學生們思考:耳朵可以出逃,那眼睛能出逃嗎?手指能出逃嗎?當然能!我可以在夢中去“慢吞吞國”,可不可以去“快跑跑國”“白花花國”“巧克力國”呢?當然能!夢中機器人可以做保姆,還能替我們做什么呢?機器人能干的活實在是太多了!……
接下來的日記依然是以“夢”為切入口。有《我與未來世界》《快國》《在鍋里洗澡》《大力之國》,甚至還有《可怕的夢境》……雖然在評選“擂主”的時候,學生們一聽到關于夢的題目時,便露了不屑的神情,但大家心里都明白,只有想象得豐富、有趣的日記才會受大家的追捧,才能獲得最多的票數(shù),才能成為“擂主”。于是,幾乎所有的日記的內(nèi)容都成了想象作文。
可是,這幾周的“夢”,寫得似乎不如以前的精彩了。從語言來看,明顯嫩了許多;從條理來看,顯然亂了許多。我上網(wǎng)一查,用了許多關鍵詞,也沒有找到相似的。看來,孩子們不再去偷別人的“夢”,而開始做自己的“夢”了。
三、探究:尋找夢想之“門”
寫日記的根本目標是為了鍛煉學生們的語言運用能力,然而,學生們開始寫自己的“夢”時,卻沒有了譜:人物多了,故事亂了,想象沒有邊了……那么,想象作文有規(guī)律可循嗎?孩子們的“夢”能做得更精彩些嗎?
老天幫忙了。學校組織孩子們看電影《洛克王國2》。這是一部根據(jù)游戲改編的電影。講一位小洛克的寵物即將消失,于是四位好朋友便歷經(jīng)艱險去找精靈王,幫助他們實現(xiàn)“讓寵物永遠留在身邊”的愿望。電影一開始,坐在我身邊的小胖子就顯得特別激動,不時地喊著:“阿布,加油!阿布,加油!”他還告訴我,洛克王國是四年級學生的最愛。看完電影,我腦中就想起了《納尼亞傳奇》《亞瑟和他的迷你王國》,以及國內(nèi)的許多經(jīng)典動畫片。我忽然覺得它們很像,其實,想象的文章,也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
借著電影趁熱打鐵,我和學生探討起想象作文的奧秘來:故事中的人物總會有正有邪,雖然邪惡的一方會暫時占據(jù)優(yōu)勢,但最后一定是正義戰(zhàn)勝邪惡,這就是想象故事的主題。故事會有許多人物,但主角卻只有那么幾個,即使像《喜羊羊與灰太狼》這樣的動畫片中,每一個故事的主角也只有兩三個,因為人物過多的話,故事的情況就會“亂”。
聊完電影,我就拿出了學生的作品《大力之國》來做分析:“我”來到大力之國,看到了一位國王,作者只描寫了他的穿著,但大力之國的國王應該有什么樣的神力,可惜作者沒寫。接下來,“我”舉起了一個冰箱,舉起了一個房子,于是夢就結(jié)束了。這樣的夢境就像是一篇參觀記,顯得簡單了一些。
我們可以怎么樣記“夢”呢?我和學生圍繞著這個“大力之國”的話題展開了討論。大家覺得,在這個大力之國中,應該寫許多人都擁有大的神力;在大力之國中,“我”應該遇到一位好伙伴,一起用“大力”除強扶弱,除暴安良……這樣的想象就顯得有意思多了。
四、合作:讓“夢”做得更精彩
盡管我們研究了關于“夢”的文章的寫法,但在接下來的日記中,學生們寫的關于“夢”的想象作文依然是零碎的、混亂的。很難責怪學生,原因是輪到某位學生寫日記的那一天,如果其他作業(yè)太多的話,他是無法保證日記的質(zhì)量的;其次,學生們寫的日記一般應該是一個完整的故事,但想象的作文完全可以寫成長篇小說,不是一篇短短的日記就可以寫完的。于是,我們改變了寫循環(huán)日記的策略。endprint
首先是全班選擇兩個話題,全體學生都圍繞這兩個話題來編故事。男生們知識豐富,喜愛歷史,我以其中一則日記《時空機器》為切入點,引導他們想象:如果有了一臺時空機器,可以回到什么年代,你將會看到什么,遇到誰,又會發(fā)生什么事?每一次的日記只要寫去了某一個時代,遇到一個人即可(在想象作文中,我們一定要和古人“對話”)。
女生們比較感性,觀察比較仔細。于是我以一則日記《望星空》入手,讓女生們給天上的星星起個名字(非科學性的,隨便起什么名字都可以),然后乘坐飛船,到星星上去游歷。每一位學生寫到一個星星上去游歷的故事即可。
為了讓我們的“夢”做得更精彩,也為了有更多的時間來欣賞學生們想象的故事,我們把原本每天都寫的日記改成兩天寫一次(仍然是輪流著寫,兩周之內(nèi)每人輪一次)。為了不加重學生的課業(yè)負擔,我們還約定,輪到某位同學寫日記時,當天的語文作業(yè),他就不要做了。
于是,擂臺賽分成了男女生兩個陣營。男生們乘坐著“時空機器”回到了古代:有的學生碰到了屈原,于是他請屈原幫自己寫作文,屈原倒是不費勁,很快寫完了,可沒想到的是,屈原只會寫詩(還是古文),于是第二天他就挨了老師的罵;有的學生遇到了李白,李白正在磨鐵杵呢,他就把李白帶進了時空機器,用一臺機床簡單地加工了一下,鐵杵立刻變成了針(這個故事極具顛覆性),把老奶奶氣得直吐血;還有的學生遇到了李時珍,他請李時珍給他媽媽配減肥的藥方……
幾乎每兩天,我們就上一節(jié)作文課。首先是評選日記“擂主”,所有的想象作文都會讀給大家聽。其次是修改作文,老師在課堂中既展示寫得好的片段,也當堂修改不理想的作文。通過一次次修改,學生慢慢地掌握了一些寫故事的技巧:加進了對話,人物才能“活”起來;后面要重點出現(xiàn)的,前面務必要先寫一寫,這就是“前后照應”;有了環(huán)境的描寫,那顆星星就更迷人了……
以往,學生們寫的想象作文都需要一次把一個故事全部寫完,否則故事性不強。這就造成了文中的故事敘述得不夠清晰,人物極多,條理不清。如今讓大家合作編故事,每人只要編一個,故事中只需要出現(xiàn)一兩個人,這樣,人物之間的故事就可以展開來寫了。把許多人的故事按一定的順序(比如說時間順序)合并在一起,再在故事與故事之間加一些過渡語,于是我們就可以編成一部“書”!
在這半個學期中,我們沒有寫教材中規(guī)定的習作,就是憑借著循環(huán)日記,讓學生們張開想象的翅膀,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幾乎每天,學生們都沉浸在想象之中。他們用自己稚嫩的筆觸,張開著想象的翅膀,運用著所有能用上的文字,去描繪著自己感興趣的事件和世界。學生的想象作文越寫越精彩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