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講述了孟憲洪老師針對柳琴制作的幾十年的探索、改革過程。在幾十年時間里,孟憲洪通過20多項,900多次嘗試,使柳琴從一個民間地方樂器,逐漸走上高雅音樂的殿堂,成為民族樂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關鍵詞:孟憲洪 柳琴制作 柳琴改革
柳琴作為徐州的一個地方特色樂器,隨著民族音樂的普及,被更多的人所認識和熟悉,成為民族音樂中一個必不可少的高音樂器。柳琴能從一個沿街乞討的工具,發(fā)展成為現(xiàn)在高雅音樂殿堂的珍珠,離不開這個樂器的作品、演奏技巧和樂器制作3個方面的共同促進,而樂器制作又是演奏技巧和作品的根本基礎,沒有一個完善的樂器制作和改革過程,就不會出現(xiàn)現(xiàn)在大家所熟知的柳琴的技巧和音色。
樂器制作的研究與改革飽含了幾代人的心血與嘗試,而孟憲洪老師正是柳琴制作與研革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老師。他的很多改革成果都已經應用到樂器中,但是很多成功背后的失敗和經驗卻不被人們所知道,其中的改革與探索的過程更是逐漸被人們所遺忘,很多珍貴的資料如果不去挖掘、回憶和整理將會隨著歲月而一起流逝。筆者作為一名柳琴的學習者,一個民族音樂的傳承者,將通過本文為大家介紹孟憲洪老師及其柳琴制作的過程和經歷,并通過此來研究國內柳琴發(fā)展的現(xiàn)狀。
一、國內柳琴制造業(yè)現(xiàn)狀
國內目前從事中國樂器制作的大多是木匠出身,都是依葫蘆畫瓢的外形模仿的工藝制作,真正具備音樂常識和演奏技巧、具備科研和改革樂器能力的樂器制作師是很少的。因為牽扯商業(yè)機密,所以可以去記錄整理樂器的改革過程和經驗的機會也是更少的,樂器制作的傳承和發(fā)展現(xiàn)在更多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口傳心授,所以目前關于樂器制作和改革的文獻資料幾乎是空白的。而整理和挖掘柳琴的制作和歷史研革的工作,可以更好地把前輩的探索經驗留給后人做參考和學習,可以促進這個樂器的制作改革之路的繼續(xù)前行,對這個樂器的發(fā)展,起到重要的作用,這也是非常必要的。
柳琴的真正發(fā)展是從1958年開始,離現(xiàn)在僅僅幾十年時間,是一個非常年輕的樂器種類,而中國的樂器制造業(yè),大部分制作者都是模仿類型的木匠,是沒有任何音樂基礎的,只是按照大體的尺寸和厚薄去仿作,究竟什么樣的音色是好聽,什么樣的尺寸有有利于演奏,這些木匠師傅是不清楚的。又因為很多制作經驗牽扯商業(yè)機密,具備音樂嘗試和演奏經驗的樂器制作師又不愿意輕易地把自己畢生的經驗積累交流給別人,哪怕給自己的學徒也僅僅是口傳心授,所以在書面上的有跡可循的資料是非常少的。但是隨著大自然的萬物循環(huán),這些寶貴的經驗和技能正在隨著老前輩生命的消逝而逐漸失傳,所以整理這些寶貴的第一手資料,對于樂器制作和改革起到傳承和發(fā)展作用。
二、孟憲洪介紹
孟憲洪是原徐州樂器廠廠長,原徐州市音樂家協(xié)會副主席、原孟氏琴業(yè)有限公司董事長?,F(xiàn)為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柳琴協(xié)會常務理事、中國樂器改革制作協(xié)會常務理事、民族樂器制作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是全國柳琴標準的主要起草人。榮獲中國民族樂器(柳琴)制作終身成就獎。
孟憲洪畢業(yè)于南京師范學院音樂系,先后師承王惠然、閔季騫老師。長期從事樂器制作、改革及音樂演出,創(chuàng)作和教學工作,先后主持或參與了柳琴、中音柳琴、五弦柳琴、雙共鳴箱柳琴、六弦柳琴、電聲柳琴、機械軸柳琴及其它民族樂器的改革與研制。發(fā)明了柳琴支架與柳琴微調。先后發(fā)表了《半導體四弦柳琴》、《柳琴的沿革》、《柳琴微調》、《柳琴沙音的檢查與排除》、《柳琴彈挑教學中的“三相等”等十多篇論文,1976年編寫《柳琴教程》。先后創(chuàng)作了二百多首音樂作品,其中三十多首分別在各級音樂刊物上發(fā)表或獲獎。柳琴的改革就是柳琴大師王惠然先生同徐州樂器廠的孟憲洪老師共同完成的,先后獲“輕工部優(yōu)質產品獎”、“文化部科技一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三、柳琴的起源
據說柳琴的最早出現(xiàn)是在蘇北魯南佛教寺院四大金剛中琵琶天王的塑像中,民間在建立寺廟的時候為了簡單,就把琵琶的模型,把比例縮小,用土制作而成,有兩根弦,一般都是絲弦或者尼龍線,7個木頭品或者竹品組成。傳說有個沿街要飯的乞丐,每日流浪街頭,沿街要飯,生活很艱苦。這一天路過寺廟,突然天降大雨,乞丐急忙到寺廟中去避雨,饑寒交迫中突然發(fā)現(xiàn)寺廟的四大金剛都在怒目圓瞪,仿佛在鄙視自己,由于琵琶天王,拿著琵琶咧開嘴角在譏笑自己, 于是一個箭步上去,從琵琶天王手里奪過琵琶,把琵琶高高舉過頭頂正要摔的時候,突然發(fā)現(xiàn)雨停了,雨后的陽光灑在琵琶上,格外好看,乞丐把琵琶抱在懷里看了半天,越看越喜歡,于是乞丐就抱著琵琶出去邊唱邊乞討,這就是土琵琶名稱的由來。后來這個樂器在蘇北魯南越來越流行,已經是大家茶余飯后喊兩嗓子的主要伴奏樂器, 于是土琵琶改良成了木頭的小琵琶,又由于從后面看特別像一個大火腿,所以也有人叫他“金剛腿”,右手也改用撥子演奏了。
四、柳琴改革的現(xiàn)狀
柳琴的品。柳琴品最早由高粱稈做成,后來改為竹面鑲銅品??朔酥衿凡荒湍サ牟蛔?,使發(fā)音更加靈敏;現(xiàn)在普遍采用29品的規(guī)格,上面鑲銅條或者鋼條,根據音高的不同,品有長短之分,拼的間距也根據音高的不同,有寬窄之別,品決定了柳琴的音高,也是柳琴最容易損壞的部位,除了音色,音準是柳琴的第二重要的因素,所以,好的音準直接決定了柳琴的價值。
柳琴的琴弦。柳琴的琴弦以前是使用的絲線,后來改絲弦為尼龍弦(堅固耐用但音色暗淡)后又改一、二弦為鋼絲弦,三、四弦為合金纏弦,使之既堅固耐用,又美化了音色。達到一弦高音區(qū)清脆、明亮,有很強的穿透力,二、三弦音色柔美,適合演奏推拉吟揉各種技巧,富有表現(xiàn)力,第四弦音色渾厚結實的良好效果。現(xiàn)在也有人嘗試用銀線,主要是為了更加的有韌性,彈性,耐彈,并且銀色通透,余音明亮。
柳琴的定弦。柳琴通過縮短琴體,使一弦從a1提高四度至d2,成為名副其實的高音樂器,現(xiàn)定弦固定為g、d1、g1、d2。由雙弦(d1、a1)擴為四弦(g、d1、g1、d2)、七品增為29品使音域由原來的一個半八度擴展為四個八度(g-g4)。在排列上改成十二平均律,可任意轉調,方便演奏各類和弦。
音窗的形狀和位置。面板雙側各開一個音窗,使共鳴音從窗孔有效傳出,增大了音量。音窗的方位和音孔的大小都有了明確的規(guī)定。
琴軸的改革。琴軸以前采用木頭琴軸,后來嘗試用牛角、象牙、骨頭,主要是為了增加摩擦力,現(xiàn)在主要采用牛角和木頭的琴軸。
柳琴的琴碼。柳琴的琴碼經常大量的嘗試和研究,改平底碼為拱形階梯橋碼,減少琴碼與面板的接觸面,以減輕對面板的壓力,使琴體各部分得到充分振動,發(fā)音更加靈敏,并利用碼端面上的階梯形,調整了各弦的有效弦長,提高了音準度。
微調的借鑒與改革。柳琴因為采用是和琵琶一樣的琴軸定弦,由于陰雨更高,琴弦的張力更大,在校對的時候,如果掌握的不是很好,很容易發(fā)生短線的情況,所以對于音準的調控,有了更搞的要求,但是新手就很難掌握,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參考小提琴的微調,改革制作了柳琴的微調,經過調試取得非常好的效果,迅速就被大家所采用而普及。
支架的借鑒與改革。為穩(wěn)定琴體方便不同身高人演奏,避免弓身彎腰等需要,又增設了支架。支架提高了演奏者的重心,使演奏者可以更加放松的去演奏樂曲,由于演奏者的不同,支架的高低和角度也有不同,這個就要演奏家在定做樂器的時候,和制作師有一定的交流和溝通,支架也有塑料的,牛角的,有機玻璃的,也有銅的材料制作而成的。
柳琴的背板。柳琴的背板改柳木為質地堅硬、結構緊密的紅木作背板,增強了發(fā)音的反射力,背板的質地,軟硬,反射弧的角度對柳琴的音色起到很重要的因素;現(xiàn)在一般采用紅木,紫檀木等材料。
柳琴的面板。除了背板,面板也是絕對柳琴音色的一個重要的因素,面板材料的密度和薄厚,以及風干的時間,都是音色好壞的重要指標,現(xiàn)在柳琴都采用陳舊而質地干松的老桐木作面板,使音色、音量得到很大改善。
雙共鳴音箱的實驗。80年代開始,柳琴由于明亮的高音,非常適合樂隊演奏,成為樂隊的珍珠,但是在獨奏的時候,柳琴的低音特別單薄,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開始研制開發(fā)雙共鳴音箱柳琴,這樣加厚了低音的效果,豐富了獨奏時候的演出效果;
五、六弦柳琴的實驗。柳琴在改革的一開始就大量的借鑒了吉他、曼陀鈴、琉特琴的特點,所以在柳琴4根琴弦已經滿足了柳琴的大部分需要以后,又開始研究五弦、六弦柳琴的改革,從定弦、音域、演奏手法上都有了極大地豐富;
撥片,材料、形狀、質地、軟硬手感的選擇。改竹制圓筒的“柳琴套”為賽璐璐或尼龍制的三角形撥片(厚約0.8毫米),使之軟硬適度經久,耐用,便于控制力度變化,減少了雜音,發(fā)音敏銳悅耳,便于演奏多種技巧。
電聲柳琴的嘗試。柳琴在獨奏的時候,經常由于受到場地的音箱,需要加擴音器,但是擴音器的效果往往并不是很滿意,所以特別研制了內置的一種電聲柳琴,這樣在音色和音量上都可以更加自由的進行調控;
孟憲洪對柳琴的改革,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成功背后的艱辛和困難是可想而知的,這篇文章的總結和概述也填補目前國內關于柳琴制作和改革過程在文字資料上的空白,為以后改良這個樂器提供了寶貴的經驗積累,為以后科學的發(fā)展這個樂器起到有力的科學依據,讓大家解密樂器改革成功背后的故事。
基金項目:
本文為江蘇師范大學校級一般項目研究成果,項目批準號:12XWB03,財務項目號:9210512205,主持人:孟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