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霞,羅孝平(璧山縣人民醫(yī)院急診科,重慶璧山402760)
急診科的特點是患者病情危、發(fā)病急、病情變化快,是集急診、急救、重癥監(jiān)護為一體的專業(yè)性較強的科室。在急診急救眾多搶救措施中,為患者建立良好的靜脈通道顯得尤為重要。靜脈留置針又稱為導管針,由先進的生物材料制成[1],適用于老年患者、意識不清以及需要多組靜脈給藥的患者,操作簡單、安全方便,解決患者反復穿刺的痛苦,減少對血管的刺激,特別是對于急診手術的患者,可保證靜脈暢通無阻,迅速補充血容量,為搶救患者生命贏得寶貴時間,提高搶救成功率。
1.1 一般資料 本組資料來自本院急診科2013年1~10月接診的急診患者共60例,年齡60~90歲,男34例,女26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10例,哮喘10例,急性消化道出血10例,創(chuàng)傷10例,腦血管意外20例。將60例患者分為兩組,其中采用靜脈留置針進行靜脈補液30例(留置針組),采用一次性頭皮針進行靜脈補液30例(皮針組)。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操作方法
1.2.1 血管及留置針的選擇 患者在使用靜脈留置針時應選擇有彈性、相對粗直、無靜脈瓣、血流豐富且容易固定的血管。由于血栓發(fā)生率下肢靜脈是上肢靜脈的3倍[2],因此,臨床上多數(shù)患者選用上肢靜脈進行穿刺。應根據(jù)患者病情、年齡以及血管情況選用留置針大小,盡量在保證靜脈滴注速度的情況下選擇較細的留置針,因為較小的留置針對血管內壁的損傷較小,可最大限度地降低留置針的并發(fā)癥,延長靜脈留置針的留置時間。與留置針一樣,皮針也應該選用較細的針進行操作,盡可能減少對血管的損傷。
1.2.2 穿刺方法 在對患者進行穿刺時,首先要選擇適宜穿刺的血管,所選擇的血管比較粗、彈性好、方便活動,使肢體遠端的靜脈達到最佳充盈狀態(tài)。在常規(guī)消毒后進行穿刺,旋轉松動留置針的外套管,以15°~30°方向進針,見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繼續(xù)沿血管走向進針1~2 mm,使留置針外套管尖端全部進入穿刺血管,右手固定針芯,左手順勢推入外套管,然后松動止血帶,用透明敷貼固定[3]。
1.2.3 固定方法 本院急診科通常采用透明敷貼以穿刺點為中心粘貼,再用膠布固定敷料貼的兩端,既固定針體又保護針眼,還能隨時觀察周圍皮膚的情況,此方法簡便易行。
1.3 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 一般留置針留置時間在無靜脈炎發(fā)生時常規(guī)為5 d,每隔1 d更換1次敷料貼,并在進針處消毒[4]。若靜脈滴注對血管有較強刺激的藥物后,可用生理鹽水沖管,以降低發(fā)生靜脈炎的概率。此外,靜脈留置針盡量不超過7 d,以防止藥液長期刺激血管造成化學性靜脈炎和小的血凝塊進入血管造成阻塞。靜脈套管針留置時間還受血液黏稠度影響,血液黏稠度異常的患者留置時間應少于血液黏稠度正?;颊摺?/p>
1.4 常見并發(fā)癥的預防
1.4.1 靜脈炎的預防 引起靜脈炎的主要原因是藥物刺激及機械損傷。老年患者血管彈性差、脆性大,抗化學性、機械性損傷能力下降,易產(chǎn)生靜脈炎。因此,盡量選擇粗大的靜脈血管,如手背及四肢靜脈內留置套管針。一般留置時間不超過3 d[5]。血管的好壞也是引起靜脈炎的重要因素,臨床上應根據(jù)藥物來選擇合適的血管及留置針。如急診腦血管意外患者應用脫水劑時,應注意選擇大血管來建立靜脈留置針通道。在操作過程中要嚴格無菌技術;同一部位避免反復穿刺,操作時動作應輕柔;靜脈滴注刺激性強的化療藥物前后要用生理鹽水沖管,強刺激性藥物盡量避免從套管針輸入,可以重新建立靜脈通道。
1.4.2 防止液體外滲 應盡量使患者有留置針側肢體與心臟處于同一高度,并且避免穿刺部位衣袖過緊,影響局部血液流動。
1.4.3 防止套管阻塞 每次靜脈滴注完后要正確封管,防止套管內血栓形成,保持留置針暢通。如再次靜脈滴注時流速慢,可用一次性注射器回抽血凝塊或注入肝素生理鹽水5 mL,保持30 min,再繼續(xù)靜脈滴注。經(jīng)過上述方法仍不通暢應立即拔出套管針。
1.5 靜脈留置針的護理
1.5.1 操作前指導 在操作前應告知患者及家屬置管的目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做好解釋工作。本院急診科專門設計了表格,請家屬及患者簽字,取得患者的合作。在套管針留置期間,做各種活動都要注意保護好留置針,保持穿刺部位清潔、干燥,防止脫出、污染或液體滲漏等。必要時適當限制穿刺側肢體活動。
1.5.2 操作技術要熟練 穿刺前必須檢查好套管針,正確選擇血管,重復靜脈滴注時常規(guī)消毒肝素帽以及穿刺針眼部位,輸液器應每天更換1次。每次注藥、靜脈滴注應嚴格無菌操作,液體滴完后要及時封管,并關好留置針小調節(jié)夾,以防止引起栓塞,肝素帽應用無菌紗布包裹,并用膠布妥善固定好,本科急診患者采用治療巾固定,每天更換敷料貼。封管液只能當天配制使用,封管注射器1人1具。使用靜脈留置針的患者要及時巡視,實行床旁交接、班班交接以及書面交接,同時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穿刺局部皮膚情況。隨時詢問患者有無不適,如有異常及時拔管,交代患者及家屬拔管后用干棉簽順著血管走向輕壓5~10 min,無出血后方可離開病房。
1.6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靜脈滴注后皮膚疼痛、出血以及血管彈性情況比較,留置針組明顯優(yōu)于皮針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靜脈滴注后皮膚疼痛、出血以及血管彈性情況比較[n(%)]
隨著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靜脈留置針在臨床上的應用逐漸增多,靜脈留置針是頭皮針的升級產(chǎn)品,又稱為套管針,具有操作簡單、套管柔軟且套管可以在血管內留置長時間而不產(chǎn)生較大影響等多種優(yōu)點。由于老年患者血管條件較差,多次穿刺容易對血管造成不可逆的損傷,因此,對老年患者應用靜脈留置針更有優(yōu)勢,此外,也可減輕醫(yī)護人員的工作量。然而,在靜脈留置針的應用中,特別是對于長期置管的患者,常常會導致一些并發(fā)癥的發(fā)生[6]。
老年患者隨著年齡增長,其血管壁彈性纖維也在逐漸減少,膠原纖維開始增多,血管逐漸出現(xiàn)硬化,另外,還具有脆性增高、彈性降低、血液黏稠度高、血管下陷等[7]。因此,對需要長期靜脈給藥的老年患者,如果采用普通針頭進行靜脈穿刺,成功率較低,需反復穿刺,且保留時間短,會造成患者血管損傷及局部皮下淤血等現(xiàn)象,不僅增加患者痛苦,也增加護理人員的工作量。所以,針對老年患者,建議使用靜脈留置針,時間以6 d內為佳,延長留置時間則會增加發(fā)生并發(fā)癥的危險[8]。
本文通過對靜脈留置針與一次性頭皮針靜脈滴注的比較分析,結果顯示,留置針組患者疼痛、皮膚出血、皮下出血以及血管彈性減退等的發(fā)生較皮針組明顯減少,在急診搶救中具有優(yōu)勢。
綜上所述,為了更好地將靜脈留置針應用于急診搶救工作中,應不斷地總結經(jīng)驗,在操作前,應根據(jù)患者的病情、治療目的、藥液性質,合理選擇血管及留置針,并選擇好封管液及方法,提高穿刺置管成功率,延長留置時間,從而更好地提高急診急救的成功率。
[1]周秀華.急危重癥護理學[J].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195.
[2]趙潔,于婭娟.1例3次術后并發(fā)深靜脈血栓患者的護理[J].護理學雜志,2006,21(8):67-68.
[3]潘慧遠.靜脈留置針封管技術進展[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3,29(15):2315-2316.
[4]劉曉江,郝晶茹.淺談靜脈輸液的方法及注意事項[J].科技風,2012(17):220.
[5]章圓.顱內壓探頭植入術的手術配合[J].科技信息,2012(29):467.
[6]陶開麗,劉芳,劉恩翠,等.兒童輸液護理安全問題及解決辦法[J].科技信息,2012(30):485.
[7]齊娟,康偉,肖敏華,等.PICC的置管與護理體會[J].科技信息,2012(31):482.
[8]袁偉蓉.綜合ICU深靜脈置管的臨床應用及護理[J].民營科技,2012(10):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