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4年南通課程改革的重點在課堂教學改革,對課堂提出了“限時講授,合作學習,踴躍展示”三點基本要求。新的課堂評價標準突出了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這與我校李庾南老師的“自學·議論·引導”教學理論精神不謀而合。在教學實踐中,嘗試將“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運用于初中英語課堂,建構(gòu)實現(xiàn)學生自主學習、師生民主平等對話,學生討論合作、交流共享的英語學習課堂。
關(guān)鍵詞:教學改革;評價標準;自學;議論;引導
2013年12月,隨著新課改的深入開展,南通市教育局推行新的課堂評價標準,它包括“限時講授,合作學習,踴躍展示”三點基本要求?!跋迺r講授”指教師在課堂上的講授不能超過學生活動時間的一半,留出時間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合作學習”指教學過程中必須建立學習小組,學生在小組內(nèi)或小組間進行互動交流;“踴躍展示”指學生在課堂上能規(guī)范、大聲表達,主動、積極展示。新的課堂評價標準的亮點在于突出了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并將學生的表現(xiàn)細化為學生的有效先學、獨立思考、適當合作、主動交流、大膽質(zhì)疑、認真傾聽和善于歸納等七個方面。這與我校李庾南老師的“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的理論精髓不謀而合。李老師教學法將自學、議論、引導作為教學的三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其中“獨立自學”是基礎,“相機引導”是前提,“群體議論”是樞紐,三者相輔相成,融為一體,貫穿教學全過程。
本學期,我將“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運用于初中英語課堂實踐,依據(jù)新的課程標準和學生實際,圍繞教學目標適當整合其他教學資源,建構(gòu)實現(xiàn)學生自主學習、師生民主平等對話、學生討論合作、交流共享的新型課堂。
以牛津英語七年級下冊為例,在完成第一單元 “Dream homes”和第二單元“Neighbors”的教學內(nèi)容后,我設計了課題為”Neighborhood”的活動課,幫助學生復習書本知識的同時,拓展學生思維,在活動中讓他們學知識,用知識,實現(xiàn)知識、能力與情感協(xié)同發(fā)展。
Step 1. Brainstorm some words that describe your neighborhood
通過頭腦風暴,激發(fā)學生潛在的知識儲備,如公園、公共汽車站、學校、郵局、醫(yī)院、飯店、派出所、銀行、電影院、動物園、體育館、圖書館、商店、超市、購物中心、居委會等。學生自由發(fā)言,共享交流成果。在歡快輕松的氛圍中,復習了舊知識,同時為下階段的聽說訓練做好了詞匯準備。
Step 2.Watch a video(A student introduces his neighborhood)
Step 3.Questions and Answers
我在教學中注意發(fā)揚民主,讓學生根據(jù)錄像內(nèi)容,自由提問,采用生問生答方式。運用這一環(huán)節(jié),給學生思維的空間,把課堂的發(fā)言權(quán)還給學生,讓學生積極思維,相互激勵。當學生在提問中出現(xiàn)語法錯誤時,我不忙于糾正,而是放手讓學生討論,直至達成統(tǒng)一認識。這種民主、平等的課堂氣氛,樹立了學生的“主人翁”意識,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有主見、不盲從、能自主的好習慣。
Step 4.Discussions:What problems do you often have in the neighborhood?
在教學中,我運用PPT向?qū)W生展示了6幅圖片,鼓勵學生通過小組討論,講出社區(qū)中出現(xiàn)的堵車、寵物擾民、環(huán)境污染、運動器材缺乏、鄰里關(guān)系不和諧等現(xiàn)象,并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相互交流,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從而培養(yǎng)學生嘗試、探索知識的意識和能力。
Step 5. Listening
在材料的第一部分,設計以熊出沒內(nèi)容為開端的聽力材料(如:Hi, Im Bear Big, this is my ideal neighborhood. My neighbors are ready to help others. Nobody can cut the trees. Our community center is called “hand in hand”. We always have a meeting at the weekend.)意圖是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fā),努力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積極向上的課堂氛圍,培養(yǎng)學生認真傾聽的能力。此外,通過設計符合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的聽力材料,使教學過程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為下階段說的訓練做好鋪墊。
Step 6. Discussions:What is our ideal neighborhood?
(1)Where is your dream neighborhood?
(2)What do you have around your neighborhood?
(3)What are your neighbors like?
(4)What activities do you often have?
通過設計主題為“什么是我們理想社區(qū)”的問題討論,幫助學生實現(xiàn)書本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與社會發(fā)展之間的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說的欲望,以“活動”促“說”,在小組中討論理想社區(qū)的地理位置、周圍環(huán)境、社區(qū)服務等。以“活動”促“用”,讓學生口述What is our ideal neighborhood ,由于該活動緊緊圍繞教學核心目標,貼近學生的生活,既在小組合作交流中開展了語言的實踐活動,又達成了充分的情境體驗,所以學生感到非常親切,激發(fā)了他們的表達和交流欲望,從而實現(xiàn)了新課程中生活化的教學目標。
總的來說,新課程不僅是“文本課程”,更是“體驗課程”,我認為只有堅持用新的課堂評價標準,讓學生在課堂中大膽質(zhì)疑,充分實踐,學會合作與交流,才能讓課堂教學回歸生活,賦予教育以生活意義與生命價值。
參考文獻:
李庾南.自學·議論·引導教學的實質(zhì)與精髓[J].課程·教材·教法,2012(4):74.
作者簡介:徐莉,女,出生年月:1976.10,本科,就職學校:江蘇省南通啟秀中學,研究方向:“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在初中英語課堂實踐課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