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A不A,B不B”作為構式有其整體構式義:說話人主觀認定被評論對象的行為和表現(xiàn)既不符合A標準又不符合B標準,同時傳達出說話人對該對象的貶責情緒。在構式“A不A,B不B”中,只有“不”是定項。A、B作為變項,他們的詞性具有多樣性;A、B的語義關系絕大多數(shù)都為反義對舉關系,少數(shù)為同類對舉關系。另外A、B的詞匯義和構式義也是互相影響、制約的。
關鍵詞: A不A;B不B ;貶抑性;語義;構式義
在構式“A不A,B不B”中,A、B的詞性可以是動詞(如賞不賞,罰不罰| 死不死,活不活 |哭不哭,笑不笑)、形容詞(青不青,黑不黑|高不高,低不低|明不明,暗不暗)、名詞(人不人,鬼不鬼|君不君,臣不臣|官不官,商不商)、區(qū)別詞(男不男,女不女|中不中,西不西|陰不陰,陽不陽)。
一、A、B語義構成
“A不A,B不B”構式一般可理解成“不A不B”?!百p不賞,罰不罰”即是“不賞不罰”,“上不上,下不下”即是“不上不下”,“人不人,鬼不鬼”即是“不人不鬼”……但是同樣的語素,有時候“A不A,B不B”表貶義的居多,而“不A不B”卻可褒可貶,如“長”“短”,“長不長,短不短”是責怪義,而“不長不短”除了有責怪義之外,還有“既不過長也不過短正合適”的意思。而且“A不A,B不B”的貶抑性情感比“不A不B”更濃重,一般帶上助詞“的”,而且不能單說“A不A”或“B不B”,要成對出現(xiàn)在句子中。
二、A、B語義關系與構式貶抑義關系
A、B的語義關系較為簡單,絕大多數(shù)都為反義對舉關系,少數(shù)為同類對舉關系。
1)反義對舉關系:當A、B為極性反義詞時,雖然否定了A、B兩種狀態(tài),但還有其他中間情況存在。如“高不高,低不低”也許是不高不低的中間位置;“長不長,短不短”,雖不“長”也不“短”但可以是不長不短正合適的度量衡;“中不中,西不西”,那就可以是中西結合。
當A、B為互補反義詞時,雖然表面上否定了A、B,但實際上還是其中之一狀態(tài),或是A,或是B,不可能存在中間狀態(tài)。如“死不死,活不活”,實質(zhì)上還是活著,不存在半死半活的狀態(tài);“人不人,鬼不鬼”其實還是人的形態(tài),只是生活狀態(tài)比較潦倒、不像樣;“男不男,女不女”要么就是女性打扮得太男性化,要么就是男性打扮得太女性化,但不是半男半女狀態(tài)。
2)同類對舉關系:同類順承關系這種情況相對來說比較少出現(xiàn),當這類語素出現(xiàn)在該構式中時,說明被評論的事物既不是A,也不是B,也不存在AB的中間狀態(tài),處于被批判、否定地位。如“黃不黃,灰不灰”是說不黃不灰,顏色斑駁;“君不君,臣不臣”,沒有了君臣綱常關系,形容世道之亂;“僧不僧,道不道”形容假道學。
不管是反義對舉關系還是同類對舉關系,都是對某一事物或現(xiàn)象的否定或批評,具有貶抑性情感,對于這類構式,有些不能光從字面上去理解,需要深入推究。
三、“A不A,B不B”詞匯義與構式義的相互制約關系
“A不A,B不B”存在著詞匯壓制和構式壓制,因著詞匯義的變化,構式義也會有所變化。顯而易見,構式義帶有貶抑的感情色彩,而詞匯義會隨著A、B的變化而變化。
1)當A、B都為褒義語素時,或者說當A、B符合人們的心理期待時,因為受著否定詞“不”的修飾,滿足不了人們的心理期待,詞匯義由褒義轉(zhuǎn)貶義,這時候詞匯義與構式義相一致,加強了構式的貶抑性表達效果。如“僧不僧,道不道”,人們的心理期待是要么僧要么道,而僧又不僧,道又不道則不符合人們的標準了,屬于貶抑性色彩的構式。再如文不文,武不武;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2)當A、B都為貶義詞時,即A、B不符合人們的心理期待時,受“不”修飾之后詞匯義呈褒義色彩,與構式義相悖,這時候,有可能是構式義壓制詞匯義,整個構式具有貶抑性感情色彩。如“高不高,低不低|長不長,短不短|上不上,下不下”的貶抑用法;也有可能是詞匯義壓制構式義,使整個構式呈褒揚性色彩,如“高不高,低不低|長不長,短不短|上不上,下不下”的褒義用法。當構式處于詞匯壓制時,構式中可以加上“也”來理解,“高不高,低不低”即高也不高,低也不低,正中間合適的位置。
3)當A、B一個為褒義,另一個為貶義時,受否定詞“不”修飾后,仍是一個為積極意義,一個為消極意義,但是認知語義偏向于表貶義,于是整個構式仍是貶抑性的。“人不人,鬼不鬼”,“不”否定了好的義項“人”,后面又否定了壞的義項“鬼”,按字面意思,雖不為人但也不為鬼,至少沒有走向另一個極端,不至于全表貶義,實際上既不為人也不為鬼的中間狀態(tài)是不存在的,這類情況的出現(xiàn)比上述兩種情況還要更糟糕,因此更顯貶抑色彩了。還有死不死,活不活;陰不陰,陽不陽;男不男,女不女;雌不雌,雄不雄等。
4)當A、B為中性詞時,雖都為中性詞,但是其中總有一個符合人們的心理期待,當兩者都被否定時,詞匯義與構式義一致,整個構式表貶義。“家不家,國不國;中不中,西不西;青不青,黑不黑”等都是具有貶抑色彩。
總之,“A不A,B不B”無論是構式壓制還是詞匯義構式義趨于一致,都帶有貶抑性情感色彩;只有處于詞匯壓制時表褒揚,這類情況屬于少數(shù)。
參考文獻:
[1]陳昌來,李傳軍.現(xiàn)代漢語類固定短語研究[M].上海:學林出版社,2012.
[2]沈家煊.不對稱與標記論[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3]唐方舟.析“A不A,B不B”格式的語表特征[J].語文學刊,2012(2).
[4]鄭娟曼.現(xiàn)代漢語貶抑性習語構式研究[D].暨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0.
[5]宗守云.漢語“N不N”句研究[J].德州師專學報,1996(3).
作者簡介:黎小明(1988—),女,江西萍鄉(xiāng)人,江西師范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漢語語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