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語文新課程標準實施如火如荼的今天,各種新的教學模式層出不窮,誦讀教學以其獨特的優(yōu)勢成為提高語文能力有效途徑之一。試從誦讀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誦讀的作用、誦讀的基本要求、誦讀的具體實踐指導以及誦讀教學的多種形式等方面,闡述誦讀教學在當下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關鍵詞:語感;想象力;應試能力
誦讀教學是我國語文教學中的傳統(tǒng)教法。誦讀是語感形成的基礎,是分析、研討語言的前提,是積累語言、培養(yǎng)語言能力的重要手段,所以我們應該重視誦讀教學。
誦讀是語文傳統(tǒng)教學的當下回歸。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大凡在文學方面有深刻造詣的文豪,他們大都要經歷誦讀的歷練。由此觀之,古人讀書是非常重視誦讀能力的訓練的。而在倡導“自主、合作、探究”語文課程文化的今天,誦讀教學的意義與作用越加明顯,它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方法之一。
一、誦讀有助于語感的培養(yǎng)
我們知道,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語感是人對語言的直覺感知,是對語言文字從語表到語里,從形式到內容,包括語音、語義、語法等在內的一種正確而豐富的理解力。而一個人的語言能力又主要表現在語感上,最大強度的取決于語感的強弱,同時也決定了語言審美能力的雅俗。雖然培養(yǎng)語感有很多方法,但我認為誦讀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
二、誦讀有助于想象力的培養(yǎng)
“誦讀可以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增進對文字的鑒賞力,同時也是語文教學進行思想感染的特殊手段。通過朗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語文教材大多選擇易刺激、易誘發(fā)讀者聯(lián)想和想象的典范作品。學生首先在誦讀過程中透過語言文字在頭腦中再造出具體鮮明的新形象,感受作品的內涵;其次要調動自己積蓄的原有的情感體驗和生活經驗去填補、充實、完善作品的意境。沒有想象的誦讀,只能是冷冰冰的、死氣沉沉的讀,而有了想象架起的這座由文字作品到有聲語言的橋梁,文字就插上了翅膀,成為立體的聽覺想象。
三、誦讀有助于高考應試能力的培養(yǎng)
在高考形式迫切的需要下,梁實秋先生在他的《論考試》中曾經談到:“考試就和選舉一樣,屬于‘必須的罪惡一類,在想不出更好的辦法之前,考試還是不可少廢的?!彼缘侥壳盀橹?,高考是我國相對公平的選拔人才的形式。在高考的指揮棒下,我們是否應該在語文課堂上帶著鐐銬跳舞,使我們的語文教學不再因為高考變得枯燥乏味,我們可以用更加科學有趣的方法達到我們的訓練目標呢?眾所周知,高考試卷中有選擇題、閱讀題、古詩鑒賞、作文等題型,主要考查學生聽、說、讀、寫、用等方面的能力。誦讀教學方法就是用“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在平時的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使語文素養(yǎng)得到提高。
誦讀教學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在對文本不斷往復吟詠品味之間,體會、揣摩文章的深沉意蘊,達到與文本對話交流,所以誦讀教學應該大致分為下面四個過程。
1.在初讀中整體感知文本
這是對誦讀最基本的要求。要求學生讀準文章字音、讀通語句,做到不增不減字,不顛倒字句,不錯認字句,不重復字句,達到上口的程度,從而對語言進行初步感知。這在文言文教學中尤為重要。
2.在次讀中品味文本語言
這一步是在感知文章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文章深層次的含義,發(fā)揮自己想象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
3.在再讀中感悟意蘊
這個階段是對誦讀較高層次的要求。學生對作品經過由淺入深、由局部到全面理解的心理活動過程,因此需要把感知、思維、想象以及情感等心智活動的積極性全面調動起來體現整體功能。其次,誦讀過程除了要對作品感情、理性進行理解,情感進行體驗外,還要誦讀者自身具有生活體驗。這三者是互為依賴、互相統(tǒng)一的辯證統(tǒng)一的整體。
4.在仿讀中塑造聲音形象
在前三個階段學生通過多次的吟詠已經具有一定的誦讀基礎,能夠按照自己的理解對文章的內容思想通過誦讀的過程再現。但學生的認知水平畢竟有限,在詮釋文學作品時往往不夠準確和到位,這時讓學生模仿名家名段的誦讀是非常必要的。
誦讀教學的方式多種多樣,為了更好地發(fā)揮誦讀的作用,提高學生的情緒,在誦讀教學中不妨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1)將多種藝術形式與誦讀結合起來
在誦讀教學中老師可以有意識地利用音樂、美術、影視等方式創(chuàng)設出一種富有感染力的情境,調動學生全身心投入到感情誦讀中,達到一種最佳的心理狀態(tài)。
(2)采用多種多樣的組織形式
可以采用教師范讀、學生個體朗誦、集體誦讀、扮演角色誦讀、自由誦讀、上臺演繹等形式。
(3)在語文課外活動中進行誦讀訓練
可以進行詩歌朗誦比賽、課文朗誦或背誦比賽。這些活動多姿多彩,學生在參與中會對誦讀產生濃厚的興趣,無形中提高了誦讀能力。
總之,教師將誦讀教學切實地運用到語文教學課堂,通過讀的形式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讓他們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從而建立大語文觀,提高語文的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作者簡介:廖鑫瑩,女,出生年月:1980.9,本科,就職于重慶綦江中學,研究方向: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