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彩俠
中國古典詩詞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歷久彌新,是高中語文學習的重要模塊,因教師的教學難度大,學生高考失分多而備受關注?!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加強誦讀涵泳,在誦讀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獲得情感的體驗、心靈的共鳴和精神的陶冶”。詩言志,詞達情,這既是詩人內心的流露,亦為詞人性情的感懷。如何打開作者的情結,使“觀文者披文以入情”?筆者以李璟的《浣溪沙》:擁抱文本——入情;聚焦詞眼——嚼情;放飛想象——悟情三個方面為例,以求洞破詞密之端倪。
一、擁抱文本——入情
詩詞鑒賞教學,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怎樣拉近學生與教材、與作者的時空距離,平和自然地過渡到所要分析的內容中來。據筆者多年的經驗,認為最簡捷的辦法就是“親吻”文字,“擁抱”文本,“以讀為本”,即讓學生用清晰、響亮、準確、誘人的語言把詩詞中靜態(tài)、枯燥、單一、死板的視覺文字,通過現代媒介和個人加工有感情地讀出聲來,使其變成動態(tài)、有趣、多彩、鮮活的聽覺語言,并通過學案導引、問題領航、精當點撥等,讓學生圈點文字,理解詞句,觸摸語言,品味意境,交流情感,溝通心靈,啟迪智慧,升華文韻,陶冶情操,享受生命,從而實現超越時空的靈魂對話,發(fā)展個性,豐富精神世界。朱熹曾言:“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是多誦遍數,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又指出“讀而未曉則思,思而未曉則讀”。下面以“五步問題導學模式”為例。
(一)完成導學案中問題預設的內容
1.課本原文。
浣溪沙·菡萏香銷翠葉殘
李璟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無限恨,倚闌干。
2.朗讀:主要通過教師的范讀、錄音讀、學生輪流讀,熟悉文本,并對朗讀中存在的讀音、停頓錯誤進行糾正。
(二)完成下列檢測題 (學生上黑板展示,教師巡視)
1.注音:(1)菡萏()(2)韶光()
2.解釋:(1)菡萏(2)西風(3)韶光(4)夢回
(三)走進作者
1.作者簡介。(見導學案)
2.詞風特點和影響。(見導學案)
這樣,以學案為引導自主學習,以問題為紐帶合作學習,以朗誦為基礎情感互動,就使學生“心入于境,情會于物”,真正是“未成曲調先有情”。
二、聚焦詞眼——嚼情
阿基米德曾說:“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撬起整個地球?!边@個“支點”移置于此就是本文的“詞眼”,即詞的眼睛與靈魂。這是作者的情感焦點,打開詞文的窗口,通常是一個字、一個詞或一句話,借此領悟詞作的豐富內涵,架構整個課堂教學。
在進行這個內容的教學時,主要通過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來完成。如:這首詞的詞眼是什么?結合詞的內容說明。
由事先交代的學習小組代表進行展示,其他小組進行補充、質疑,生成新問題,實在不能解決的,提交全班或教師解決。這樣,在充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前提下,生生之間互動、交流、質疑,師生之間互相學習和借鑒,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優(yōu)化問題解決的方法,從而使課堂鮮活起來,達到面向全體,教學相長的育人目標。
最后,教師集思廣益,總結展示:
詞眼:“殘”。
理由:(1)荷殘——菡萏香銷翠葉殘。
(2)秋殘——西風愁起綠波間。
(3)人殘——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4)夢殘——細雨夢回雞塞遠。
(5)曲殘——小樓吹徹玉笙寒。
(6)情殘——多少淚珠無限恨,倚闌干。
“殘”字所系,情盈其中,這就為詞眼的傳神達情探索打通了幽徑之燭光。
三、放飛想象——悟情
黑格爾說:“如果說到本領,最杰出的藝術本領就是想象?!保ā睹缹W》)高爾基也說:“藝術是靠想象而存在的?!苯浀湓娫~既是語言文字的濃縮,又是作者情感的外顯,更是思維想象的化身。從形式上看短小精悍,寥寥數語,可本質上卻容納了廣闊的想象空間,諸如包羅萬象的內容空間、豐富優(yōu)美的情感空間、冷暖色調的意境空間、廣納百川的文化空間等。通過想象,詩詞文本從靜態(tài)走向動態(tài),從表層走向深入,從宏觀走向細微,從語淡走向情深,從現實走向虛幻,從而讓學生和作者在情感上零距離,心靈上相融合,達到悟境??梢?,想象在詩詞鑒賞中如同“水”“石”,即“水嘗無華,相蕩乃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發(fā)靈光”,凸顯言外之意,亦能“瀟灑地走一回”。
如“小樓吹徹玉笙寒”,此處運用了通感的手法,大多師生可能會著重關注“寒”字,非天寒乃心寒等。當細讀之,就會發(fā)現“徹”字表達更具張力,因為“徹”表明吹的時間之長、次數之多、遍數之頻、空間之遠、意境之深……此外,它還給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遐想的空間:女子自始至終數遍吹奏的曲子是否有什么特別之處?是丈夫曾經給她或她給丈夫送別時或生活中吹的曲子嗎?還是此曲是丈夫專門給她創(chuàng)作的并贈送作為相思的禮物?總之它是愛情和幸福生活的見證。再如尾句“多少淚珠無限恨,倚闌干”,我臨時給學生提出一個問題:女子在憑欄之處會看到、聽到或想到什么呢?這下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和想象。有學生寫道:在細雨中,女子執(zhí)起丈夫臨走前送給她的寒笙不停地吹著,多情的淚珠兒洶涌地流著,她似乎看到那身處雞塞的丈夫在明月皎潔的夜晚也拿起自己送給他的簫吹了起來,此時他們共同吹起的曲子是一樣的,可謂“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又有學生寫道:她尋覓著江面上自遠而來的歸帆,只見船頭站立一個男子,身影很像自己的丈夫,此時踮起腳尖,身體微傾,眼神里透著喜悅的光芒,想要大聲地呼喊出丈夫的名字。然而等船慢慢地從樓下的河面上過來時,卻發(fā)現他并不是自己心愛的情郎,失望又再一次占據了她整個心靈,一只兩只三只船兒都過去了,等啊等……無聲勝有聲,卻是無情更有情。
可見,正因有了想象的參與,將詞的意境和情境無限拓展,從寥寥數字延伸向了無垠的空間,拓展到了現實的生活與社會……通過想象,我們還原并再現了真實的生活場景、特定的情感空間,這是讀者與作者跨越時間和空間的和弦,讀者與文本的一次深情對話。
詩歌是有生命的,這個生命不僅是詞人穿越時光的活力重現,人類生存的精神寄托,還是讀者涌動心中的弦外之音,生命意識的社會延續(xù)。在其鑒賞教學中,除了潛心研讀、領略內涵、玩味情思、把握特色、陶冶情操外,還要達到體驗關懷、豐富情感、珍惜生命、提升幸福的目的,最終實現生命與生命之間的對話,讓生命的靈性在詩詞鑒賞中自然地流淌。
(責任編輯陳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