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黔峰 范永存 姜 珂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十四醫(yī)院,貴州貴陽 550009)
蝮蛇咬傷患者應用烏司他丁對肝腎功能的保護作用
袁黔峰 范永存 姜 珂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十四醫(yī)院,貴州貴陽 550009)
目的研究分析蝮蛇咬傷患者采用烏司他丁治療,對患者的肝腎功能的保護作用及治療效果。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科共收治300例蛇咬傷患者,本文選取其中30例蝮蛇咬傷患者進行分組對照研究。將3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20例)和對照組(1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用烏司他丁治療,觀察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3d后的K+、CR、BUN、日尿量、ALT、TBIL指標變化情況。結果兩組患者在治療前的K+、CR、BUN、日尿量、ALT、TBIL指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3d后,觀察組的K+、CR、BUN、日尿量、ALT、TBIL指標優(yōu)于對照組的K+、CR、BUN、日尿量、ALT、TBIL指標,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蝮蛇咬傷患者采用烏司他丁治療,能夠有效的保護患者的肝腎功能,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蝮蛇咬傷;烏司他?。桓文I功能;保護作用
蝮蛇類是我國分布最廣、數(shù)量最多的一種毒蛇,多見于我國的偏遠山區(qū)和農村,因此,蝮蛇咬傷也是我國山區(qū)及農村的常見病之一?;颊弑或笊咭?,蝮蛇的毒素會引起肝腎功能的迅速衰竭,如果不能準確、及時的得到治療,預后效果極差。本研究中,選取我院30例蝮蛇咬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有20例采用烏司他丁治療,觀察分析烏司他丁治療對肝腎功能的保護作用及治療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科共收治300例蛇咬傷患者,本文選取其中30例蝮蛇咬傷患者進行分組對照研究。所有患者的診斷和分型均符合毒蛇咬傷的臨床分型及嚴重程度評分標準[1]。將3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20例)和對照組(10例)。觀察組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5例;年齡在31~49歲之間,平均年齡(41.2±2.6)歲;其中重度咬傷3例,輕度咬傷17例;足部咬傷16例,手部咬傷4例。對照組男性患者7例,女性患者3例;年齡在32~49歲之間,平均年齡(42.6±2.8)歲;其中重度咬傷2例,輕度咬傷8例;足部咬傷8例,手部咬傷2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咬傷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 法
兩組患者均在受傷后自行包扎傷肢或入院后由醫(yī)護人員對傷肢切開引流,蛇藥片內服外敷,然后給予常規(guī)的抗毒血清注射,使用生理鹽水對局部傷口進行沖洗、引流、排毒等[2-3],治療主要以維持患者的酸堿及電解質平衡為主。觀察組在以上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加用烏司他丁注射液(天普洛安,國藥準字H20040506,廣東天普生化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10~60萬單位,連續(xù)治療3~5d。
1.3 觀察指標
分別觀察和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后3d的K+(血鉀)、CR(血肌酐)、BUN(血尿素氮)、日尿量、ALT(血谷丙轉氨酶)、TBIL(總膽紅素),并進行組間比較。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7.0對所有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使用t檢驗,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治療前的K+、CR、BUN、日尿量、ALT、TBIL指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3d后,觀察組的K+、CR、BUN、日尿量、ALT、TBIL指標要優(yōu)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前與治療3d后的K+、CR、BUN、日尿量、ALT、TBIL指標比較差異顯著,P<0.05;對照組治療前與治療3d后的CR、日尿量、ALT、TBIL指標比較差異顯著,P<0.05;而K+、BUN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1。
人體中最重要的解毒器官就是肝臟,李秀江,杜玉君等人論著的《烏司他丁對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大鼠腎臟的保護作用》[4]中采用白鼠實驗,研究發(fā)現(xiàn)從肝門靜脈注射蛇毒引起白鼠死亡的劑量遠遠比從其他處靜脈注射所用的劑量大,腎臟排泄的毒素大約占總毒素量的1/3。由此可見,腎臟有一定的解毒,也是蛇毒排泄的另一條重要途徑。因此,蝮蛇咬傷的患者進行肝腎功能的保護顯得尤為重要[5]。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治療3d后,觀察組的K+、CR、BUN、日尿量、ALT、TBIL指標要優(yōu)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梢妼︱笊咭颊叩母文I功能進行監(jiān)測和治療,能夠使患者的肝腎功能得以盡快的恢復,有效的保障體內解毒途徑的通暢。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3d后的各項指標比較
蝮蛇咬傷引起患者的肝腎功能迅速衰竭的原因是毒液中的細胞毒素使患者的肝細胞及腎小管細胞出現(xiàn)變性和溶解,進而使患者的肝腎處于缺血、缺氧的狀態(tài)中,導致大量的炎性細胞激活,炎性介質(如細胞因子、化學趨化因子、黏附因子等[6-7])合成及釋放,與此同時,氧自由基的產生對細胞造成了直接損害,這些都是蛇毒引發(fā)肝細胞膜及腎小管功能障礙的主要原因。烏司他丁能夠有效的抑制胰蛋白酶、纖溶酶、蛋白酶等多種絲氨酸蛋白酶,臨床經常用烏司他丁治療急性胰腺炎、急性循環(huán)衰竭等疾病。同時烏司他丁還具有抑制溶酶體酶、抑制炎性介質的釋放、抑制過氧超化物、清除超氧化物等抑制作用,通過抑制這些物質對機體組織器官的損傷,而起到保護人體組織器官的效果。因此,從理論上來看,烏司他丁能夠有效、積極的防止和保護蝮蛇咬傷對肝腎功能損害[8-9]。本次研究正是為了從臨床治療實踐中證實這一觀點,谷丙轉氨酶(ALT)的升高情況既是反映蛇毒對肝細胞的損害程度,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蝮蛇咬傷后采用烏司他丁治療的觀察組谷丙轉氨酶(ALT)升高情況明顯要低于對照組,可見蝮蛇咬傷后使用烏司他丁治療能夠有效降低肝細胞的損害。而其余指標如K+、CR、BUN、日尿量、TBIL指標均要優(yōu)于對照組,可見烏司他丁對于患者的肝腎均有較好的保護效果。
綜上所述,蝮蛇咬傷患者應用烏司他丁治療,對于患者的肝腎功能保護作用十分顯著,臨床應用中沒有出現(xiàn)過敏和其他的副作用,而且有效的促進了患者肝腎功能的恢復速度,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1]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急救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蛇傷急救學組.2001年第8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蛇傷急救學術交流會通過的分型標準[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急救雜志,2002,9(1):18.
[2]崔功廷,袁銘.烏司他丁對腎臟保護作用的研究進展[J].解放軍醫(yī)學院學報,2013,34(5):480-181.
[3]Cao YZ,Tu YY,Chen X,et al.Protective effect of Ulinastatin against murine models of sepsis:inhibition of TNF-αand IL-6 and augmentation of IL-10 and IL-13[J].Exp Toxicol Pathol,2012,64(6):543-547.
[4]李秀江,杜玉君,王麗萍.烏司他丁對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大鼠腎臟的保護作用 [J].中華急診醫(yī)學雜志,2005,15(6):510-512.
[5]宣慶,吳越宏,龍春梅.烏司他丁對腹膜炎休克患者肝腎保護的臨床探討[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0,31(7):1041-1042.
[6]李聰然,蔡明,李州利.不同免疫誘導方案對腎移植術后移植腎功能延遲恢復的影響 [J].軍醫(yī)進修學院學報,2012,33(10):1048-1050.
[7]張莉,尹寧,張斯璧,等.烏司他丁對體外循環(huán)心內直視手術嬰兒圍術期腎功能的影響 [J].中華麻醉學雜志,2010,30(5):576-578.
[8]汪洋.蝮蛇咬傷患者早期應用烏司他丁的治療作用研究[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09,8(7):34-35.
[9]陳鑄,王光策,何偉,等.烏司他丁對延遲腎功能恢復DGF移植腎的保護作用[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1,9(25):74-76.
袁黔峰,1977年生,男,漢族,本科,現(xiàn)任急診科主治醫(yī)師,主要從事急救專業(yè)放心。
其他論著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