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平
人們常說:“忠言逆耳”,就如“良藥苦口”。但“忠言逆耳”并不一定利于行,相反,忠言順耳則一定利于行,課文《鄒忌諷齊王納諫》就是很好的見證。
我們都知道諷諫,又可以叫做“設(shè)喻說理”。即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規(guī)勸。由于諷諫大多是用生動具體的事例說明抽象的道理,所以常常會變深奧為淺顯,變復(fù)雜為簡明,變逆耳為順耳,變生硬直率為和諧風(fēng)趣,言辭委婉而富有遠(yuǎn)見。從而使諫言者與言語環(huán)境、說服對象之間產(chǎn)生巨大的親和力,使諫言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當(dāng)然,人們都喜愛聽順耳之言。況且就封建社會而言,皇權(quán)赫赫,不可侵犯,歷史上有多少謀臣良相在朝廷上因“批龍鱗”、“逆圣聽”而慘遭殺身之禍。如愛國詩人屈原向楚懷王進忠言,提出治理國家的建議(逆耳),則被奸臣妒恨,最后遭放逐,自沉汨羅江,成為千古奇冤;還有比干,紂王不耐煩他提意見,就下令將其剖腹挖心,也因逆耳葬送了他的性命;還有伍子胥,他建議吳王夫差殺掉勾踐以絕后患卻遭到拒絕,最后引劍自刎,臨終前他悲憤地要求把頭顱掛在城門上,要親眼觀看越王勾踐東山再起,來攻打吳國;司馬遷蒙宮刑之辱等等,都是千古奇冤,忠言逆耳的結(jié)果。
然而,鄒忌卻敢于批評齊威王偏信讒言,教育齊威王要從諫如流。他憑借的正是一個“諷”字,即“忠言順耳”,“良藥蜜口”,足見這種勸諫辦法聰明巧妙,勸諫技巧之高。具體而言有以下幾點:
一、替對方考慮——不暴露勸諫目的
鄒忌向齊威王獻策之時,齊國的政治比較腐敗,大概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如果鄒忌向齊威王再三苦苦勸諫,甚至流下眼淚或者破口大罵,以死諫君,像屈原、比干那樣忠言逆耳效果不一定好。然而鄒忌注意進諫藝術(shù),入朝后,他并未單刀直入,而是以“閨房小事”說自己的體會,小題大做,現(xiàn)身說法,使齊王也同理并切實感到“蒙蔽甚矣”,于是一聲令下,廣納諫言,終于“戰(zhàn)勝于朝廷”。
二、用婉言相諫——忠言順耳利于聽
通常下級勸說上級,由于尊卑關(guān)系不得不謙言以諫,否則會招來殺身之禍。鄒忌卻實話實說:“臣誠知不如徐公美”,但“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币源藙?chuàng)設(shè)情景,“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取悅威王。鄒忌諳為“良藥蜜口利于病,忠言順耳利于聽”。
三、巧施攻心術(shù)——先對方之憂而憂
鄒忌很了解齊王處在許多人對他有所偏私,有所畏懼,有所謀求的環(huán)境中,必然是個耳不聰目不明的受蒙蔽者(王之蔽甚矣),他為國之清明擔(dān)憂,又因曉得齊王有修明內(nèi)政以興邦的宏志,為此設(shè)喻使齊王欣然接受勸告,“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議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苯Y(jié)果是“燕、趙、魏、韓聞之,皆朝于齊”,提升了齊國的威望,贏得了諸侯的尊敬。
由此看來,《鄒忌諷齊王納諫》這篇文章中,鄒忌的力諫技巧對我們今天的人際交往的確是有很好的借鑒意義?!傲妓幰欢ㄒ嗫凇眴??“忠言一定要逆耳”嗎?因此,我認(rèn)為“良藥蜜口利于病,忠言順耳利于聽”。在現(xiàn)代信息社會中,口語交際的頻率很高,了解別人,推薦自己,談判求職,合作共事都需要較高的口語表達(dá)能力。所以借鑒鄒忌的勸諫技巧,對提高我們適應(yīng)社會交際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游說別人時要不卑不亢,言語恰到好處——既不刺激對方,又不失自己的尊嚴(yán),是鄒忌給我們的啟示,也是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
當(dāng)然,《鄒忌諷齊王納諫》中鄒忌勸諫的成功,除了自身勸諫技巧外,也在于勸諫對象齊王,由于君與臣之間的絕對不平衡,導(dǎo)致君主成為這一過程中的絕對權(quán)威。而臣下如履薄冰,稍有差錯,輕者丟官失命、重者株連九族。因此鄒忌取得成功關(guān)鍵在于齊威王的英明,他贏得了名聲,贏得了國家的強盛。以史為鑒,作為今天的領(lǐng)導(dǎo)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偏聽偏信,作為群眾,提建議要講究方式方法,作為普通人,要善于接受別人的建議。
(作者單位:莊浪縣水洛中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