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諾
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
相去萬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顧返。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
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
一個婦女懷念離家遠行的丈夫。她詠嘆別離的痛苦、相隔的遙遠和見面的艱難,把自己的刻骨的相思和丈夫的一去不復返相對照,但還是自我寬解,只希望遠行的人自己保重。全詩長于抒情,韻味深長,語言樸素自然又精練生動,風格接近民歌。
本篇可分作兩部分:前六句為第一部分,后十句為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追敘初別,著重描寫路遠相見之難。開頭兩句“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是全詩的綱,總領(lǐng)下文。 第二部分,著重刻畫思婦相思之苦。胡馬、越鳥二句是說鳥獸還懂得依戀故鄉(xiāng),何況人呢?以鳥獸和人作比,是從好的方面揣度游子的心理。隨著時間的飛馳,游子越走越遠,思婦的相思之情也愈來愈深切?!耙聨找丫彙毙蜗蟮亟沂玖怂紜D的這種心情。她日益消瘦、衰老和“游子不顧反”形成對比。“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顧反”,是從壞的方面懷疑游子薄幸,不過不愿直說,而是委婉地通過比喻表達心里的想法。最后兩句是強作寬慰,實際上這種心情是很難“棄捐”勿“道”的,心緒不佳,“餐飯”也是很難“加”的。相思之苦本來是一種抽象的心理狀態(tài),可是作者通過胡馬、越鳥、浮云、白日等恰切的比喻,帶緩、人老等細致的描寫,把悲苦的心情刻畫得生動具體,淋漓盡致。詩中淳樸清新的民歌風格,內(nèi)在節(jié)奏上重疊反復的形式,同一相思別離用或顯、或寓、或直、或曲、或托物比興的方法層層深入,“若秀才對朋友說家常話”式單純優(yōu)美的語言,正是這首詩具有永恒藝術(shù)魅力的所在。
描寫思念的名句
春心莫共花爭發(fā),一寸相思一寸灰。
——李商隱
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
——張泌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張籍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秦觀
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溫庭筠
人如風后入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
——周邦彥
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guān)風與月。
——歐陽修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蘇軾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
——《詩經(jīng)》
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wǎng),中有千千結(jié)。
——張先
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晏殊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李商隱
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元稹
古詩十九首·青青河畔草
青青河畔草,郁郁園中柳。
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
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
昔為倡家女,今為蕩子婦,
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
此詩敘述的是一個生活片斷,大致描述如下:詩中的女主人公獨立樓頭,體態(tài)盈盈,如臨風憑虛;她倚窗當軒,容光照人,皎皎有如輕云中的明月;她紅妝艷服,打扮得十分用心;她牙雕般的纖纖雙手,扶著窗欞,在久久地引頸遠望:她望見了園久河畔,草色青青,綿綿延延,伸向遠方,“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遠道欲何之,宿昔夢見之”(《古詩》),原來她的目光,正隨著草色,追蹤著遠行人往日的足跡;她望見了園中那株郁郁蔥蔥的垂柳,她曾經(jīng)從這株樹上折枝相贈,希望柳絲兒,能“留”住遠行人的心兒。原來一年一度的春色,又一次燃起了她重逢的希望,也撩撥著她那青春的情思。希望,在盼望中又一次歸于失望,情思,在等待中化成了悲怨。她不禁回想起生活的捉弄,她,一個倡家女,好不容易掙脫了歡場淚歌的羈絆,找到了愜心的郎君,希望過上正常的人的生活;然而何以造化如此弄人,她不禁在心中吶喊:“遠行的蕩子,為何還不歸來,這冰涼的空床,叫我如何獨守!” 賞析此詩定的就是這樣一個重演過無數(shù)次的平凡的生活片斷,用的也只是即景抒情的平凡的章法、“秀才說家常話”(謝榛語)式的平凡語言;然而韻味卻不平凡。能于平凡中見出不平凡的境界來,就是此詩,也是《古詩十九首》那后人刻意雕鐫所不能到的精妙。
現(xiàn)代詩歌中描寫思念的句子
下雨了,陽光中的雨水, 就這樣飄然而下,悄悄地,默默地揮灑。 就像那路上的腳步,輕輕地,慢慢地遠去。 悄悄的來,輕輕的走。 留不下長久的痕跡, 當天空的烏云散去, 依然是藍藍的天,白色的云。
如果落葉能寄去我所有的思念/我愿將心扉敞開等你投入我的懷抱/如果風能將你的消息帶來我的身邊/我愿化成大樹為你留下熟睡的溫床/在淡淡的夜里/給你說小小的故事/恬美的世界/我為你唱一曲曲動聽的歌 冷雨夜/在雨中漫步/街燈/霓虹/照出我們留在潮濕地面的身影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明明無法抵擋這種思念/卻還得故意裝作絲毫沒有把你放在心里/而是/用自己冷漠的心/對愛你的人/掘了一條無法跨越的溝渠
我是一朵出水的白蓮/帶著羞澀/來到這美麗的人間/我/是一朵高雅的白蓮/懷著夢想/來品這絢爛的人生/不憂/也不懼/風霜還不曾來侵蝕/秋雨也未滴落/我已亭亭/這正是/我最美麗的時刻/綻放芬芳的笑顏/珍惜現(xiàn)在擁有的一切/莫怕歲月無情
“思婦”一詞最早見于戰(zhàn)國宋玉的《高唐賦》:“姊歸思婦,垂雞高巢,其鳴喈喈,當年遨游。”但此時,“思婦”是指鳥名。直到《宋書·樂志》引曹丕《燕歌行》:“慊慊思婦戀故鄉(xiāng),君何淹留寄他方”,“思婦”才確指懷念遠出丈夫的婦人。
“思婦”這個文學題材的產(chǎn)生并不是偶然的,是和產(chǎn)生它的時代的社會歷史條件緊密相關(guān)的。在中國古代,婦女的社會地位是十分低下的。在這一點上,就來連被后人尊為圣人的孔子也不能免俗,子曰:“唯小人與女子難養(yǎng)也?!?在中國文明的發(fā)軔期,男尊女卑的傳統(tǒng)觀念就已經(jīng)形成。婦女被種種男權(quán)主義所制定的清規(guī)戒律所束縛在家中,她們被要求“從一而終”,要遵守“夫為妻綱”、“七出”等,否則就會被視為大逆不道。雖然如此,丈夫?qū)τ谄拮佣匀匀皇俏ㄒ坏奈拷?。在古代的亂世,有征戍,在“盛世”,有徭役,每當自己的丈夫被迫離開家鄉(xiāng),也即遠離自己時,對于很多的家庭婦女來說就成了很大的打擊。她們的愁苦是顯而易見的,而這就為思婦詩最初產(chǎn)生提供了素材和依據(jù)?!对娊?jīng)》中的《衛(wèi)風·伯兮》、《王風·君子于役》等,都是先秦思婦詩偉大的開端??删o接著的是不和諧的局面。漢帝國的一統(tǒng)和董仲舒式儒家理念的推廣,將社會風尚歸于禮教中來,不僅思婦詩銷聲匿跡,就連原是思婦詩的《詩經(jīng)》的某些篇章也被正統(tǒng)漢儒所篡改為合乎禮義的道統(tǒng)思想。直到東漢末,“位成乎私門,名定于橫巷”的思想多元化局面的出現(xiàn);“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令儒家道德解體,這才為思婦詩又打開了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