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美緣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里的五大領(lǐng)域把健康排在了首位,足見其重要性,而對于整個學前教育階段,小班的幼兒是初始階段,為了幼兒在身體和心理兩個方面都得到健康發(fā)展,我們應為幼兒點亮一盞健康之燈,為其一生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所以我結(jié)合《指南》,對小班幼兒在身心健康、動作發(fā)展及生活習慣與生活能力三方面的培養(yǎng)進行簡要的論述。
一、對小班幼兒進行健康情感的培養(yǎng)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善良的情感是良好行為的肥沃土壤,善良的情感是在童年時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失去的將永遠無法彌補?!薄吨改稀分杏种赋鰟?chuàng)設溫馨的人際環(huán)境,讓幼兒充分感受到親情和關(guān)愛,形成積極穩(wěn)定的情緒情感。小班幼兒的情感特點是:不穩(wěn)定、情感外露、容易受感染。比如:剛?cè)雸@時,有些幼兒是不想哭的,但看到別人在哭,也就跟著哭了,對此我做了以下幾點嘗試。
1.捕捉幼兒的心理,培養(yǎng)幼兒愉快的情感。
《指南》指出讓幼兒對群體活動有興趣,對幼兒園的生活好奇,喜歡上幼兒園,而小班幼兒剛離開家庭進入新環(huán)境難免會產(chǎn)生恐懼、哭鬧、不喜歡上幼兒園。我們班的銳銳小朋友整整哭鬧了一個月,全園出名,而每天都是在我轉(zhuǎn)移話題的情況下緩解下來,“銳銳喜歡吃紅蘿卜,可是吃飯時很慢,對吧?”“如果我等你,同你一起慢慢吃,你是不是就不哭了?”“銳銳喜歡媽媽,吳老師也喜歡你媽媽,我們兩個也互相喜歡好不好?”通過等等如此反復的話題轉(zhuǎn)移他的注意力。漸漸地他的堡壘被我攻破,慢慢地每天也就哼兩下就停了,情緒漸漸穩(wěn)定了,還能主動與我打招呼。這樣也就達到了《指南》里指出的“有比較強烈的情緒反應時,能在成人的安撫下逐漸平靜下來”目標。
2.在區(qū)域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學會分享的情感。
《指南》指出“3~4歲的幼兒在成人的指導下不爭搶、不獨霸玩具,與同伴發(fā)生沖突時,能聽從成人的勸解”,這就需要我們正確引導,讓幼兒學會分享。在一次區(qū)域活動中,阡陌、憶蘿、欣萌同時想玩穿線板,當她們進入?yún)^(qū)角時為爭搶“喜羊羊”形狀的線板起了爭執(zhí):阡陌說:“我先拿到的,我先玩。”憶蘿說:“我先想的,我得先玩?!毙烂日f:“我先看到的,我先玩?!睜幊陈暟盐乙诉^去,“咦,我聽見喜羊羊哭的聲音哎?!甭犚娢业穆曇?,孩子們都靜了下來?!懊總€人都想玩這個對嗎?”“我們班小朋友一起幫她們想想看,有沒有什么好辦法,可以解決只有一個‘喜羊羊又都能玩到,又不搶的。”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商量一下嘛”,“誰先讓出誰就是好孩子,吳老師會給獎勵”,“輪流嘛”,“先讓出的多玩一次”……于是我說:“你們不妨聽一下小朋友給你們提的意見?!比齻€小女孩瞪大了眼睛看了我一會兒,異口同聲:“嗯?!本瓦@樣活動在愉悅的氛圍中進行了下去。
3.家園配合,在家庭中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情感。
《指南》里提出的發(fā)展目標及教育建議使我明白了家長是我不容忽視的合作伙伴,家庭是班級工作的支持者。只有得到家長的積極支持和配合,我們的工作才能事半功倍地開展。在今年的5月份我們特地組織家長學習了《指南》,針對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還重點宣傳了情緒情感的培養(yǎng),平日家長宣傳欄里我有意地多收集情感教育的文章方便家長在接送幼兒時閱讀;還利用入離園時間針對個別幼兒的情緒變化及時與家長溝通,請家長在家里與幼兒觀看有教育意義的電視并解釋其中含義,互相關(guān)心、分享,有愛心,尊敬老人等等?,F(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是中班了,我班幼兒的整個精神面貌令我激動萬分,就連放暑假都吵著要來幼兒園。幼兒從哭鬧到非來不可,這是多么令人興奮的成就。總之,幼兒從小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和教育,擁有健康的心理,將來才能適應社會,才能成為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
二、組織豐富多彩的健康活動
俗話說的好,“運動是幼兒的天性”,而幼兒期是兒童身體發(fā)育和技能發(fā)展最為迅速的時期。所以,保持健康的身體特別重要,鍛煉小班幼兒的身體素質(zhì)也尤為重要。
1.發(fā)展小班幼兒的平衡能力,動作協(xié)調(diào)靈敏。
《指南》中指出,小班的幼兒要能沿地面直走或在比較窄的低矮物上走一段距離。于是我利用晨間活動的時間帶幼兒走操場上的輪胎及直線跑道,這樣保證每位幼兒我都能照顧到,而且組織游戲活動時,我又有意識地加入像“小兔運蘿卜”、“青蛙過小橋”、“袋鼠搬糖果”等類似的游戲,以鍛煉幼兒能身體平穩(wěn)地雙腳連續(xù)向前跳;我還與家長協(xié)商好利用入、離園時間讓幼兒自行走路來回,并在上、下樓梯時有意識地鍛煉幼兒能雙腳靈活交替上下樓梯;請家長在雙休日與幼兒玩“拋球”游戲。這樣,幼兒在活動中運用自己的身體解決問題,增強了身體運動能力,也獲得了成功的快樂。
2.發(fā)展幼兒手的動作,靈活協(xié)調(diào)。
手的動作靈活協(xié)調(diào)直接關(guān)系到腦部發(fā)育,所以這也是至關(guān)重要的。我首先利用午睡時間讓幼兒自己穿脫衣服、鞋子,當然小班的幼兒會經(jīng)常有穿反的現(xiàn)象,但我不會因為疲于糾正幼兒的穿反而不耐煩,而會利用休息時間請幼兒自己接水,午飯時雖然有幼兒吃得慢,甚至哭鬧,可我還是耐心地等幼兒自行吃完,這樣鍛煉了幼兒熟練地用勺子吃飯的能力。《指南》還使我明白了,五大領(lǐng)域需融匯貫通、相互滲透,所以我利用繪畫、手工活動有意識地鍛煉幼兒用畫筆進行涂涂畫畫;教幼兒如何使用剪刀沿直線剪且基本吻合;在語言活動中加入手指游戲、手影游戲;在數(shù)學活動中多加入動手操作的材料等等。有機的融合鍛煉,手的靈活協(xié)調(diào)成效是明顯的,我班幼兒后來的手工作品令我刮目相看。
三、家園合作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與生活能力
培養(yǎng)幼兒具有良好的生活習慣與生活能力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家園持之以恒的通力合作。小班階段是核心,因為它是幼兒跨入集體生活的一個轉(zhuǎn)折點,也是進行常規(guī)教育的關(guān)鍵期,于是我采取了以下幾種方法:
1.幫助幼兒了解什么是“良好的生活習慣”。
小班幼兒年齡小,他們就像一張白紙,對于許多生活習慣的正確與否沒有準確的概念,所以需要我們科學的引導。如:午睡時,我班有幾位小朋友總不能安靜入睡,要么小聲的自言自語,要么翹腳到別人的床板上,這時我沒有強聲呵斥,而是先走到其身邊說:“看,其他人都睡著了,你這樣的行為有什么不好的影響呢?老師幫你拍一拍,我們安靜地睡著怎么樣?”或是把窗簾拉上營造氣氛說:“天黑了,該睡覺了哦?!薄吨改稀分兄赋?,在提醒下,按時睡覺和起床,并能堅持午睡,我的寶貝們做到了。除此之外,我還請家長督促幼兒在家里早晚刷牙,不偏食、挑食,看電視不超過15分鐘并能堅持。在一日的常規(guī)活動中,我讓幼兒做到飯前便后洗手,不用臟手揉眼睛等。持之以恒讓幼兒明白什么是好的習慣。
2.利用游戲,讓幼兒養(yǎng)成習慣。
“游戲”是對幼兒進行生活習慣教育的良好手段。比如:我班的翰林小朋友總是我行我素,圖書看完不送回原處,玩具玩好也不送回原處,對此我開展了“送玩具回家”游戲。在活動中,幼兒學會了把玩具分類,并放在指定地方,緊接著我又開展了“配對”游戲,在游戲中找出自己喜歡的圖片并把它送回家,這樣孩子們都很樂意把看好的書、玩好的玩具等送回家,還說:“要不然它們會哭的?!笨梢姡瑢τ谛“嘤變?,有趣的游戲能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對良好生活習慣的養(yǎng)成是很有作用的。
3.家園合作,形成合力。
家庭中的所有成員都是形成幼兒好習慣的老師,家園同步化教育,能使幼兒更快、更有效地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如:在召開期始家長會時,宣傳幼兒剛?cè)雸@后的生活常規(guī)及對幼兒的行為習慣要求,讓家長的配合貫穿于幼兒的日常生活中;在小班下學期我們開展家長開放日,讓家長了解老師對幼兒在園的要求,讓家長在家可以遵循幼兒園的一日常規(guī)教育制度對幼兒進行訓練,讓幼兒快速養(yǎng)成習慣;我還靈活運用家長園地,向家長宣傳小班幼兒應具備的安全知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如:《指南》中所指出的:“不吃陌生人給的東西、不跟陌生人走,走失時能與警察說出自己和家長的名字、電話號碼等簡單的信息?!笨傊己蒙盍晳T培養(yǎng)的過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它需要教師和家長的共同配合,需要我們有長久的耐性、堅實的態(tài)度、和藹的言語,還要有一顆愛孩子、包容孩子的心。
健康是幼兒的幸福之源,在《指南》指引下的一系列活動,不僅激發(fā)起小班幼兒對運動的興趣,體驗到運動的快樂,還有助于幼兒形成健康的情緒情感,促進其身心和諧發(fā)展,這將使幼兒一生都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