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光+趙勇
[摘 要] 英國電影《國王的演講》向觀眾展示了一個責任心極強的國王形象,在這種展現(xiàn)過程中同樣蘊涵著豐富的英國民族文化。本文結合故事發(fā)生的特殊歷史背景,對國王貝蒂性格以及整個大英帝國的民族性格做了深入解讀。電影中無處不充斥著對英國民族文化遺產(chǎn)的推崇,同時也正是這些典型的英國民族文化才使得這部電影與當下流行的好萊塢電影區(qū)別開來,可以說《國王的演講》是英國民族電影的回歸。本文用三部分內容詳細解讀了這一回歸歷程,并結合典型的英國性格將這部電影的民族性一一呈現(xiàn)在前。
[關鍵詞] 英國;民族;《國王的演講》
在英國電影的百年發(fā)展中一直糾結于好萊塢電影的市場爭奪,就影響力而言英國電影的最強大敵人就是好萊塢電影,英國電影甚至曾一度難保自己的民族性。電影《國王的演講》的成功使得英國電影重拾自信。 2011 年第 83 屆奧斯卡頒獎禮上,《國王的演講》將最佳影片獎、最佳原創(chuàng)劇本等四項大獎收入囊中?!秶醯难葜v》的制作模式與好萊塢電影明顯不同,民族特性在電影中間接或直接表現(xiàn)出來。而且該影片是在英國電影協(xié)會的直接資助下完成的,是一部英國人獨立拍攝完成的電影。民族電影以其清晰完整的民族特性的表達為主要特征,這其中民族情趣是電影中的重要內容,電影與本民族觀眾之間的情感聯(lián)系非常緊密。在現(xiàn)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手法的輔助下,通過典型化的藝術手段,對現(xiàn)實生活中的某個層面做真實的描述。
一、典型的歷史背景
《國王的演講》故事展開以國王貝蒂對口吃的矯正過程為線索,而對歷史事件與歷史背景則是一筆帶過,因為它們只是人物塑造過程中的一些輔助材料。但是這些輔助材料又是人物成長過程中所必不可少的。對麥克風的特寫在影片中多次出現(xiàn),在那個時期廣播是“一項新的發(fā)明”。喬治五世就以這種“現(xiàn)代科技”向民眾發(fā)表圣誕節(jié)致辭,但是這種國民互動的方式卻成為英國王室的例行傳統(tǒng),每逢圣誕,國王必須通過廣播發(fā)表圣誕致辭。這讓口吃的國王情何以堪?父親在訓誡貝蒂時曾說道:“如果你生在以前,如果你想為王室增輝,你只需外表華麗,舉止得體就好。”但是時代不同了,我們得打開車門走進普通家庭,用廣播宣揚我們自己?;始乙惨S著時代的發(fā)展而進步,我們不再刻板,我們也不再傳統(tǒng),我們已經(jīng)成了演員……”當老國王去世的時候,英國社會中的貴族、官員、工人、士兵等都圍坐在廣播旁邊傷心地接受著國王去世的訊息。由此可見,廣播已經(jīng)成為英國皇室與民眾交流的主要渠道。
英國的社會歷史背景與王室所處的經(jīng)濟環(huán)境緊密相關,當時國家經(jīng)濟蕭條、國外法西斯勢力所發(fā)動的世界戰(zhàn)爭對英國產(chǎn)生巨大威脅,再加之來自蘇聯(lián)的威脅都構成英國王室面臨的糟糕環(huán)境。這些情況在電影的人物對話中都奇妙地交代出來。一些典型的歷史事件也在電影中有較完整的描述,例如喬治五世于 1936 年去世,愛德華八世雖然繼位但很快又退位。在貝蒂國王即位不久又爆發(fā)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在這一關鍵時期,國王和王后成為英國民族的精神領袖,緊密將英國人凝聚在一起,共同對抗德國法西斯主義。影片僅在片頭與片尾對這些典型的社會歷史環(huán)境做了較好的陳述與交代。在整部電影的創(chuàng)作中,創(chuàng)作者的主觀性情感因素被降到最低限度,力圖以客觀的鏡頭和真實的人物經(jīng)歷向大家展示一個堅強、勇敢、富有責任心的人物形象。歷史的客觀、真實性得以凸顯。喬治五世對長子愛德華的所作所為感到非常失望,他的退位,將這個不愿意做國王的貝蒂推上了王位。在國家形式岌岌可危,民眾都對王室寄予厚望的情況下,貝蒂無法回避自己的責任,他只有在一次次演講失敗中完成自己的使命,他不辭勞苦訓練自己的演講技能,在一次次的艱苦訓練中與自己的口吃作斗爭。
二、文化遺產(chǎn)的推崇
英國社會特有的一種現(xiàn)象便是王室效應。曾經(jīng)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國統(tǒng)治過世界上四分之一的人口。在當今世界的王室中,英國王室的政治生命最長。從1066年英國人征服諾曼底威廉一世登基開始算起,迄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在長期的歷史進程中,英國王室向來都以其較高的私密性著稱。只有在1969 年英國女王的同意下,由英國廣播公司錄制,才以一部紀錄片向英國和世界展示了一個親切的王室形象。王室與民眾之間的距離才開始逐漸拉近。但這只是一個短暫的過程,英國王室在紀錄片問世不久又很快蒙上了神秘的面紗。在此之后,海倫·米倫于2006年憑借其在 《女王》中的出色表現(xiàn)榮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如今《國王的演講》再一次在世界電影中掀起波瀾,英國王室文化已經(jīng)成為英國民族的一筆寶貴財富。老國王喬治五世在年幼時期非常害怕父親,行事拘謹,這一點他與兒子貝蒂非常相像,因此父親對貝蒂懷著殷切的期望,同時對他的要求也非常嚴格。喬治五世去世時,新繼位的愛德華八世失聲痛哭,但是他的哭聲中不僅僅是為父親的離世,而且還是因為他即將即位這一無法改變的命運安排。因為如果他即位將不能與有婦之夫辛普森夫人交往。除了愛德華之外,其他人在喪禮上則表現(xiàn)得隱忍、得體,不失王室風范。整部影片風格樸素,色調并無華麗之感,這與王室嚴格的家教、等級森嚴的文化氛圍是極為對稱的。王室文化中的幾個重要元素,如威斯敏斯特教堂、莊嚴質樸的國王寶座等都成為影片表達的關鍵點。國王的寶座雖然尊貴、榮耀,但是這其中還附帶著責任與艱難。王宮的豪華或宮廷生活的精致在影片中幾乎沒有刻意表達。王室形象一如民眾所了解的那樣,含蓄、保守、尊貴。王室在這部電影中似乎已經(jīng)與倫敦街頭、馬車、騎兵這些英國元素融為一體,相得益彰成為英國民族魅力的展示途徑。
莎士比亞也是《國王的演講》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是英國的驕傲。在文學界,也許是人們通過對文學藝術知識和歷史知識的了解中得知這為偉大的作家的。貝蒂的語言治療師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莎士比亞迷。他與公爵夫人第一次接觸時,夫人問道為何診所沒有接待員,顯然這是一種服務不周、實力不強的表現(xiàn),醫(yī)生卻以一句莎翁的名言緩解尷尬,“人能安貧就是富”,貝蒂與醫(yī)生試演時的劇目也是選擇的莎士比亞的歷史劇 《理查三世》。貝蒂第一次試讀時選擇的也是《哈姆雷特》中的片段。即使是貝蒂年幼的兒子對莎士比亞的戲劇也是了如指掌。顯然莎士比亞是英國民族的驕傲,電影對這些民族驕傲樂此不疲地展示也說明英國民族電影再一次以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向世界展示了自身的光輝形象。
三、典型的人物性格
文化遺產(chǎn)和本土傳統(tǒng)在《國王的演講》中得以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但是一部電影僅憑這些外在元素還是不能打動觀眾的。影片所極力展示的還是一位不屈不撓的、有責任心的,同時也是有缺陷的人。人性的光輝對觀眾內心的打動才是無窮的,作為一個與大家平等的人,貝蒂所展現(xiàn)的都是普通人能夠遇到的一些普通困難。但是這些普通困難卻經(jīng)常困擾著每一個人。歷史上的喬治六世自幼口吃,他性格內向,對社交從小帶著一種畏懼心理。編劇戴維·賽德勒的童年經(jīng)歷與貝蒂幾乎如出一轍,同樣飽受口吃之苦。正因如此,賽德勒更能理解國王當時的感受,也更能理解國王為克服這個缺陷所付出的艱辛努力,同時對其個人的品質的挖掘也更加深入。
在英國人的民族特性中,含蓄和冷漠是其中最為明顯的。這與澳大利亞人明顯不同,隨意、率性是他們的主要特征,二者形成強烈的反差。與萊恩納爾的首次會面之前,公爵夫人從言語治療協(xié)會會長那里了解到這位治療師的“不正規(guī)”和“很有爭議”的評論,究其原因就是他的澳式表達方式。萊恩納爾是一個真誠卻又不羈的人物形象。他強烈要求在交往過程中要與國王平起平坐。他們之間不存在任何等級差別,甚至連醫(yī)生與病人的關系也不是。而英國人又喜歡在對話中保持禮貌和距離。因此在接受治療的前期階段,公爵夫婦對于他們與醫(yī)生之間的稱呼一時難以確定。
盡管表達方式存在差別,但是人的本性在這里卻沒有任何差別。坦白說,國王也是人。雖然身份尊貴,但是他也有凡人的情愛與煩惱。影片開頭的麥克風特寫,播音前專業(yè)的準備動作與內容,讓人無法與國王這一光輝形象聯(lián)系起來,再加之演講前的那種膽怯,這分明就是一個活生生的普通人。在家庭里貝蒂是一位稱職的丈夫,他也像一個普通父親一樣疼愛著他的孩子。而那些重要的政治責任總是讓他的生活緊張而又窒息。身為公爵的貝蒂總是感覺自己是被“施了魔咒的企鵝爸爸”。萊恩納爾堅持與貝蒂平等對話其實有其深意,因為只有身份上的平等才能產(chǎn)生真正意義上的對話。在他們友誼的發(fā)展過程中,萊恩納爾發(fā)現(xiàn)了貝蒂那些并不快樂的童年往事。幼年時渴望與父親相處,卻屢次被政務繁忙的父親冷落。而且他一有時間便對其嚴加管教。在他童年里只有一個最親密的小伙伴那就是自己的弟弟,但是弟弟也因患病夭折。自己的口吃被所有家族成員認為是最不光彩的事情,經(jīng)常有人譏笑他的口吃。這些心扉終于被狡猾的萊恩納爾挖掘出來,同時在靜靜地聆聽中,貝蒂也能夠感覺到他的關切與善意,二人第一次像朋友一樣握了手。同時貝蒂也重拾那種朋友帶來的溫暖。貝蒂的責任心極強,這是他戰(zhàn)勝自身缺陷的最重要動機。體面的外形是王室成員的基本要求,也是他們的責任,但是他在幼年時卻是一個左撇子,為此他被強行糾正使用右手,而且面對膝蓋內翻的生理缺陷也需要用夾板夾直。這對貝蒂來說都是一些痛苦的回憶。承擔責任意味著就要隱忍痛苦。演講中的屢次失敗,使他不得不求助于各種生理性康復性治療。萊恩納爾成為其御用治療師后,在威斯敏斯特教堂里他們專門排練加冕儀式,在這過程之中,萊恩納爾隨意坐在王座上,這激起了貝蒂的憤慨。在憤怒之下,他卻十分流利表達了自己的心聲。貝蒂說自己有 “天賜的權利”,但最重要的還是他也有“被傾聽的權利”即“發(fā)言權”。這時貝蒂可能才恍然大悟:他首先是一個人,然后才是國王。國王只是一件外衣,他不必因這種后天強加的政治身份而緊張,他還需要發(fā)出自己心底的聲音,就能保障自己暢快自如的表達。終于他戰(zhàn)勝了自己,一位富有責任心、勇敢、有毅力的國王形象赫然屹立在公眾面前,他靜默的英雄氣概為所有英國人折服。
隨著世界各國在經(jīng)濟文化交流中的緊密聯(lián)系,在影片制作時,開展國際合作已經(jīng)是十分普遍的事情。因此,《國王的演講》不可能保證所有的拍攝工作都由英國人完成。但是,對民族性的堅持和渲染成為電影的主要表現(xiàn)內容,內容上的民族性是這部電影的特色之一?!霸诋斀袷澜?,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自己的電影,那將在世界上失去表達聲音和展現(xiàn)形象的機會,這對于國家和民族來說都是不幸的?!?/p>
[參考文獻]
[1] 王惠民.從撕裂到共生——淺論民族主義與早期中國電影的文化內涵[J].宜賓學院學報,2008(09).
[2] 沙丹.肯·洛奇:揮舞英國民族電影大旗[J].大眾電影,2006(15).
[3] 李二仕.地域文化與民族電影[J].電影藝術,2005(01).
[4] 王宜文.1990年以來的英國電影[J].電影新作,2004(01).
[5] 穆冉.《國王的演講》英國式“沖奧”[J].南方人物周刊,2011(05).
[作者簡介] 張光(1983— ),男,河北邢臺人,翻譯碩士,河北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英語教學。趙勇(1980— ),男,河北邯鄲人,碩士,河北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