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鑫
摘要:英租威海衛(wèi)時期,從英國在威海的機構設置及實施情況來看,威海衛(wèi)是以英國殖民地形式存在的。因為威海衛(wèi)的最高主權者是英王。對于這一點,各列強都是明白的,清楚英國人租借威海衛(wèi)的主要目的在于遏制俄國和德國以此來保持一種戰(zhàn)略上面的平衡,而這種平衡也是當時在華各國需要的一種狀態(tài)。關鍵詞: 英租威海衛(wèi); 商業(yè)規(guī)則; 遏制; 平衡
一、“一地兩制”下的威海衛(wèi)
英租威海衛(wèi)時期,從英國在威海的機構設置及實施情況來看,威海衛(wèi)是以英國殖民地形式存在的。因為威海衛(wèi)的最高主權者是英王。對于這一點,各列強都是明白的,清楚英國人租借威海衛(wèi)的主要目的在于遏制俄國和德國以此來保持一種戰(zhàn)略上面的平衡,而這種平衡也是當時在華各國需要的一種狀態(tài)。威海衛(wèi)的狀況既具有“殖民地”的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借用邵宗日先生的一個說法就是“一地兩制”。在一書中就曾經提及“(法庭的工作)雖然盡《回望莊士敦》可能遵循中國的風俗來斷案,但租借地的法律還是以英國法律為基礎”。
“一地兩制”中的“一地”是指被英國租占的威海衛(wèi),“兩制”則是指兩種法律制度。蘇亦工教授在其《中法西用——中國傳統(tǒng)法律及習慣在香港》一書中,曾有過這樣一段論述“許多研究香港法律及歷史的權威人士都認為,香港存在一種二元化的法律體系,一元是在引進英國法的基礎上建立的普通法體系,這是主導的一元;另一元是保留香港割讓給英國以前使適用的中國清代的法律和習慣,這是次要的一元?!?/p>
二、英租威海衛(wèi)時期商法基本理論概述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英國的商人法(law merchant)包括了現代的海事法和商法。本文主要側重討論商法。中世紀的英國商人形成了一個與社會其他成員相獨立的階層,這一獨特階層的習慣發(fā)展出了商人法,這些法律與普通法不同,在中世紀就已經具備了某種國際性,并一直持續(xù)到現代。英租威海衛(wèi)時期,英國將其商法引進威海衛(wèi)。當時中國處于清朝政府的統(tǒng)治之下,君主制發(fā)展到鼎盛時期,在這之前長期存在的刑民不分、多法合體的法律現象是我國封建社會長期處于商品經濟發(fā)展緩慢的反映。晚清時期,商品經濟的進一步發(fā)展要求晚清修律制定私法性質的商法。一定程度上說中國近現代的商法就起源于清末的商事立法,在這期間完成了包括5欽定大清商律6等一系列商事法規(guī)。清末商事立法,在中國近代商事立法歷史上的第一次實踐,也是當時法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法律法規(guī),不管是形式還是體例內容都具有創(chuàng)新性,符合當時中國的情況,一定程度上完善了中國近代的法制體系。
三、從宏觀層面探究英租威海衛(wèi)商業(yè)危機的調控
1904初劉公島上市場的出現肉類,家禽,蔬菜等價格過高的現象。很多商品的價格與兩年前相比上漲了75%甚至翻了一翻。1904年1月19日,應歐洲居民社區(qū)的要求,J. H, Stewart Lockhart 勛爵任命了“威海近期商品價格上漲問題調查委員會”,本次調查進行的非常徹底,信息全部來自威海居民。另外,委員會主席、英國駐芝罘領事,以及上海市政委員會秘書長之間已互通信件。為此,調查委員會向上級提交了非常詳細的價格情況分析。
首先,白銀貶值是商品價格上漲的一個重要原因。1850年到1890年間,西方各主要國家實行了金本位,其中英國實行得最早,始于1816年,于是黃金成為了唯一能流通的貴金屬,白銀無法在西方流通。而當時中國的主要貨幣是銀幣,黃金不能在中國作為貨幣流通,于是西方國家通過貿易讓白銀大量流入中國。這是經濟大背景使然,英國政府并不能也不可能從這點入手來解決通貨膨脹的問題。
其次,由于當時中國尚背負對日的巨額賠款,其中利用物資還款的方法大量掠奪了農民的產品,從而導致市場上流通的農產品數量下降。這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商業(yè)問題,而是由政治問題引發(fā)的商業(yè)危機。因此,純粹的商業(yè)手段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但是,由于威海衛(wèi)所處的租借地的尷尬地位,中國的大背景又是列強的瓜分狂潮,國家政治尚且不獨立,談何經濟上的自主。于是在這個問題上,委員會避重就輕地略過,并沒有提出針對性的政策,或者說是,英國并不想在這樣一個小問題上和日本有過多的糾葛。
再次,威海衛(wèi)地區(qū)的商品出口量上升及皇家海軍餐廳的需求擴大也加劇了物資的匱乏,從而使物價進一步抬升。但是,與皇家海軍餐廳的貿易是公司的主要利潤來源,并不能為了降低物價而要求公司降低利潤。如檔案933中所言“一個公司如果除了供應居民之外沒有一份供應皇家海軍的完整的合同,那么公司的利潤并不會很好?!庇谑侵荒軓目刂瞥隹诹咳胧謥碚{控價格。這里所指的“出口”既包括將商品銷售到其他地區(qū),也包括將劉公島上的商品運到島外去銷售,正如933檔案中所指出的那樣“似乎有一些因素阻礙了農民和其他商販把商品帶到島上來銷售;甚至連魚類都要先拿到島外銷售,之后才偶爾帶回到島上,這樣一些兩岸的店主們才能得到東西來銷售。而此時商品已經被經手兩次——一次在島外,一次在島內。當然了,每一次經手價格都會被抬高一些。”對此,委員會得到這樣的建議“若島上有任何阻礙進口的法律或關稅,應予以廢除;更進一步的措施是在島上中心地段選擇一個地點供農民直接把商品銷售給公眾,并且無需繳納任何費用;同時,在中國所有殖民地區(qū)的鄉(xiāng)村中張貼告示,聲明此類場所合理合法,所有農民、獵戶、漁民都可在此免費設立自己的攤位。并且他們在集市中所選的攤位可永久保留。如果之后對這樣的攤位需求大增,則可收取少量租金?!?/p>
這些建議在后來委員會寫給殖民政府的信中都有所體現。
最后,稅收不固定及美元匯率的浮動使市場秩序較混亂,相同商品的價格出現超出合理范圍的差異。對此,委員會建議“發(fā)布公告聲明芝罘的10文硬幣將成為威海衛(wèi)法定貨幣。這類硬幣的流通有可能減少對小額現金的需求并致其貶值?!?/p>
由此可知,英租威海衛(wèi)時期威海衛(wèi)的商業(yè)狀況主要有殖民政府宏觀上的調控來維持穩(wěn)定的狀況。(然而以上的分析只能說明政府在商業(yè)活動中充當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對于微觀上的商業(yè)沖突的解決機制我尚不了解,而這恰恰是我們研究的重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