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秋君
護理風險管理在宮頸癌術后化療患者中的應用
張秋君
目的 探討護理風險管理在宮頸癌術后化療患者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92例宮頸癌患者,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46例。對觀察組患者的護理人員進行護理風險管理, 對照組患者的護理人員不予特殊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化療期間的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率和護理滿意度, 進而評價護理風險管理在宮頸癌術后化療患者中的應用價值。結果 觀察組和對照組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率分別為6.52%和23.91%,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分別為93.48%和78.26%,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護理風險管理在宮頸癌患者術后化療期的應用, 能有效減少護理風險事件的發(fā)生, 并有利于避免醫(yī)患糾紛的發(fā)生。
宮頸癌;化療;護理;風險管理
宮頸癌是女性生殖系統(tǒng)發(fā)生率相對較高的惡性腫瘤之一, 在女性惡性腫瘤中位居第二[1]。目前對宮頸癌患者的治療, 以手術切除為主, 并輔以術后化療, 以減緩疾病的進展?;熕幬锿ǔR造o脈途徑給藥, 藥物發(fā)生滲漏時可能會引發(fā)局部組織的炎癥反應, 甚至導致靜脈炎、組織壞死等不良結局。據(jù)報道, 靜脈穿刺順利的患者也有0.1%~6.0%的化療藥物滲漏率[2], 不僅給患者身心帶來痛苦, 也容易導致醫(yī)療糾紛的發(fā)生。為了減少化療患者護理風險事件的發(fā)生, 本院對相關護理人員進行護理風險管理,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4月~2012年4月在本院接受宮頸癌術后化療的92例宮頸癌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46例, 年齡39~64歲, 平均年齡50歲, 病理分型為:鱗癌19例, 占41.30%;腺癌15例, 占32.61%;平滑肌肉痛12例, 占26.09%。對照組46例, 年齡38~65歲,平均年齡50歲, 病理分型為:鱗癌16例, 占34.78%;腺癌21例, 占45.65%;平滑肌肉痛9例, 占19.57%。所有患者均經術前術后病理學及細胞學確診為宮頸癌, 并根據(jù)宮頸癌臨床分期分為Ⅰ期或Ⅱ期。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病理分型和臨床分期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本科常規(guī)護理, 不對護理人員進行特殊護理干預。護理人員每天按照醫(yī)囑給患者靜脈滴注化療藥物、分派藥物并認真做好三查七對工作。用藥之前做好飲食指導、體位護理和穿刺部位護理等相關護理工作。督促患者在化療期間保持皮膚及口腔清潔, 盡量避免接觸外界刺激。并注意保持病房內空氣清新, 溫度和濕度適宜。對觀察組患者給予與對照組相同的基本護理的同時, 對該組的護理人員進行護理風險管理, 并實施針對性的護理。主要包括以下內容:①加強護理人員對護理風險的識別和防范意識?;熎陂g, 靜脈途徑給藥是護理風險事件的易發(fā)環(huán)節(jié), 在靜脈穿刺和給藥時應特別注意。加強對護理人員的宣傳教育,使其牢記并防范曾發(fā)生過的風險事件;②完善風險管理機制?;熐皩颊叩倪^敏史、化療次數(shù)、不良反應史、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情況等資料進行評估, 對年輕護理人員和化療知識欠缺的護理人員加強宣教;③加強化療的??萍夹g培訓, 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水平。對年輕護理人員加強護理??浦R的專業(yè)培訓, 使其掌握化療的護理要點、藥物滲漏處理方案和不良反應應對措施等。靜脈穿刺時盡量做到一次成功, 以減輕患者的痛苦;④加強護理人員對患者的心理輔導和健康指導。脫發(fā)是化療中常見的不良反應, 護理人員應對患者進行心理輔導, 幫助其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來面對化療后脫發(fā)這一正常的生理現(xiàn)象。化療恢復期指導患者注意休息, 預防感冒, 并定期復查;⑤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和交流, 尊重患者隱私, 注意護理禮儀。
1.3 觀察指標 觀察記錄兩組患者化療期間發(fā)生的護理風險事件, 并調查患者對護理人員的護理滿意度(分為滿意、較滿意、一般、不滿意)。滿意度=(滿意+較滿意)/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 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率 觀察期間, 觀察組發(fā)生3例護理風險事件, 其中藥物滲漏2例, 靜脈栓塞1例;對照組發(fā)生11例護理風險事件, 其中藥物滲漏7例, 靜脈栓塞4例。觀察組和對照組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率分別為6.52%和23.91%,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護理滿意度 觀察期間,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分別為93.48%和78.26%, 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化療期間發(fā)生護理風險事件比較(n, %)
表2 兩組患者化療期間的護理滿意度比較(n, %)
護理風險管理是護理人員對工作中不安全因素的識別、評價與安全防范措施的處理, 以減少護理風險事件的發(fā)生,有效防止風險事件對患者及醫(yī)院的危害[3]。我國護理風險管理起步相對較晚, 較多護理人員缺乏護理風險意識, 應對風險事件及糾紛的能力不足[4]。
本項研究結果顯示, 護理風險管理在宮頸癌術后化療患者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后, 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率明顯下降, 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增加。這有助于緩解目前國內緊張的醫(yī)患、護患關系, 進而減少醫(yī)患糾紛的發(fā)生。因此, 護理風險管理值得進一步推廣。
[1] 趙芹, 郭春青.舒適護理對宮頸癌術后化療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中國民康醫(yī)學, 2012, 24(4):455-456.
[2] 宋秀云.護理風險管理在宮頸癌患者術后化療期的應用.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2, 28(17):15-16.
[3] 李笑屏, 曾華志, 姚艷秋, 等.風險管理在晚期肺癌化療患者中的應用.國際護理學雜志ISTIC, 2013, 32(12).
[4] 陳殷琴, 陳國珍, 鄭婉婷, 等.護理風險管理在乳腺癌患者術后化療期中的應用.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1, 27(17):7-9.
2014-04-22]
450052 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