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英, 符岸秋
(海南省農墾三亞醫(yī)院 護理部, 海南 三亞, 572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指以部分可逆或不可逆的氣流受限為特征的肺部疾病,屬于呼吸系統(tǒng)疾病中的常見病及多發(fā)病,常并發(fā)呼吸衰竭及肺源性心臟病等,病死率高,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優(yōu)化護理管理策略指在圍術期采取一系列護理優(yōu)化措施,以減少患者在心理和生理上的壓力及應激損害,從而達到有效減少術后并發(fā)癥以及促進患者快速康復的目的[1-2]。本院采取優(yōu)化護理管理策略全面護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取得了良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7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重度梗死患者13例,中度梗死患者28例,輕度肺梗死患者31例,將所有患者隨機均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中男16例,女20例,年齡36~79歲,平均(53.4±2.1)歲,病程1~13年,平均(6.25±1.38)年;對照組中男19例,女17例,年齡35~76歲,平均(52.1±1.4)歲,病程1~14年,平均(7.13±1.26)年。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患病時程及患病原因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2007年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診斷標準[3], 排除伴有四肢活動障礙、腦血管后遺癥、心腎功能疾病及意識不清等。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主要護理措施包括糾正電解質紊亂、維持酸堿平衡、密切監(jiān)測血糖及血壓變化等;實驗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予以優(yōu)化護理。
對2組護理前后肺功能指標進行測定,測定指標包括最大自主通氣量(MVV)、1秒用力呼氣容積/用力肺活量(FEV1/FVC)及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所占預期百分比。
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及時與患者及家屬交流,全面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生活習慣及過敏史等;向患者介紹病房周邊環(huán)境,使患者能盡快適應環(huán)境;向患者講解吸煙的嚴重危害,說明煙霧刺激會導致呼吸道慢性炎癥,降低痰液清除率及局部免疫力,阻礙潴留痰液咳出,進而繼發(fā)性導致急性呼吸道感染,使病情進一步惡化,強調治療過程中戒煙的重要性,幫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4];在治療前,向患者介紹治療方法及治療意義,強調治療的必要性,并告知相關注意事項,爭取使患者積極配合醫(yī)生的治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多為中老年,生活壓力大,極易出現緊張、焦慮、恐懼、抑郁及不安等異常情緒,護理人員在觀察到患者情緒變化后應立即予以合理的心理疏導,主動與患者交談,對患者提出的疑問予以耐心講解;向患者介紹本院治療該病的成功病例,增強其治愈信心,使患者配合治療;全面介紹健康教育知識,強調堅持康復鍛煉的重要性,轉移患者注意力,減緩患者的心理壓力;告知患者情緒異常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疾病的治療及轉歸,督促患者及時調整情緒,以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接受進一步治療。
指導患者合理飲食,忌暴飲暴食,保證每日攝入足夠能量,維持正常新陳代謝;囑患者小口進食,細嚼慢咽,少食多餐,不吃過冷及辛辣食物;限制大豆及牛奶等產氣食物的攝入,提倡多食高纖維素及高蛋白食物,如雞蛋、玉米、魚類、瘦肉及新鮮蔬菜等[5]。
指導患者進行腹式呼吸,取臥位、坐位或立位鍛煉時放松全身肌肉,用左手以一定力度按住上腹部,吸氣時上腹部鼓起;呼氣時腹部下沉,稍微加壓下按以增加腹內壓,促進膈肌上抬,保持呼吸均勻、緩慢[6]; 督促患者每日練習呼吸操,完成彎腰、彎腰及下蹲等運動,要求先掌握臥位體操,然后進行坐位及立位體操;當患者呼吸肌出現疲勞時,協(xié)助患者接受面罩通氣及胸外負壓通氣等人工通氣法以改善呼吸肌疲勞,避免病情進一步惡化[7]。
鼓勵患者加強肺功能鍛煉,呼氣及吸氣時間比保持在2∶1, 以降低呼氣時流速,增加氣道內壓力,使小氣道呼氣時保持氣道通暢[8]; 建議患者進行適當的耐力鍛煉,如踏車、慢跑及練太極等,要求運動前后充分休息及適量吸氧,從小幅度鍛煉開始,循序漸進,提高患者對運動的耐受力, 3~5次/周, 10~15 min/次。
告知患者長期合理氧療能穩(wěn)定或阻斷肺動脈高壓的發(fā)展,在不引起高碳酸血癥酸中毒的同時糾正低氧血癥,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另外,長期合理氧療能減少紅細胞壓積,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心肺氧供應,進而改善肺心病相關癥狀;及時糾正過量吸氧或隨意終止吸氧治療的現象;指導患者接受持續(xù)低流量吸氧治療,避免吸氧濃度過高而引起氧中毒及二氧化碳潴留[9]。
由于患者氣道阻力在春冬季節(jié)會增加,可導致肺部炎癥加重,極易引起呼吸衰竭,故指導患者咳嗽及正確排痰意義重大。協(xié)助患者取舒適臥位,讓患者先行深呼吸,對腹部進行適當按壓,吸氣末維持張口狀態(tài),保持身體前傾,連續(xù)咳嗽數次,將痰咳至咽部附近,再用力咳嗽將痰排出;協(xié)助體弱無力、痰液黏稠度過高及長期臥病在床患者拍背排痰,或采用霧化吸入療法濕化氣道,以促進痰液排出[10-12]。
護理前2組MVV、FEV1/FVC及FEV1%預期值比較,差異均無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相比于護理前,護理后2組MVV、FEV1/FVC及FEV1%預期值均有顯著差異,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護理后實驗組MVV、FEV1/FVC及FEV1%預期值較對照組改善明顯,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護理前后肺功能指標變化情況比較
實驗組不良反應率發(fā)生率為5.56%, 對照組不良反應率為16.68%, 2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n(%)]
優(yōu)化護理管理策略是將各種常規(guī)護理措施優(yōu)化、整合,旨在最大程度輔助臨床藥物治療,給予患者全面、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從而促進患者早日康復。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受損,常表現為呼吸困難、胸悶及咳痰等癥狀,故針對上述癥狀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科學、全面的護理意義重大。本研究從入院宣講、心理疏導、飲食指導、呼吸功能鍛煉、全身運動的耐力鍛煉、合理氧療及保持呼吸道通暢等方面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提供針對性優(yōu)化護理,結果顯示,優(yōu)化護理管理策略相比于常規(guī)護理能顯著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MVV、FEV1/FVC及FEV1%預期值,且不良反應少,表明優(yōu)化護理管理策略在護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方面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綜上所述,優(yōu)化護理能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通氣狀況,促進呼吸道暢通,明顯改善肺功能,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
[1] 周英鳳, 楊紅紅, 秦薇, 等. 老年住院病人用藥差錯預防及護理管理策略的系統(tǒng)評價[J]. 護理研究, 2013, 27(23): 2548.
[2] Brady A M, Malone A M, Fleming S. A 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individual and systems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medication errors in nursing practice[J]. Journal of Nursing Management, 2009, 17(6): 679.
[3] 荀細輝. 出院計劃服務模式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效能的影響效果研究[J].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3, 10(11): 25.
[4] 潘曉勤. 康復醫(yī)療手段應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功能恢復的臨床觀察[J]. 大家健康:中旬版, 2012, 6(8): 15.
[5] 張秀美, 李娜, 林瑩, 等. 優(yōu)化護理管理策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應用研究[J]. 泰山醫(yī)學院學報, 2012, 33(4): 291.
[6] 馮潔惠, 浦其斌, 高春華, 等. 氣道分級管理應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機械通氣患者的效果分析[J]. 護理與康復, 2012, 11(8): 709.
[7] 張瑩, 庫紅安. 優(yōu)化護理管理策略在高齡食管癌患者圍術期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 2011, 17(3): 4.
[8] 盧惠珍. 早期護理干預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效果分析[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 2010, 18(2): 181.
[9] 賈巧, 王媛媛. 護理干預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 心血管康復醫(yī)學雜志, 2012, 21(2): 202.
[10]林晶. 院外護理干預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 海南醫(yī)學, 2013, 24(15): 2334.
[11]徐建寧, 馮潔惠, 汪國建, 等. 運動療法應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機械通氣患者的效果分析[J]. 中華護理雜志, 2010, 45(8): 706.
[12]張念志, 王國臣. 清肺祛痰方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熱郁肺證)治療作用的臨床觀察[J]. 中醫(yī)藥臨床雜志, 2011, 23(11): 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