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高升
隨著新形勢的變化,小學語文教學除了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知識能力的傳授外,還要強化學生的精神品質,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小學生正處在習慣養(yǎng)成和價值觀逐步定性的時期,因而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開展法律德育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法律意識便顯得極為重要。
一、依據(jù)日常生活,打造生活化教學情境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充分利用語文學習的綜合性特點,為學生創(chuàng)設法制教育的氛圍,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通過活動得到切身感受。小學生對專業(yè)知識缺乏了解,因而學習起來會比較吃力,但是如果教師能運用好知識遷移及圖示理論,將日常生活與課堂知識完美結合,那么便會大大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此,小學語文教師要依據(jù)學生的日常生活,努力打造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對于生活中不公平的現(xiàn)象,老師要讓學生切實感受到不公平現(xiàn)象的存在并了解它的危害性。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校安排的班會活動,對學生進行直觀、生動的法制教育。另外,還可以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建立模擬法庭,讓不同的學生來扮演原告、法官、被告等,再現(xiàn)生活中的某些情境,增強他們的法制觀念。除此以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法制教育的主題演講比賽。如“遠離毒品”、“遠離網(wǎng)吧”等,通過一系列的演講比賽,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
二、做好教學設計,優(yōu)化教學策略
小學生作為特殊的群體,教師在知識內容和教學方法上要更用心、更用情,認真?zhèn)湔n,專心上課,努力掌握精湛的教學藝術。而要想在小學語文課中滲透法律教育,就更需要教師有效設計教學內容。在備課過程中,除了要整體把握教學內容外,還要能篩選內容,將語文知識和法律教育靈活對接,并做出有效的設計和預測。另外教師還要抓住重點,對知識內容進行適當取舍,鼓勵學生自己探究,促使他們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加深他們對知識的理解。
在現(xiàn)在很多新課程課堂上,我們會發(fā)現(xiàn)有很多教師講得并不多,但是學生學習的效果卻很好,這就是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效設計的結果。通過有效的設計,教師可以恰到好處地控制知識量,在集中解決重難點問題的同時,還為學生留了大量的自我探索時間,既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也訓練了學生的思維。
三、依托語文教材,深化法律教育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古今中外的名篇。當然,其中也不乏可用作法制教育的好素材,對于這些素材就需要教師適時挖掘,將教材內容和法制教育相聯(lián)系,在對學生進行法制知識教育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法制意識。對此,教師可以抓關鍵詞進行教學,如“贍養(yǎng)”,在教授這個詞時就可以將其與“撫養(yǎng)”聯(lián)系起來,指出二者的含義,并讓學生用這兩個詞造句,幫學生理清二者間的區(qū)別。同時老師還可以適當向學生講解一些與此相關的法律知識,讓學生從小樹立尊敬父母的意識。另外,還可以利用文章中的個別句子進行引導,例如在講授《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這一課時,可抓住“烈火在他身上燒了半個多鐘頭才漸漸地熄滅”這一句,讓學生明白邱少云在這過程中所遭受的巨大痛苦,體悟到邱少云身上的愛國主義精神,進而樹立熱愛祖國、報效祖國的崇高理想。
四、拓寬視野,開展生活實踐活動
對于小學生進行法律教育,我們不能僅僅依靠教材,因為教材中的文章是有限的,不能充分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對此,小學語文教師要認識到這一點,在教材之外尋找其他途徑加強對小學生法律道德的培養(yǎng)??梢栽趯W生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識后,通過開展一些生活實踐活動來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也可以布置一些與法律知識有關的拓展作業(yè),引導學生到生活中去發(fā)現(xiàn)、感受法律制度,如《凡卡》一文就可以適當拓展,讓學生在課后去了解身邊低收入人群的生活狀況,然后再在課堂中進行探討,以初步了解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另外,教師還可以定期給學生講解法律知識。可以選擇在班會課上,也可以選擇每學期的開始和結束時。在這個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加強對《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未成年人保護法》、《小學生守則》等的學習,讓學生在學習這些法律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他們遵紀守法的好習慣,促使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作者單位:江蘇蘇州市工業(yè)園區(qū)方洲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