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峰華
用流行音樂拉近學生和文言文距離
——課例《離騷》及教學反思
羅峰華
距離產生美,也產生隔閡。生活中,基本上用不著文言文,所以學生大多讀不懂,也不喜歡讀,正所謂:古文難、古文難,一提古文心就煩??墒悄苋脒x高中語文課本的古詩文,都是文質兼美的經(jīng)典之作。教好、學好文言文作品,無論是對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還是對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都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文言文成了大多數(shù)語文老師教學實施過程的重頭戲。于是,講臺上教師講得唾沫橫飛、口干舌燥,臺下學生聽得無精打采、昏昏欲睡——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要不是潯陽江上“錚錚然有京都聲”的琵琶聲,消弭了“謫居臥病潯陽城”的白居易與“門前冷落車馬稀”的琵琶女的心靈隔閡,就沒有“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浩嘆。同理,流行音樂貼近學生的生活,也很受學生歡迎。如果能用恰當?shù)牧餍懈枨趯W生和文言文之間搭建起橋梁,拉近學生與文言文的距離,使學生和作者思想碰撞、情感交融,應該可以調動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意愿。
因人教版必修2《離騷(節(jié)選)》一文比較詰屈聱牙,所以我盡量將文章的意蘊定位在通俗易懂的層次,并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技能目標:理解并掌握詩中的關鍵語句,欣賞、學習“香草美人”的比興手法。
②過程與方法目標:用流行歌曲《一個人的精彩》營造氛圍,調動閱讀意愿,在這基礎上帶著問題進入課堂閱讀、小組合作探討。
③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理解、體悟作者歷經(jīng)變故,依然對理想不離不棄的勇敢。
教學重點:鑒賞重要詞句,體悟作者的“勇”不言棄。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理解“香草美人”的比興手法。
因此課堂便緊扣“勇敢”二字,按以下步驟展開:
播放經(jīng)剪裁的歌曲《一個人的精彩》,并在屏幕上顯示原歌詞(附文后),以渲染遭遇失戀后,努力向前的勇敢,調動起學生讀懂文本的欲望。
師:這首歌曲,為什么叫《一個人的精彩》?
生:面對失戀,女主人公勇敢地走出陰霾,走出了一個人的精彩。
師:是的,直面挫折,生命將因挫折而精彩。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穿越時光,走進屈原,看看他遭遇了什么樣的挫折,又是如何讓生命散發(fā)光茫的。
1.感知、分析第一段
(1)齊讀“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一句
師:屈原為什么哭著感慨人生非常艱難,他遭遇了什么樣的挫折?
分組合作討論、明確:“謇朝誶而夕替”(他失寵了,被楚王拋棄了)
(2)分析屈原失寵的原因
師:為什么楚王要拋棄屈原呢?請找出原因。
分組合作討論、明確:靈修浩蕩、眾女謠諑謂余以善淫、時俗工巧
(明確后齊讀“怨靈修……以為度”)
(3)分析屈原失寵后的選擇
師:失寵后屈原有何內心感受?
分組合作討論、明確:“吾獨窮困”的痛苦、“伏清白以死直”的決絕
(明確后齊讀“忳郁邑……前圣之所厚”)
2.感知、分析第二段
師:快速找找寫詩人很行為藝術的穿戴的語句
明確:“制芰荷……芳菲菲其彌章?!?/p>
(明確后一生讀“制芰荷……芳菲菲其彌章”)
師:失寵后,屈原穿戴得如此另類,是自甘墮落嗎?
分組合作討論、明確:另類的打扮正是為了張揚“鷙鳥之不群”、“余獨好修以為?!钡钠犯瘢ǜ绮傻牟皇腔?,是理想)
根據(jù)屈原的抉擇,師生一起修改《一個人的精彩》的歌詞(附文后)并在屏幕上顯示,再次播放剪裁的歌曲作為結束語,試圖造成余韻裊裊的效果。
上課過程基本達到預期效果,學生學得比平時投入?;卮饐栴}比平時積極多了,對文章的理解似乎也更快更準確。當我提問“失寵后,屈原穿戴得如此另類,是自甘墮落嗎”時,我已經(jīng)做好了利用“眾女嫉余之蛾眉兮”引導學生理解“香草美人”的比喻義了;可是學生并沒有給我機會,他們很快的就回答出“哥采的不是花,是理想。”
第二天準備上課時,意想不到的事情發(fā)生了。剛進教室,班長便說:“老師,我們覺得用《一個人的精彩》演繹《離騷》好像不很到位,應該用《出賣》、《一個人的精彩》兩首才能體現(xiàn)作者的感情變化?!苯又忉專骸暗谝欢螌懽髡呃硐胧艽欤萑肴松睦Ь?,不正因為楚懷王把他給“出賣”了嗎?第二段展現(xiàn)作者‘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膱詮姡兑粋€人的精彩》再適合不過了?!?/p>
我發(fā)現(xiàn),學生主動深入而細致的體會到了作者那理想受挫的苦悶,以及痛定思痛后的勇敢。為了鼓勵他們以后再接再厲,我干脆在課堂上和學生聽起了他們所說的那首歌曲,并詳細介紹屈原得寵、被疏遠、被流放的經(jīng)過,以期加深學生對屈原“勇”不言棄的理解程度。
閱讀是個性化的活動,是學生和文本對話的過程,對話的有效程度決定著學習的效率。俗話說“強扭的瓜不甜”,老師如果忽視學生個性化的感悟,硬要把自己對文本的體悟,強加在學生身上,只能吃力不討好。在這“快餐文學”盛行的環(huán)境下,如果文言文教學能走近學生鮮活的生活世界,就可能調動起學生閱讀文言文的欲望。走近的方式有很多,這堂課只是本人的嘗試,感覺效果還不錯。
將流行音樂引進語文課堂,至少有以下幾種做法:
①用流行音樂渲染氛圍。開課前,播放與文本相關流行音樂可以渲染氣氛,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調動學生與文本對話的欲望,并讓學生隱約感受到文本的內容。
②用流行音樂理清文章脈絡。文本的感情總是起伏變化的,在不同的感情點,選用不同的音樂,可以幫助學生更感性的理解文本。
③用流行音樂收尾。在學生與文本對話,有了一定的個性體悟后,可以讓學生根據(jù)體會“點歌”讓學生在歌聲中再次將自己的體悟與文本進行印證,從而加深體悟、提升體悟。
④對歌曲進行必要的剪裁。一堂課的時間很寶貴,同時一首歌曲并不是整曲都適合文本的意蘊,針對文本的意蘊對歌曲進行剪裁,可以提高歌曲和文言文的融合程度,提高教學效率。
⑤可以對歌詞進行必要修改。歌曲的原歌詞所傳達的意蘊并不一適定合文本,但有時候只要對歌詞進行簡單修改,就可以讓學生在熟悉的旋律中感受到與文本相同的意蘊,閱讀也因而變得更有意思。同時讓學生參與修改歌詞,很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能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一舉兩得。
當然,將流行音樂引進語文課堂,應該盡量選擇能恰當演繹文本的歌曲,不能為了引入而引入。
福建南安市延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