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師恩
生命教育是伴隨著社會發(fā)展而產(chǎn)生的教育形式,是素質(zhì)教育改革的重要內(nèi)容。生命教育,即充分關(guān)注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精神取向,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和價值觀。說到底,生命教育即為“人”的教育,它更加關(guān)注認知、情感、意識等核心內(nèi)容,是一種較為理想化和人性化的教育。語文本身就是人文主義情感居上的,應該更加關(guān)注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和生命態(tài)度,本文將以中學語文教學為背景來展開對于生命教育的探討。
語文的教育是真正意義上人的教育,它的終極意義是開啟學生的智慧,引導他們思考人生,能夠以更加積極的生命觀走好人生的旅程。中學語文在教材的選取上不乏對于生命教育的相關(guān)內(nèi)容,例如史鐵生的《我與地壇》,作者通過深情細致的描寫,表達了他對于生命最深刻的見解,即使命運坎坷但仍要堅持寫作;《石頭縫間的生命》一文中,我們看到的是一粒種子的堅忍不拔,那種對于生命的渴望和追求,讓我們對生命充滿了敬畏。在中學語文教學中進行生命教育,要讓學生充分地認識到生命中難免有不幸,但我們應該做的是要勇敢地面對這些困難,頑強地生活下去,實現(xiàn)生命的價值。
課外閱讀是語文學習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閱讀是最能夠開啟學生智慧、減輕內(nèi)心壓力的途徑,也是學生汲取動力的源泉。閱讀能夠?qū)W生進行良好的熏陶作用,無論是作文、文學著作,還是哲學類的書籍,都是中學生可以閱讀的資料。例如杏林子的 《生命,生命》,林海音的《我們看海去》;周國平的《我們只有一個人生》、《一直在路上》,這些書籍如涓涓細流滋潤著學生的心田,以淺顯易懂的語言讓他們體會到最深刻的道理,明白生命的意義所在,不輕易放棄,而要勇敢地在人生的旅途上探索,在不斷地摸索中找到前進的方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由于學生尚處于成長的階段,他們對于生命的認識很難做到理性、深刻,這就需要在語文的教學中,通過具體的教育活動來對他們進行引導。比如進行詩朗誦、以生命為話題進行寫作訓練、播放與熱愛生命有關(guān)的電影等等。各種各樣的生命教育活動能夠讓學生充分意識到生命的美好,一切的生命活動都是以生命本身為依托的,一旦喪失了生命就根本無法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梢詭椭鷮W生搜集相關(guān)的詩詞,例如食指的《相信未來》,汪國真的《熱愛生命》,它們真切地詮釋了作者對于生命的熱愛,即使困難重重依然要堅定地走下去。積極地組織這些有關(guān)生命教育的活動,能夠廣泛地開啟學生的內(nèi)心情感,讓他們以更加積極的姿態(tài)尋找生命的意義。
要想從根本上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念,就需要不斷地引導他們重溫我國的文化,從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成長的力量。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詮釋的是積極入世的生存態(tài)度,提倡建功立業(yè),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以老莊為首的道家則是逍遙自由的,尋求自由自在的生活狀態(tài);佛教則是一種清凈利他的情懷,五蘊皆空,尋找生命的解脫之道。引導學生學習這些文化,將儒道佛三家的思想結(jié)合起來,在生活中靈活地運用。隨著社會的突飛猛進,越來越激烈的社會競爭往往會讓學生們產(chǎn)生畏懼、消極的心理,僅僅依靠一種學說很難讓他們辨證地處理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只有將這些文化統(tǒng)一起來,才能夠為學生的生命思考提供更多的空間。
中學語文教學中的生命教育能夠引領學生不斷地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認識,進而不斷地實現(xiàn)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要首先從課本中選取典型的課文進行生命教育,這樣更具有說服力。同時還要適當?shù)貙?nèi)容延伸,讓學生自發(fā)地從課外讀物中汲取滋養(yǎng),認識到生命存在的意義和價值。鼓勵學生積極地進行人生的思考,辨證地認識人生存在的無限可能性,使他們能夠以更加積極的心態(tài)對待人生,創(chuàng)造人生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