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廖小鳳
【摘要】目的比較輸卵管結扎術抽芯近端包埋法與普氏改良法的臨床效果差異。方法選取本站收治的146例需行輸卵管結扎術的育齡婦女,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73例, 對照組患者行抽芯近端包埋輸卵管結扎術, 觀察組患者行普氏改良輸卵管結扎術。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后感染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術后妊娠和異位妊娠發(fā)生率的差異。結果兩組患者術中及術后情況比較:觀察組手術時間為(11.72±2.62)min, 短于對照組的(16.29±2.75)min,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1.4%顯著低于對照組11.0%(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感染率1.4%與對照組2.7%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妊娠和異位妊娠發(fā)生率分別為16.4%和9.6%, 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的1.4%和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輸卵管結扎術是一種安全和有效的節(jié)育手術, 與抽芯近端包埋法相比, 普氏改良法可減少手術時間, 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但具有較高的術后妊娠和異位妊娠發(fā)生率, 需引起臨床重視。
【關鍵詞】輸卵管結扎術;抽芯近端包埋法;普氏改良法輸卵管結扎術是一種永久性避孕方式, 隨著手術操作技術熟練和手術器械的更新, 腹部切口顯著縮小, 手術時間顯著縮短, 器械的刺激性也相應減?。?]。如何選擇合適的節(jié)育方式, 并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是目前計劃生育服務者的重要課題[2]。本研究以本站收治的146例需行輸卵管結扎術的育齡婦女為研究對象, 旨在比較輸卵管結扎術抽芯近端包埋法與普氏改良法的臨床效果差異。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 1一般資料選取本站2011年5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46例需行輸卵管結扎術的育齡婦女, 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均依據《常用計劃生育技術規(guī)范》進行檢查[3], 排除血液系統疾病、心律失常和嚴重肝腎功能不全等,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年齡23~45歲, 平均年齡(30.37±5.72)歲;產次1~4次, 平均產次(1.64±0.46)次;產后6個月內結扎59例, 引產后24 h結扎10例, 其他4例。觀察組年齡24~46歲, 平均年齡(30.15±5.60)歲;產次1~4次, 平均產次(1.58±0.61)次;產后6個月內結扎57例, 引產后24 h結扎11例, 其他5例。兩組患者在年齡、產次和結扎時機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方法對照組患者行抽芯近端包埋輸卵管結扎術:取恥骨聯合上方2 cm處, 做長度約為2~3 cm的橫切口, 逐層切開腹壁, 鈍性分離腹膜外脂肪組織進入腹腔, 避開膀胱、血管以及腸管, 探查盆腔, 游離輸卵管, 兩端以蚊式血管鉗夾住, 切除中間2 cm左右的輸卵管, 使用4號絲線分別結扎兩斷端, 遠端環(huán)繞結扎漿膜層, 使用0號絲線包埋近端于漿膜層內, 術畢逐層縫合腹壁, 無菌紗布覆蓋切口。觀察組患者行普氏改良輸卵管結扎術:阻斷輸卵管時, 先使用鼠齒鉗提起輸卵管峽部, 使之折疊, 在距頂端約1.5 cm處, 使用血管鉗壓挫輸卵管, 用4號絲線在壓挫處結扎近側輸卵管, 后環(huán)繞結扎遠側, 在結扎線上方剪除1 cm左右的輸卵管, 其余同對照組。
1. 3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后感染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術后妊娠和異位妊娠發(fā)生率的差異。
1. 4統計學方法本研究采用SPSS17.0進行數據統計, 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 計數資料用(%)表示, 采用χ2檢驗, 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手術時間為(11.72±2.62)min, 短于對照組的(16.29± 2.75)min (P<0.05);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后感染率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妊娠和異位妊娠發(fā)生率分別為16.4%和9.6%,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的1.4%和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3討論
輸卵管結扎術是一種節(jié)育手術, 在我國應用廣泛, 具有操作簡單、安全有效、手術切口小以及組織損傷少等優(yōu)點[4]。常規(guī)用于阻斷輸卵管的方法有抽芯近端包埋法、銀夾法和輸卵管折疊結扎切除法。抽芯近端包埋法具有血管損傷小、術后并發(fā)癥少和成功率高等優(yōu)點, 應用最為廣泛, 但其手術過程的相對復雜, 手術時間較長, 并且需切除部分輸卵管, 易損傷系膜血管和神經等, 易引起較多的術后并發(fā)癥[5, 6]。
普氏改良法操作簡便, 手術時間短, 但易損傷系膜, 切除的血管以及組織損傷較多, 并且兩斷端靠近易形成竇道、復通, 引起術后妊娠和異位妊娠的發(fā)生[6]。抽芯近端包埋法由于近端包埋不全, 兩斷端距離相對較近, 術后妊娠和異位妊娠的發(fā)生率相對較低[7]。臨床醫(yī)生在分離近端輸卵管時, 應盡量避免鉗夾輸卵管系膜, 結扎線結打在管芯上, 在結扎遠端時線結打在管芯下, 達到完全包埋的目的[8]。輸卵管結扎術技術要求高, 手術前應嚴格掌握手術適應癥, 術者需熟悉婦科解剖部位同周圍臟器的毗鄰關系, 對正常和異常子宮進行熟練辨認, 提高手術技巧, 術中注意無菌操作[9]。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手術時間為(11.72±2.62)min, 短于對照組的(16.29±2.75)min,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在術后感染率方面, 兩組患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術后妊娠和異位妊娠發(fā)生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普氏改良輸卵管結扎術操作簡單, 可減少手術時間和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但易導致術后妊娠和異位妊娠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 輸卵管結扎術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永久性避孕方式, 臨床需重視普氏改良法的術后妊娠和異位妊娠的發(fā)生, 規(guī)范操作、手術熟練, 達到快速、有效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歐思嫻, 陳燕.輸卵管結扎術抽芯近端包埋法與普氏改良法的效果觀察.中國傷殘醫(yī)學, 2013, 21(07):71-72.
[2] 郭凌霜, 李瓊芬.絕育術后輸卵管復通術27例臨床分析.內蒙古中醫(yī)藥, 2011, 30(20):73-74.
[3] 劉曉蓮.兩種女性結扎術術式的比較.吉林醫(yī)學, 2011, 32(27): 5669.
[4] 何鳳蘭.輸卵管結扎術后并發(fā)癥的研究分析.中國當代醫(yī)藥, 2011, 18(9):155.
[5] 劉憲峰, 張書彥, 龐秀玲.經腹輸卵管結扎術后臍尿管囊腫反復感染1例臨床處理.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 2011, 19(9):573.
[6] 陳堅.經腹輸卵管結扎術后并發(fā)癥的原因分析及預防措施.醫(yī)學理論與實踐, 2011, 24(5):554-556.
[7] 馮偉.腹式小橫切口并皮內縫合在輸卵管結扎術中的應用1680例分析.中國誤診學雜志, 2011, 11(6):1417-1418.
[8] 魏紅羽, 王紅華, 衛(wèi)士平, 等. 228例輸卵管結扎術后輸卵管吻合臨床分析.中國實用醫(yī)藥, 2012, 7(17):81-83.
[9] 劉惠芳, 黃國平.輸卵管結扎術后異位妊娠 23例分析.醫(yī)學理論與實踐, 2010, 23(3):323-324.
[收稿日期:2014-04-01]
endprint
【摘要】目的比較輸卵管結扎術抽芯近端包埋法與普氏改良法的臨床效果差異。方法選取本站收治的146例需行輸卵管結扎術的育齡婦女,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73例, 對照組患者行抽芯近端包埋輸卵管結扎術, 觀察組患者行普氏改良輸卵管結扎術。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后感染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術后妊娠和異位妊娠發(fā)生率的差異。結果兩組患者術中及術后情況比較:觀察組手術時間為(11.72±2.62)min, 短于對照組的(16.29±2.75)min,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1.4%顯著低于對照組11.0%(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感染率1.4%與對照組2.7%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妊娠和異位妊娠發(fā)生率分別為16.4%和9.6%, 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的1.4%和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輸卵管結扎術是一種安全和有效的節(jié)育手術, 與抽芯近端包埋法相比, 普氏改良法可減少手術時間, 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但具有較高的術后妊娠和異位妊娠發(fā)生率, 需引起臨床重視。
【關鍵詞】輸卵管結扎術;抽芯近端包埋法;普氏改良法輸卵管結扎術是一種永久性避孕方式, 隨著手術操作技術熟練和手術器械的更新, 腹部切口顯著縮小, 手術時間顯著縮短, 器械的刺激性也相應減?。?]。如何選擇合適的節(jié)育方式, 并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是目前計劃生育服務者的重要課題[2]。本研究以本站收治的146例需行輸卵管結扎術的育齡婦女為研究對象, 旨在比較輸卵管結扎術抽芯近端包埋法與普氏改良法的臨床效果差異。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 1一般資料選取本站2011年5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46例需行輸卵管結扎術的育齡婦女, 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均依據《常用計劃生育技術規(guī)范》進行檢查[3], 排除血液系統疾病、心律失常和嚴重肝腎功能不全等,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年齡23~45歲, 平均年齡(30.37±5.72)歲;產次1~4次, 平均產次(1.64±0.46)次;產后6個月內結扎59例, 引產后24 h結扎10例, 其他4例。觀察組年齡24~46歲, 平均年齡(30.15±5.60)歲;產次1~4次, 平均產次(1.58±0.61)次;產后6個月內結扎57例, 引產后24 h結扎11例, 其他5例。兩組患者在年齡、產次和結扎時機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方法對照組患者行抽芯近端包埋輸卵管結扎術:取恥骨聯合上方2 cm處, 做長度約為2~3 cm的橫切口, 逐層切開腹壁, 鈍性分離腹膜外脂肪組織進入腹腔, 避開膀胱、血管以及腸管, 探查盆腔, 游離輸卵管, 兩端以蚊式血管鉗夾住, 切除中間2 cm左右的輸卵管, 使用4號絲線分別結扎兩斷端, 遠端環(huán)繞結扎漿膜層, 使用0號絲線包埋近端于漿膜層內, 術畢逐層縫合腹壁, 無菌紗布覆蓋切口。觀察組患者行普氏改良輸卵管結扎術:阻斷輸卵管時, 先使用鼠齒鉗提起輸卵管峽部, 使之折疊, 在距頂端約1.5 cm處, 使用血管鉗壓挫輸卵管, 用4號絲線在壓挫處結扎近側輸卵管, 后環(huán)繞結扎遠側, 在結扎線上方剪除1 cm左右的輸卵管, 其余同對照組。
1. 3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后感染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術后妊娠和異位妊娠發(fā)生率的差異。
1. 4統計學方法本研究采用SPSS17.0進行數據統計, 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 計數資料用(%)表示, 采用χ2檢驗, 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手術時間為(11.72±2.62)min, 短于對照組的(16.29± 2.75)min (P<0.05);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后感染率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妊娠和異位妊娠發(fā)生率分別為16.4%和9.6%,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的1.4%和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3討論
輸卵管結扎術是一種節(jié)育手術, 在我國應用廣泛, 具有操作簡單、安全有效、手術切口小以及組織損傷少等優(yōu)點[4]。常規(guī)用于阻斷輸卵管的方法有抽芯近端包埋法、銀夾法和輸卵管折疊結扎切除法。抽芯近端包埋法具有血管損傷小、術后并發(fā)癥少和成功率高等優(yōu)點, 應用最為廣泛, 但其手術過程的相對復雜, 手術時間較長, 并且需切除部分輸卵管, 易損傷系膜血管和神經等, 易引起較多的術后并發(fā)癥[5, 6]。
普氏改良法操作簡便, 手術時間短, 但易損傷系膜, 切除的血管以及組織損傷較多, 并且兩斷端靠近易形成竇道、復通, 引起術后妊娠和異位妊娠的發(fā)生[6]。抽芯近端包埋法由于近端包埋不全, 兩斷端距離相對較近, 術后妊娠和異位妊娠的發(fā)生率相對較低[7]。臨床醫(yī)生在分離近端輸卵管時, 應盡量避免鉗夾輸卵管系膜, 結扎線結打在管芯上, 在結扎遠端時線結打在管芯下, 達到完全包埋的目的[8]。輸卵管結扎術技術要求高, 手術前應嚴格掌握手術適應癥, 術者需熟悉婦科解剖部位同周圍臟器的毗鄰關系, 對正常和異常子宮進行熟練辨認, 提高手術技巧, 術中注意無菌操作[9]。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手術時間為(11.72±2.62)min, 短于對照組的(16.29±2.75)min,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在術后感染率方面, 兩組患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術后妊娠和異位妊娠發(fā)生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普氏改良輸卵管結扎術操作簡單, 可減少手術時間和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但易導致術后妊娠和異位妊娠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 輸卵管結扎術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永久性避孕方式, 臨床需重視普氏改良法的術后妊娠和異位妊娠的發(fā)生, 規(guī)范操作、手術熟練, 達到快速、有效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歐思嫻, 陳燕.輸卵管結扎術抽芯近端包埋法與普氏改良法的效果觀察.中國傷殘醫(yī)學, 2013, 21(07):71-72.
[2] 郭凌霜, 李瓊芬.絕育術后輸卵管復通術27例臨床分析.內蒙古中醫(yī)藥, 2011, 30(20):73-74.
[3] 劉曉蓮.兩種女性結扎術術式的比較.吉林醫(yī)學, 2011, 32(27): 5669.
[4] 何鳳蘭.輸卵管結扎術后并發(fā)癥的研究分析.中國當代醫(yī)藥, 2011, 18(9):155.
[5] 劉憲峰, 張書彥, 龐秀玲.經腹輸卵管結扎術后臍尿管囊腫反復感染1例臨床處理.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 2011, 19(9):573.
[6] 陳堅.經腹輸卵管結扎術后并發(fā)癥的原因分析及預防措施.醫(yī)學理論與實踐, 2011, 24(5):554-556.
[7] 馮偉.腹式小橫切口并皮內縫合在輸卵管結扎術中的應用1680例分析.中國誤診學雜志, 2011, 11(6):1417-1418.
[8] 魏紅羽, 王紅華, 衛(wèi)士平, 等. 228例輸卵管結扎術后輸卵管吻合臨床分析.中國實用醫(yī)藥, 2012, 7(17):81-83.
[9] 劉惠芳, 黃國平.輸卵管結扎術后異位妊娠 23例分析.醫(yī)學理論與實踐, 2010, 23(3):323-324.
[收稿日期:2014-04-01]
endprint
【摘要】目的比較輸卵管結扎術抽芯近端包埋法與普氏改良法的臨床效果差異。方法選取本站收治的146例需行輸卵管結扎術的育齡婦女,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73例, 對照組患者行抽芯近端包埋輸卵管結扎術, 觀察組患者行普氏改良輸卵管結扎術。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后感染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術后妊娠和異位妊娠發(fā)生率的差異。結果兩組患者術中及術后情況比較:觀察組手術時間為(11.72±2.62)min, 短于對照組的(16.29±2.75)min,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1.4%顯著低于對照組11.0%(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感染率1.4%與對照組2.7%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妊娠和異位妊娠發(fā)生率分別為16.4%和9.6%, 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的1.4%和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輸卵管結扎術是一種安全和有效的節(jié)育手術, 與抽芯近端包埋法相比, 普氏改良法可減少手術時間, 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但具有較高的術后妊娠和異位妊娠發(fā)生率, 需引起臨床重視。
【關鍵詞】輸卵管結扎術;抽芯近端包埋法;普氏改良法輸卵管結扎術是一種永久性避孕方式, 隨著手術操作技術熟練和手術器械的更新, 腹部切口顯著縮小, 手術時間顯著縮短, 器械的刺激性也相應減?。?]。如何選擇合適的節(jié)育方式, 并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是目前計劃生育服務者的重要課題[2]。本研究以本站收治的146例需行輸卵管結扎術的育齡婦女為研究對象, 旨在比較輸卵管結扎術抽芯近端包埋法與普氏改良法的臨床效果差異。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 1一般資料選取本站2011年5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46例需行輸卵管結扎術的育齡婦女, 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均依據《常用計劃生育技術規(guī)范》進行檢查[3], 排除血液系統疾病、心律失常和嚴重肝腎功能不全等,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年齡23~45歲, 平均年齡(30.37±5.72)歲;產次1~4次, 平均產次(1.64±0.46)次;產后6個月內結扎59例, 引產后24 h結扎10例, 其他4例。觀察組年齡24~46歲, 平均年齡(30.15±5.60)歲;產次1~4次, 平均產次(1.58±0.61)次;產后6個月內結扎57例, 引產后24 h結扎11例, 其他5例。兩組患者在年齡、產次和結扎時機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方法對照組患者行抽芯近端包埋輸卵管結扎術:取恥骨聯合上方2 cm處, 做長度約為2~3 cm的橫切口, 逐層切開腹壁, 鈍性分離腹膜外脂肪組織進入腹腔, 避開膀胱、血管以及腸管, 探查盆腔, 游離輸卵管, 兩端以蚊式血管鉗夾住, 切除中間2 cm左右的輸卵管, 使用4號絲線分別結扎兩斷端, 遠端環(huán)繞結扎漿膜層, 使用0號絲線包埋近端于漿膜層內, 術畢逐層縫合腹壁, 無菌紗布覆蓋切口。觀察組患者行普氏改良輸卵管結扎術:阻斷輸卵管時, 先使用鼠齒鉗提起輸卵管峽部, 使之折疊, 在距頂端約1.5 cm處, 使用血管鉗壓挫輸卵管, 用4號絲線在壓挫處結扎近側輸卵管, 后環(huán)繞結扎遠側, 在結扎線上方剪除1 cm左右的輸卵管, 其余同對照組。
1. 3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后感染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術后妊娠和異位妊娠發(fā)生率的差異。
1. 4統計學方法本研究采用SPSS17.0進行數據統計, 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 計數資料用(%)表示, 采用χ2檢驗, 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手術時間為(11.72±2.62)min, 短于對照組的(16.29± 2.75)min (P<0.05);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后感染率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妊娠和異位妊娠發(fā)生率分別為16.4%和9.6%,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的1.4%和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3討論
輸卵管結扎術是一種節(jié)育手術, 在我國應用廣泛, 具有操作簡單、安全有效、手術切口小以及組織損傷少等優(yōu)點[4]。常規(guī)用于阻斷輸卵管的方法有抽芯近端包埋法、銀夾法和輸卵管折疊結扎切除法。抽芯近端包埋法具有血管損傷小、術后并發(fā)癥少和成功率高等優(yōu)點, 應用最為廣泛, 但其手術過程的相對復雜, 手術時間較長, 并且需切除部分輸卵管, 易損傷系膜血管和神經等, 易引起較多的術后并發(fā)癥[5, 6]。
普氏改良法操作簡便, 手術時間短, 但易損傷系膜, 切除的血管以及組織損傷較多, 并且兩斷端靠近易形成竇道、復通, 引起術后妊娠和異位妊娠的發(fā)生[6]。抽芯近端包埋法由于近端包埋不全, 兩斷端距離相對較近, 術后妊娠和異位妊娠的發(fā)生率相對較低[7]。臨床醫(yī)生在分離近端輸卵管時, 應盡量避免鉗夾輸卵管系膜, 結扎線結打在管芯上, 在結扎遠端時線結打在管芯下, 達到完全包埋的目的[8]。輸卵管結扎術技術要求高, 手術前應嚴格掌握手術適應癥, 術者需熟悉婦科解剖部位同周圍臟器的毗鄰關系, 對正常和異常子宮進行熟練辨認, 提高手術技巧, 術中注意無菌操作[9]。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手術時間為(11.72±2.62)min, 短于對照組的(16.29±2.75)min,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在術后感染率方面, 兩組患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術后妊娠和異位妊娠發(fā)生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普氏改良輸卵管結扎術操作簡單, 可減少手術時間和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但易導致術后妊娠和異位妊娠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 輸卵管結扎術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永久性避孕方式, 臨床需重視普氏改良法的術后妊娠和異位妊娠的發(fā)生, 規(guī)范操作、手術熟練, 達到快速、有效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歐思嫻, 陳燕.輸卵管結扎術抽芯近端包埋法與普氏改良法的效果觀察.中國傷殘醫(yī)學, 2013, 21(07):71-72.
[2] 郭凌霜, 李瓊芬.絕育術后輸卵管復通術27例臨床分析.內蒙古中醫(yī)藥, 2011, 30(20):73-74.
[3] 劉曉蓮.兩種女性結扎術術式的比較.吉林醫(yī)學, 2011, 32(27): 5669.
[4] 何鳳蘭.輸卵管結扎術后并發(fā)癥的研究分析.中國當代醫(yī)藥, 2011, 18(9):155.
[5] 劉憲峰, 張書彥, 龐秀玲.經腹輸卵管結扎術后臍尿管囊腫反復感染1例臨床處理.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 2011, 19(9):573.
[6] 陳堅.經腹輸卵管結扎術后并發(fā)癥的原因分析及預防措施.醫(yī)學理論與實踐, 2011, 24(5):554-556.
[7] 馮偉.腹式小橫切口并皮內縫合在輸卵管結扎術中的應用1680例分析.中國誤診學雜志, 2011, 11(6):1417-1418.
[8] 魏紅羽, 王紅華, 衛(wèi)士平, 等. 228例輸卵管結扎術后輸卵管吻合臨床分析.中國實用醫(yī)藥, 2012, 7(17):81-83.
[9] 劉惠芳, 黃國平.輸卵管結扎術后異位妊娠 23例分析.醫(yī)學理論與實踐, 2010, 23(3):323-324.
[收稿日期:2014-04-01]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