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俊波
炎炎夏日,母親總喜歡自己動手做綠豆湯解暑。每次動手熬煮之前,她都會把那些細小的、色澤灰暗、硬邦邦的綠豆放進清水中浸泡一段時間。當我問母親原因時,她笑著說:“沒有浸潤過的綠豆特別難煮,花費的時間多不說,煮出來的綠豆湯色澤也不好看。綠豆經過水的浸潤后,吸足了水分會顯得色澤鮮亮,柔軟潤滑有分量,更快更容易煮熟煮爛。同時浸潤后的綠豆煮出來的湯味道鮮甜可口。”我在旁邊等了一段時間,果如母親所說,細小的、色澤灰暗、硬邦邦的綠豆經過水的浸潤一顆顆變得色澤鮮亮,柔軟潤滑有分量……
看到這神奇的一幕,仔細回味著綠豆變化的過程,嘴里默念著“浸潤”這個詞,我不禁為它的力量感到驚訝。沒有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沒有轟轟烈烈的高談闊論,有的只是潛移默化、和平恬靜的等待。
由此想到我們當下的教育,不知是誰說了一句“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惹得我們所有教育開始慌亂,家長們推著孩子早認字、早數數、早讀書、早計算、早培訓、早起跑……總之一切都要早,一切都要快,以為這樣孩子才能在將來的競爭中先發(fā)制人奪取勝利。事實真是這樣嗎?通過調查我們發(fā)現:這種急功近利的教育方式,除了極少數家庭通過這種“早”教育、“快”教育讓孩子成功之外,絕大多數都以失敗而告終。其實,教育孩子和煮綠豆湯一樣,要符合孩子的身心發(fā)展和認知規(guī)律,都急不得,綠豆需要浸潤,才能顆粒飽滿,煮出鮮美可口的解暑湯。孩子幼小的心靈更需要教育者浸潤,讓我們懷揣一份教育的理想,修煉一份溫文爾雅的性情,養(yǎng)成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等待孩子心靈的成長。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請你記住,教育首先是關懷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去觸及年輕的心靈?!焙⒆拥挠仔⌒撵`好比自然界的果實,只有經歷了充足的陽光和風雨的洗禮,才能真正地成熟,其內在的自然韻味才會芬芳無比。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教育者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個真誠的微笑,一句激勵的話語……都會成為浸潤孩子心靈的力量。只有經過心靈的浸潤,孩子才會擁有厚積薄發(fā)的力量。因此,教育者在育人的過程中不妨多用一點浸潤,讀懂、理解和尊重孩子,學會用他們的思維來關注世界,為他們創(chuàng)造寬松愉悅的成長環(huán)境。 (作者單位:湖北省秭歸縣歸州中學)
責任編輯 甘 甜
E-mail:25422956@qq.com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