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淺析移動動詞詞義轉化的原因及其實現(xiàn)

2014-08-26 22:24:49王艷金
考試周刊 2014年51期

王艷金

摘 要:一些非移動動詞經常轉化詞義,用來表示移動的含義。究其原因,是這些動詞表示的動作方式導致了移動的產生,并在構式的作用下實現(xiàn)了詞義的轉化,這個轉化過程的實現(xiàn)能用概念框架理論加以解釋,并得到一些發(fā)聲動詞在移動事件中用法的絕好佐證。

關鍵詞:移動動詞 移動事件 詞義轉化 概念框架 發(fā)聲動詞

1. 引言

詞義轉化在語言中是很普遍的現(xiàn)象。在Bolinger(轉引自Hopper & Traugott,1993)看來,最理想的語言應該是,一個詞形一種意義,一種意義對應一種詞形,毫無歧義[1]。但語言的現(xiàn)實情況告訴我們,一詞一義顯然不可能,一詞多義或者詞義發(fā)生轉化才是語言的常態(tài)。這正是語言學者熱衷于研究的一種語言現(xiàn)象。

2.移動動詞和詞義轉化

Talmy在自己的論文中(后收錄進專著Toward a Cognitive Semantics,2000)中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一些非移動動詞也可以轉化詞義用來表示移動的意思,在這兩種意義中,非移動詞義為其基本義,移動詞義則為其轉化義[2]。而且在一般情況下,這種轉化義不能從詞典中直接查出。請看例句:

因此(1b)就可以表示為:

3.詞義轉化的原因

考慮到動詞詞義容易受到上下文語境的影響制約,所以要斷定一個動詞詞義是否發(fā)生轉變并非易事。但盡管如此,就上例中涉及的語言現(xiàn)象,一些語言學家還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3.1 Talmy的觀點

不足的是,Talmy對動詞這種詞義轉化現(xiàn)象的解釋只停留在句法層面的描寫上,并未提出更深層次的原因。

3.2 Goldberg的觀點

許多研究者認為,單詞并不能完全被分解為原子基元,但這并不表明意義沒有內部結構,相反,意義通常被認為與某個特定的背景框架或情景相連,也就是說,動詞也包含框架語義的意義[4]。例如,“X以Y方式移向Z”、“X致使Y移向Z”或“X致使Y在路徑Z上移動”,這樣的語義分解結構常被語言學家用來描述“與句法有關的動詞意義”。Talmy對動詞詞匯化模式的論述,很大程度上就屬于這種情況,如前文例子所示,它們描述了非移動動詞在句子中轉化為移動動詞的情況。Goldberg認為這種“與句法有關的動詞意義”實際上就是構式的意義[5]。

在句法與動詞詞義之間的關系上,構式語法的觀點與投射理論(如Chomsky 1981[6])的觀點是大相徑庭的。構式語法認為,一個動詞之所以表現(xiàn)出不同的詞義,是受到構式的影響,它具有不同的論元,不是由動詞詞義而是由構式來決定的;相反,投射理論認為動詞詞義決定句法結構,而且句中動詞論元的實現(xiàn)也是動詞詞義投射的結果。如果投射理論這種說法成立,那么前文Talmy所說的語言現(xiàn)象就不值得眾多語言研究者為之大費周章了,他們只需說,動詞float本身的不同意義決定了它在不同句法中的表現(xiàn)、具有不同的論元實現(xiàn)。其實實際情況并非如此,所以,在這一點上,構式語法的觀點更站得住腳。

3.3 Croft的觀點

Croft對詞義轉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在這種情況下,動詞之所以發(fā)生詞義轉化,是因為動作方式和移動之間有因果關系(causal relationship)。Croft用下面的例子解釋了他的觀點[7]:

(4)The boat sailed into the cave.

在此例中,sail合并了動作方式和移動兩層意義;這之所以成為可能,是因為sailing這種航行動作導致了移動的發(fā)生。換言之,如果sailing不是移動的原因,則句子就不可接受。下例之所以不可接受,是因為燃燒并不能使船進洞(動作方式并不足以導致移動),盡管這兩個動作(燃燒和移動)有可能是同時發(fā)生的。

(5)The boat burned into the cave.

4.詞義轉化的實現(xiàn)

上節(jié)我們介紹了三種詞義轉化的原因,那么詞義轉化具體又是怎么實現(xiàn)的呢?

4.1概念框架

程琪龍的概念框架理論吸收了Hjelmslev的語符學、Lamb的神經認知語言學、Jackendoff的概念語義模式、Lakoff的概念隱喻、Fillmore的框架語義學、Talmy的認知語義學等理論的精華,在此基礎上發(fā)展起來。但有別于以上模式,概念框架把概念語義和語言形式之間的關系看成是一種體現(xiàn)關系。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體現(xiàn)關系有生成和理解兩種不同的激活方向:生成是指一個事件框架的概念語義通過語法語義體現(xiàn)為語法結構(語言形式)的過程;理解則是反過來的操作,人腦輸入語法結構各成分,激活語法語義,最后理解概念語義[8]。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相同的語法結構并不總是能推導出一樣的概念語義;反之也成,一個相同的概念框架有可能體現(xiàn)為不同的語法結構。

4.2動詞詞義轉化的實現(xiàn)

概念語義和語言形式之間體現(xiàn)關系的生成過程正好實現(xiàn)了動詞詞義的轉化。下面通過實例闡述這種體現(xiàn)過程,并以此解釋動詞詞義轉化的實現(xiàn)。

事件是可以分解的,概念語義也是如此。一個事件框架的概念語義是否在語言中體現(xiàn)、體現(xiàn)為何種語法結構,取決于情景的需要。我們以大家所熟知的買賣事件為例來說明,它涉及買方、賣方,涉及金錢、商品,還涉及時間、地點,它表達了這樣一個框架概念:賣方出賣商品獲得了金錢,買方獲得了商品但不再擁有金錢,雙方都有一個從無到有,同時從有到無的過程。如果情景需要,激活了買方這部分框架語義,語言形式就可以體現(xiàn)為:

(6)a. Tom bought the book from Tim (for $ 20)(yesterday).

b. Tom paid Tim $ 20 for the book (yesterday).

相反,如果是賣方這部分框架語義被激活,則體現(xiàn)為:

(7)Tim sold Tom the book (for $ 20)(yesterday).

根據(jù)上文的論述,我們可以推論,第一節(jié)中由float描述的自動移動事件應該是一個復雜事件中的一個分事件(sub-event),而且這個復雜事件是一個致使移動事件,因為任何物體的移動都是外力使然,不管這個外力是人力、機械力,還是大自然的力量。只是由于情景的需要,這個致使移動事件的概念語義只有動作方式和移動部分被激活,并得以語言體現(xiàn),而致使部分則處于半激活狀態(tài),沒有得到語言體現(xiàn),如例(1b)所示。如有需要,我們可以激活語言中缺省的那部分概念語義,即致使移動產生的致使者,使之成為不同的語法成分,那么,同樣的一個移動事件就可以體現(xiàn)為(此處我們假設致使者為人):

(8)They pushed/pulled the boat out of the garage with it floating on a cushion.

借用Talmy的詞匯化公式表示此句語義,就是:

(9)The boat moved [floating on the cushion of air] out of the garage as a result of them pushing/pulling it.

缺省致使者,我們獲得:

(10)The boat moved [floating on the cushion of air] out of the garage.

再合并移動與動作方式,于是我們最終得到如下句子,詞義轉化得以實現(xiàn):

(11)The boat floated out of the garage on the cushion of air.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關于動作方式與移動之所以可以合并、最終導致詞義發(fā)生轉化,我們傾向于接受Goldberg和Croft的綜合解釋,也就是說,詞義轉化是構式的作用,而且動作方式與移動二者之間有因果關系,即移動是由這種動作方式而產生的,否則,它們不能合并,詞義也不可能發(fā)生轉化。

4.3詞義轉化的例證

為了更清楚地展示這種轉化,我們以發(fā)聲動詞在移動事件中的用法為例加以說明。

發(fā)聲動詞,顧名思義,就是指用來表示發(fā)出聲音的動詞,如yell,splash,wheeze等。Lupsa把發(fā)聲動詞分為三類:一類像yell,表示由人或動物發(fā)出的聲音,它們不能和趨向補語連用來表示移動;一類和splash一樣,不表示由人或動物發(fā)出的聲音,但必須和趨向補語連用,用來表示移動;還有一類像wheeze,既可表示由人發(fā)出的聲音,不能和趨向補語連用來表示移動,又可表示由機器發(fā)出的聲音,必須和趨向補語連用,用來表示移動[9]。如:

(11)He yelled.

(12)He yelled down the street.

(13)We splashed.

(14)We splashed through the puddles.

(15)The elevator wheezed.

(16)The elevator wheezed upward to the tenth floor.

根據(jù)Croft的解釋,例(12)之所以不可接受,是因為光有yell并不能激活walking(或者running)這個伴隨動作,人們躺著、坐著都能yell,換句話說,位置的移動(down the street)不是yell的必然結果。

例(14)表示的移動事件,如果其他成分得以激活,完整的語言成分可以表示為:

(17)We moved through the puddles with water splashing up as a result of us putting our feet into the puddles.

我們擺動雙腿趟過水坑,擺腿的動作濺起陣陣水花。缺省雙腿的動作,我們得到:

(18)We moved through the puddles with water splashing up.

最后合并移動和動作方式得到例(14)。

例(16)中wheeze詞義轉化的過程和上例一樣,可以簡單歸納為以下幾個步驟。所有概念語義得以體現(xiàn),表現(xiàn)為:

(19)The elevator moved upward to the tenth floor with it wheezing as a result of the machine pulling it.

缺省致使者,得到:

(20)The elevator moved upward to the tenth floor with it wheezing.

合并移動和動作方式,詞義轉化過程完成,如例(16)所示。

5.結語

詞義轉化是眾多語言學者感興趣的語言現(xiàn)象,不同的學派提出了不同的觀點。本文主要從三個方面闡述了移動動詞詞義轉化的原因,并重點以概念框架的理論論述了移動動詞詞義轉化的過程及其最終實現(xiàn)。我們對發(fā)聲動詞在移動事件中用法的分析證明,概念框架理論對移動動詞詞義轉化這個語言現(xiàn)象有較強的解釋力。

參考文獻:

[1]Hopper,P.J.and Traugott,E.C.Grammaticaliza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71.

[2][3]Talmy,Leonard.Toward a Cognitive Semantics(Vol.2:Typology and Process in Concept Structure)[M].Cambridge:The MIT Press,2000:27-33.

[4][5]Goldberg,Adele.Constructions: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5:25-30.

[6]Chomsky,Noah.Lectures on Government and Binding[M].Dordrechet:Foris.

[7]Croft,William.Syntactic Categories and Grammatical Relations[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1:160.

[8]程琪龍.概念框架和認知[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257-267.

[9]Lupsa,Daniela.The Unergativity of Verbs of Motion[E].http://www.sal.tohoku.ac.jp/eng/pdf/17_dana.pdf,2003.

注:本文例子主要改自Talmy(2000)和語料庫http://www.luweixmu.com/ec-corpus/index.htm

穆棱市| 河津市| 石阡县| 兴仁县| 兖州市| 双江| 双牌县| 股票| 安丘市| SHOW| 远安县| 娄烦县| 克山县| 阳新县| 汉川市| 上饶市| 汕尾市| 水城县| 织金县| 团风县| 太湖县| 敖汉旗| 静乐县| 长顺县| 东源县| 奈曼旗| 申扎县| 醴陵市| 泗洪县| 阿图什市| 九寨沟县| 涟水县| 罗甸县| 阿城市| 离岛区| 祁门县| 安岳县| 富蕴县| 大名县| 西城区| 南投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