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麗琴(江蘇張家港市南沙小學)
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學生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作為語文老師,在課堂中,應讓學生享受濃濃的人文關懷,保護和激勵學生求知的欲望,最大限度挖掘?qū)W生情感潛能,促進學生情感的和諧發(fā)展和個性的自然發(fā)展.現(xiàn)就課堂的人文關懷談幾點感想:
課堂上,教師作為學生的“首席”,必須放下架子,構建民主平等、互尊互愛、互教互學的新型的師生關系.此時,教師是學生的知心朋友,要以真誠的微笑融入孩子的世界,用心靈去傾聽,用寬容、理解、欣賞的目光去發(fā)現(xiàn).教師又是學生學習的伙伴,要以平等的心態(tài)與學生一起遨游于語文天地,體味文學的博大精深,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
課堂上,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的角色是引導者.其責任是在學生思維堵塞時疏導、心理困惑時開導、精神倦怠時激勵.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句鼓勵的話,都像是給學生注入興奮劑,足以激活學生的思維,迸發(fā)學習的情感.《新課標》強調(diào),要讓學生充分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體味文本的情感,體察作者的心緒,體悟表達的精妙,使學生變接受為探究,變被動為主動,讓課堂成為煥發(fā)著靈動的生命活力的學習樂園.
我在教學《長城》中“成千上萬的參觀者登上長城,目睹了長城的堅強、剛毅、莊重的形象,無不贊嘆:‘啊,確實了不起’”一句時,在學生充分閱讀的基礎上,抓住“成千上萬的參觀者”這個詞組,讓學生來感悟整個句子的人文意蘊.我是這樣引導的:你的腦海里浮現(xiàn)登長城的人是誰?把他代替到這一句中讀一讀,再想想你為什么要這樣讀?當時,有的學生想到了“雙腿殘疾的老人”,有的想到了“闊別祖國已經(jīng)50多年的海外僑胞”,有的想到了“黃頭發(fā)、藍眼睛的外國人”,還有的想到了“拉著媽媽的孩子” .學生的想象十分豐富.通過想象各種人登上長城,目睹長城的堅強、剛毅、莊重的不同感受,通過不同感受的不同朗讀,學生一次又一次從不同角度去體會長城的偉大.這樣,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從心底油然而生.學生不僅訓練了語言表達,更接受到了愛國主義的情感教育.
每學期的語文教材著眼于學生的終身發(fā)展,立足于學生的素質(zhì)培養(yǎng),蘊涵著對學生無微不至的人文關懷.一篇篇文質(zhì)兼美的課文,更是蘊涵著豐富的人文教育資源,洋溢著濃厚的時代氣息.如四年級的教材中,有反映重大歷史事件的課文《虎門硝煙》,有描寫祖國山水風光的課文《九寨溝》 《霧凇》,有蘊含人生哲理的課文《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有介紹自然科學知識的課文《動物園的晚上》.學生在掌握課內(nèi)所學知識的同時,必須加強與課外知識的連接,讓學生利用“第二課堂”拓展知識,感受精神世界,享受濃濃的人文關懷.
語文學科是一門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運用語言能力的課程,更是陶冶情操、發(fā)展個性、培養(yǎng)其人格素養(yǎng)的特殊載體.語文教學的人文關懷,不僅能觸及和凈化學生的心靈世界與情感世界,還有利于促進語文知識的掌握和聽說讀寫能力的發(fā)展.語文教學是人的教育,在課堂上要讓學生享受人文關懷,實現(xiàn)師生間的心靈溝通,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到全面的提升,讓語文課堂成為學生成長的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