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俊
(四川中醫(yī)藥高等專科學校,綿陽621000)
人體解剖學和組織胚胎學是一門重要的醫(yī)學形態(tài)學基礎課程,通過掌握人體的形態(tài)、結構、位置關系等,為醫(yī)學基礎學科和臨床專業(yè)學科的學習打好基礎,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醫(yī)學高職教育培養(yǎng)學生操作技能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結合解剖學形態(tài)學科的特點,教學中應注重對實驗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加強,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動手操作能力。
通過一系列教學方式的改革,在較大程度上提高了同學對解剖學實驗課的興趣。但在教學過程中,總是有部分學生怕臟怕臭,不愿意動手,對上解剖學實驗課抱消極態(tài)度。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嘗試著尋找新的方式來改變現狀,因此我們以口腔專業(yè)的一個32人的小班作為實驗班,來進行新的考核方法的嘗試。
首先,實驗課中將同學分成4組,每組7~8人。并且將實驗課里隨機抽取10次課進行課堂考核,課堂考核成績占實踐考核總成績的50%,同時期末標本考試占50%。
其次,隨堂考核時隨機抽取4組中的同學。但因時間關系,不可能做到每個同學都進行10次隨堂考核,同時結合部分同學學習解剖實驗課積極性不高的情況,我們采取了以下方法:以顱骨及其連接為例,實驗課中我們先講解顱骨的組成、形態(tài)結構及其連接方式,然后同學們按組自己學習。隨后即隨機抽取小組中一位同學進行實驗考核,用顱骨標本來描述顱骨的組成,而回答問題的同學所得成績就作為他所在小組的所有同學的本次實驗考核的成績。每個小組同均按此方法進行考核。
采取此方法,可以保證每個小組的同學至少都有一次機會被抽取,以其中一個同學的成績來作為整體小組的成績,就不用耗費大量時間精力來給每一位同學單獨考核。對于上解剖實驗課不積極的同學,因為自己的成績直接影響全組的成績,也會在這種壓力下被動學習。
同時實驗課堂考核的成績和期末標本考核成績各占實驗總成績的50%,這樣又避免了全班同學的實驗成績成“大鍋飯”的情況。
通過一系列的改革,在解剖實驗課學習效果方面以及考核均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特別是針對不重視實驗課,動手能力較差的同學,在此考核方法下,從最初被動的進行動手操作到最后逐步克服對標本的厭惡和恐懼心理,有了明顯效果。我們將在以后的教學中,繼續(xù)展開這樣的考核方式,以便能更好的完善解剖考核方式,逐漸在更多的班級中推廣。
[1]崔曉軍,謝華,鐘遂平,等.解剖學標本考試改革的體會[J].西北醫(yī)學教育,2004,4(12):314-315.
[2]邢玉玲,王磊.淺談解剖實驗教學改革[J].中國臨床解剖學雜志,2011,4(29):126-127.
[3]張谷風,王海生,謝永財,等.以學生為中心的解剖實驗教學改革探索[J].四川解剖學雜志,2011,4(19):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