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解析唐傳奇《鶯鶯傳》的雙重美學意蘊及文化內(nèi)涵

2014-08-15 00:43:04王燕蕓
關鍵詞:崔鶯鶯唐傳奇張生

王燕蕓

(陜西師范大學 文學院,陜西 西安710062)

《鶯鶯傳》是一部影響甚大的唐傳奇作品,正如魯迅先生所說:“唐人傳奇遺留不少,而后來煊赫如是者,惟此篇及李朝威《柳毅傳》而已”,[1](P55-56)本文將從《鶯鶯傳》的文本描寫及社會歷史背景出發(fā),解析《鶯鶯傳》中蘊含的詩意氣息和悲劇底蘊,并深入分析其中所反映的文化內(nèi)涵。

一、詩意之美

《鶯鶯傳》本身就是一首美艷哀婉的愛情長詩,其詩意化的語言表達使小說行文緊湊,文筆清麗,富有音樂的節(jié)奏感。含蓄的詩歌寄情委婉地表達了男女主人公之間相互愛慕的心聲,詩化的人物形象散發(fā)出溫和優(yōu)雅的人格魅力,帶給讀者回味無窮的美感體驗。

(一)含蓄蘊藉的詩歌傳情

美存在于生活的各種關系之中,《鶯鶯傳》中張生與崔瑩瑩刻骨銘心的愛情主要是通過詩歌傳達。無論是一見鐘情的傾慕之意還是各奔東西的分離之恨都有詩歌作為表達情意的載體,由此為全詩籠罩上了一層濃濃的詩意美。

張生初次見面鶯鶯時,瞬間被“顏色艷異,光輝動人”的鶯鶯所傾倒,日思夜想“愿致其情”,但始終無處下手。這時鶯鶯的丫鬟紅娘提示張生:“君試為喻情詩以亂之”,于是張生賦《春詞》兩首交給鶯鶯,借此表達自己對她的愛慕,鶯鶯則以《明月三五夜》回復張生的表白。男女主人公借詩表明心跡,使讀者在美的享受中領悟到愛情的朦朧和溫馨。

崔張的愛情在詩歌中開始,也在詩歌中結(jié)束。張生別娶,鶯鶯另嫁之后,張生對鶯鶯卻未完全忘懷,故以表兄的身份求見,鶯鶯用兩首詩為兩人的愛情徹底畫上了句號。詩歌內(nèi)容雖然決絕,但在客觀上增加了作品的詩意氣息,以“不為旁人羞不起,為郎憔悴卻羞郎”和“還將舊時意,憐取眼前人”寥寥數(shù)語留給讀者深深的遺憾和思考,達到了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審美效果。

(二)濃郁浪漫的詩意氛圍

詩歌的巧妙運用為《鶯鶯傳》增添了朦朧優(yōu)雅的藝術美感,而雋永優(yōu)美的語言、清幽淡雅的意境則為故事營造出清新和諧的氛圍,使作品的詩意色彩更為濃郁純厚。

《鶯鶯傳》的語言是詩化了的語言,具有畫面的質(zhì)感和音樂的節(jié)奏感。如崔張第一次見面時,對鶯鶯容貌的描寫:“常服睟容,不加新飾。垂鬟接黛,雙臉銷紅”,用語簡潔凝練卻富有神韻。又如當張生看過鶯鶯的詩而翻墻約會時,鶯鶯對張生進行的一番訓斥:“誠欲寢其詞,則保人之奸,不義;明之于母,則被人之惠,不祥”,句式整齊統(tǒng)一,節(jié)奏感強,詩化的語言使作品洋溢著飽含詩意的美學風味。

而優(yōu)美和諧的意境也極大地提升了小說的詩意美。張生與崔鶯鶯的幽會是在夜晚進行,朦朧柔和的月光成為雙方愛情的見證。鶯鶯回復張生的詩寫到:“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拂墻花影動,疑是玉人來?!睆埳痛搡L鶯的約會就是在這樣的明月夜,月光、微風、花影、美人構(gòu)成一幅幽靜清麗、情意濃濃的畫面,浪漫動人?!靶痹戮К摗⒂妮x半床”更是營造出一種恬靜柔和的意境,引人入勝。

(三)人物形象的詩化呈現(xiàn)

鶯鶯是《鶯鶯傳》中塑造得最為成功的人物典型,正如有的研究者所說:“崔鶯鶯這一美麗的形象不僅符合當時封建士大夫的審美要求,更是中國完美女性的代表,是一個具有普遍美學意義的形象?!保?]她的身上不僅具有溫婉、含蓄、多情的詩人氣質(zhì),而且閃爍著知書達理、寬容大度的才女風范,使女性美在詩意盎然中凸顯出來。

小說一開始便刻畫出了鶯鶯的矜持性格。當母親要求她出來見過救命恩人張生時,鶯鶯“久之,乃至”,宴席上面對張的挑撥,她終席不對,表現(xiàn)出閨閣女子特有的內(nèi)斂含蓄的性格特征。初次與張生幽會時,鶯鶯也是“終夕無一言,”接著十幾日沒有音信,繼續(xù)保持著她矜持溫婉的個性。即使在張生即將離去的前夕,鶯鶯也沒有過多為難的話語,而是臉上寫出“愁怨之容”,這種無聲的哀怨是鶯鶯詩意性格的真實寫照。

二、悲劇底蘊

美學中的悲劇是指“主人公由于堅持正義或積極進取,而與現(xiàn)實環(huán)境之間發(fā)生的沖突,沖突中主人公因感性生命遭到摧殘和毀滅而成就了精神生命的永恒價值,從而激起悲壯之情而使人們的心靈得以凈化,精神得以提升”。[3](P182-190)《鶯鶯傳》中男女主人公由刻骨銘心的相愛到終生不復相見,引發(fā)我們對愛情和生活的思考、對主人公命運的憐憫以及對世俗社會的反思。

(一)奮不顧身的悲壯

長期以來,古代人們的婚嫁觀念中就有“聘則為妻奔是妾”的思想存在,《鶯鶯傳》中崔鶯鶯和張生的沒有經(jīng)過正式的婚姻形式而私下結(jié)合,一方面表現(xiàn)了男女雙方大膽突破禮教束縛的反抗精神和反叛性格,但一定程度上也為雙方的愛情悲劇埋下了隱患。

《鶯鶯傳》中張生并非輕薄放浪之徒,小說的開頭有明確交代:“性溫茂,美風容,內(nèi)秉堅孤,非禮不可入”,而見到鶯鶯時的張生為何如此著急?大多是因為基于對鶯鶯的深切迷戀使得張生不顧禮儀而想入非非。鶯鶯對張生同樣用情至深,以至于自薦枕席來到西廂與張生私會。然而鶯鶯心中難免還是有一些矛盾和傷感,小說中寫道:“淚光熒熒然,猶瑩于茵席而已”,鶯鶯的淚水也許正代表了她對自己的強力說服,“是后又十余日,杳不復知”也說明了這種沒有媒妁之言的結(jié)合還是給她帶來了壓力和顧慮。但收到張生的《會真》詩之后,為了追求愛情她又一次奮不顧身地與張生私會于西廂,并長達月余。聰明的鶯鶯也許早就預料到了這場愛情的結(jié)局,但是她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為小說增添了悲壯的色彩,給讀者帶來強烈的心靈震撼。

(二)有情難守的悲哀

正如魯迅所說:“悲劇就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愛情是文人墨客亙古不變的話題,“愿天下有情的人都成了眷屬”是令人向往的愛情結(jié)局。然而張生和鶯鶯這對有情人卻終難相守,那朵曾經(jīng)嬌艷的愛情之花隨風枯萎。

《鶯鶯傳》中張生和鶯鶯是彼此相愛的。首先鶯鶯對愛情的強烈向往促使她自薦枕席與張生幽會于西廂,張生離別時,為其彈奏琴曲以致涕下流連,至于后來寫給張生的回信更是催人淚下,因此不能不說鶯鶯對張生的感情至深至濃。而張生也絕非薄情寡義,如果初次見面是迷戀于鶯鶯的美色,但后來的相處顯然使他徹底愛上了多才多藝的鶯鶯。在于鶯鶯私會的一月間,張生“常詰鄭氏之情”,可見張生對鶯鶯的感情是真實的。第一次離開鶯鶯時,張生“先以情諭之”,后又回到蒲州與鶯鶯相會數(shù)月,再次分別時“愁嘆于崔氏之側(cè)”,足以看出張生對鶯鶯的思念和眷戀。

至于張生離開鶯鶯后大發(fā)女人尤物論:“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于人”,大概只是他的自我解嘲而已,以致兩人各自婚娶后張生還托名表兄的身份求見。當鶯鶯拒絕見面時,張生“怨念之情,動于顏色”,表明張生在心里對鶯鶯始終念念不忘。兩人的真情實意如此感動人心卻最終難成眷屬,美好愛情的破滅給讀者造成強烈的心靈沖擊,兩人愛情悲劇的結(jié)局讓讀者正視世界的現(xiàn)狀和生存的意義。

(三)世人評價的悲涼

每個悲劇都有潛在的現(xiàn)實基礎和社會因素,人生的苦難來源于人與社會的不斷沖突。受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古人多崇尚“女子無才便是德”,守禮是評價女性的重要標準。鶯鶯作為閨閣女子,沒有經(jīng)過婚姻之禮而與張生私會,在世人看來就屬于“妖于人”的禍害,“時人多許張為善補過者”,并以此警示后人“使知之者不為,為之者不惑”,世人的認識體現(xiàn)著深深的時代之悲,而鶯鶯對自由愛情的向往和對禮教的反叛精神則完全被時人所忽略。

更值得讀者思考的是,鶯鶯也為自己的行為感到羞愧,認為“始亂之,終棄之,固其宜矣”,她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行為不符合禮的標準,但并不去抗爭,而是選擇順其發(fā)展。正如張法先生所說:“中國的悲劇人物不是因情而毀滅自己以暴露禮的片面性,而是使情在自己心中掩埋以至毀滅而使禮得以維持。”[4](P44)

三、雙重美的文化思考

《鶯鶯傳》透露出的雙重美學意蘊從側(cè)面反映出唐代特定的社會文化風氣,在帶給讀者愉悅和震撼的心理享受的同時,激起讀者對愛情、對人生、對命運的深層次思考。

(一)唐詩對傳奇的影響

著名美學家朱光潛先生說:“一切純文學都要有詩有物質(zhì),一部好小說或是一部好戲劇都要當作一首詩看。”[5](P349)唐傳奇誕生在詩歌發(fā)展繁榮的唐代,接受了詩歌更多的熏陶和影響,唐詩在語言形式和藝術手法上影響著唐傳奇的用筆,使唐傳奇行文多駢儷之詞,用語優(yōu)美凝練?!耳L鶯傳》就是一部具有詩化語言的傳奇作品,小說用駢散結(jié)合的語言描摹人物的神態(tài)、儀表和舉止,使整部作品讀起來文筆清麗,嚴謹雅致,大大提升了小說的審美品味和可讀性。

唐詩的審美追求也對唐傳奇的審美傾向起潛移默化的引導作用,詩歌空靈的意境美在唐傳奇中因隱約可見。在詩歌言情寫意藝術的滋潤下,唐代傳奇小說很快成熟起來,形成了“既具有美妙的意境,又有細致的刻畫;既有豐富的想象,又有如實的描繪”[6]的風格特征?!耳L鶯傳》中崔張相會的時間是“明月三五夜”,地點是花好月圓的西廂,溫柔皎潔的月光意象代表著愛情的純潔美好,而月夜相會的意境使作品頓顯詩趣盎然,富有神韻。

(二)唐人開放的婚戀心態(tài)

小說中崔鶯鶯和張生的大膽結(jié)合有唐代開放的社會文化基礎,比起中國封建歷史上的其他朝代,唐朝的社會風氣是比較寬松的,男女婚戀作為一種社會現(xiàn)象,自然打上了時代的烙印。

唐代由于社會風氣開放,禮法約束減弱,女子的社會地位得到提高,她們身上體現(xiàn)著唐朝思想文化的開放性和包容性,而自主擇偶觀也在一定程度上被人們所接受。如白居易在《議婚》詩中寫道:“紅樓富家女,金縷繡羅襦。見人不斂手,嬌癡二八初。母兄未開口,已嫁不須臾?!保?](P20)可見唐朝女子在擇偶中具有一定的自主權。而且從初唐到中晚唐,從一而終的婚姻觀念一直不是很強烈,女子再嫁也不以為怪。《鶯鶯傳》中崔鶯鶯之所以能大膽地沖破封建禮教的束縛和唐朝這種開放的婚戀風氣有很大關系。

但值得注意的是,唐代雖然婚戀思想空前開放,可是門第等級觀念依然存在,唐人在通婚時還是會考慮到門第的相當,特別是準備進入仕途的士子,要想在官場上立足就得慎重考慮婚姻。于是開放的婚戀價值觀和封建等級制度之間的矛盾釀成了鶯鶯的愛情悲劇,遺憾的結(jié)局帶給讀者痛苦的人生體悟。

(三)重視功名的社會風尚

開放豁達的唐文化給了鶯鶯自由追求愛情的機會,使鶯鶯不計后果投入與張生的愛情之中。但令人惋惜的是,在科舉制度的吸引和鼓舞下,唐代不少士大夫階層知識分子熱衷于考取功名,他們對仕途的追求甚至超過了對愛情的渴望。

而當時唐朝上層社會中的等級制度依然存在,加之唐科舉制度尚不完善,參加科舉考試的士子需要官僚權貴的推薦才有及第的希望。所以唐代讀書人要想做官必須獲得名門望族的保舉,這就使得很多科舉士子不得不依附于達官顯貴,通過聯(lián)姻獲得入仕資格,于是拋棄舊時情人就成為追求功名的必然結(jié)果,由此造成了社會上不少愛情悲劇的發(fā)生。

如陳寅恪先生所言,當時唐代的社會風尚是“凡婚而不娶名家女,于仕而不由清望官,都會俱為社會所不齒。”[8](P112)張生不斷參加科舉,無非是想入仕為官,但鶯鶯的家世并不顯赫,雖然文中說“崔氏之家,財產(chǎn)甚厚,多奴仆”,但畢竟算不上名門望族,不能成為張生進仕的得力助手。當愛情與試圖理想發(fā)生矛盾時,張生為了能夠“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他必須符合社會規(guī)定的準則,雖然心里深愛著鶯鶯,結(jié)果還是選擇了離開。愛情的自由最終被冷酷的現(xiàn)實所踐踏,崔張的愛情在不可抗拒的悲劇中給人震撼心魄的藝術感染力。

四、結(jié)語

《鶯鶯傳》蘊含的詩意美帶著讀者的心靈在空靈美妙的詩意氛圍中盡情呼吸,直至歸于純凈柔和;而悲劇的美學效果就在于當美的事物被毀滅時,人們精神上所產(chǎn)生的憐憫、恐懼或振奮?!耳L鶯傳》中鶯鶯與張生的愛情結(jié)局使我們正視人生的無奈和社會環(huán)境這個不可抗拒的力量,引發(fā)我們關于人生價值和愛情觀的重新構(gòu)建?!耳L鶯傳》引導讀者在對悲劇進行探因的過程中,努力挖掘隱藏的社會痼疾,奮力彰顯美的積極力量,從而推動我們的民族在自我完善中朝著美的方向不斷前進。

[1]魯迅.中國小說史略[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2.

[2]王艷.唐傳奇中最美的女性——崔鶯鶯[J].隴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3).

[3]蔣孔陽,朱立元.美學原理[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4]張法.中國文化與悲劇意識[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

[5]朱光潛.朱光潛全集[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

[6]游國恩.中國文學史(第一冊)[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

[7]白居易.白居易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8]陳寅恪.元白詩箋證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猜你喜歡
崔鶯鶯唐傳奇張生
淺談《西廂記》匠心獨運的戲劇沖突
戲劇之家(2022年16期)2022-11-13 04:53:40
知否愛情為何物:對《鶯鶯傳》中愛情的探究
原版崔鶯鶯,被渣男辜負的可憐人
一字一詞總關情
——從曲中的副詞分析崔鶯鶯的情感
雷打冬
三月三(2017年6期)2017-07-01 19:08:32
雷打冬
三月三(2017年6期)2017-07-01 08:13:42
張生題字喻客
唐傳奇中男性書寫下的女性形象
人間(2016年24期)2016-11-23 14:40:39
唐詩與唐傳奇的愛情觀比較
唐代俠義小說中的自由精神與文人人格追求
文教資料(2016年19期)2016-11-07 06:50:52
建宁县| 商丘市| 阳曲县| 塘沽区| 高陵县| 加查县| 大宁县| 古丈县| 辽宁省| 舟曲县| 西乌珠穆沁旗| 达州市| 洪湖市| 安康市| 鸡西市| 兴国县| 巴中市| 通渭县| 中超| 准格尔旗| 乐陵市| 湛江市| 安丘市| 文成县| 大宁县| 仁布县| 慈利县| 翁牛特旗| 吴桥县| 兴业县| 嵊泗县| 文化| 沂源县| 收藏| 泰宁县| 贡嘎县| 康平县| 大庆市| 虎林市| 包头市| 黎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