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炳光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應該提倡學生自主學習。那么,在閱讀教學中怎樣加強學生自主學習,不斷提高閱讀教學效率呢?以下是筆者對這一問題的一些看法。
教師要努力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將“微笑”、“信任”、“賞識”、“競爭”帶進課堂,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實踐,相信學生的發(fā)展?jié)摿?,瞄準“最近發(fā)展區(qū)”,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自主發(fā)展。凡學生能自己探索出來的決不包辦代替,凡學生能獨立發(fā)現的決不暗示,最大限度地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完善自主發(fā)展的人格,這樣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發(fā)展教學。
教師可通過啟發(fā)、點撥、設疑、解惑,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教學中,教師必須有意識地設疑引導,給學生一個自由想像大膽創(chuàng)造的自主探究空間。教師通過參與對話,扮演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和創(chuàng)造性感知活動的角色,提倡獨立思考,提倡多角度的閱讀、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讓學生在閱讀中展開想象和聯想,在閱讀中不斷有所發(fā)現,讀出新意,加深理解和體驗,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積累優(yōu)美語言,享受審美情趣。
綜觀目前的課堂學習,常常出現這樣的情況:教師宣布學生看書,但不到兩分鐘又開講了,學生根本沒有充裕的時間去讀書、去思考。再有,課堂上教師的談話和提問占去了很多時間,學生活動和練習的時間相應不足。針對這些問題,應該采取以下措施。
要讓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就必須樹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的觀念,把課堂教學時間還給學生,保證學生在課堂上有充分的自主學習時間,讓學生安安靜靜地讀書,扎扎實實地訓練,仔仔細細地思考。那么充分的學習時間從哪兒來呢?這就要求減少教師的活動時間。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要學會做減法,盡可能將瑣碎的提問、無效的談話等統(tǒng)統(tǒng)刪除。學生能讀懂、學會的,教師堅決不講,將課堂教學時間節(jié)省下來,用于學生自主學習活動。
在當下的閱讀課堂中,余映潮老師創(chuàng)造的“板塊式思路”設計可以使教學結構更加清晰,可以使教學內容更加優(yōu)化,可以使教學過程更加生動。這種思路設計最顯著的特征是在每節(jié)課中從不同的角度有序地安排幾次呈“塊”狀分布的教學活動。那么,每一個板塊要解決什么問題,完成哪些任務呢?如何有效地刺激學生投入到活動中來呢?例如,教學《端午日》,對于突破教學重點的板塊“精讀課文,賞析場面美”,筆者是這樣設計學習指導的:“請同學們仔細品讀文中賽龍舟部分,思考作者是從哪些角度描寫這一場面的?這樣寫好在哪里?5分鐘后,比比誰分析得好!”這一指導中任務、要求明確、具體:用5分鐘的時間,品讀賽龍舟部分,找出描寫角度,賞析場面美。“作者是從哪些角度描寫這一場面的?這樣寫好在哪里?”這一問題從本課教學重點發(fā)問,引發(fā)學生品讀、思考、理解、探究,從而輕便有力地整體牽引這一板塊學生的自主實踐活動?!氨缺日l分析得好!”引入競爭,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使其積極地投入到自主學習活動中來。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一堂好課應該讓學生帶著問題來,又帶著滿腦子的思考走。在現行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的評價機制更多地著眼于學生是否能準確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而這種準確性又是以教師本人或教參上的理解為參照系的。在對課文的感知理解上,學生不愿意也不敢從自己的獨特視界出發(fā),對課文做出創(chuàng)造性的解讀,而是努力去追尋、猜測教師或者教參上對課文的答案。而一旦猜對了這些所謂的標準答案,也就意味著感知理解的結束與成功。學生不愿意也不敢對那些所謂的“標準答案”提出自己的疑問,學生的問題意識也就在這樣的教學中被矮化與扼殺了。因此,教師應該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
要激活問題意識,必須改變學生閱讀的心理狀態(tài),清除學生的心理障礙,為學生營造寬松、民主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提出問題、發(fā)現問題,鼓勵學生去標新立異、異想天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大膽提問的學生不論提出的問題質量如何,都應鼓勵;對提問錯誤的學生,教師應啟發(fā)他們換一個角度或換一個方法思考;對提出富有思考性問題的學生應給予贊賞;對不善于提問的學生教師要有十足的耐心,幫助其樹立自信心。只有如此,學生才能沒有精神束縛和精神負擔,上課才會積極舉手,踴躍發(fā)言,才能在自由、活躍的教學氛圍中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學生提不出問題,不會提問題,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學生還沒有掌握質疑的方法。首先,要讓學生圍繞學習任務進行質疑。學習一篇課文,要掌握的內容無怪乎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所以我們可以借鑒李鎮(zhèn)西老師的做法,在教學中提倡學生對所有的課文養(yǎng)成“四問”的習慣:(1)文章寫了什么?(2)是怎樣寫的?(3)為什么要這樣寫?(4)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其次,要讓學生根據經驗質疑。學生的提問如能激活學生的原有知識,喚醒頭腦中儲存的相關概念和經歷,可以加深對文章的信息加工,從而提高對文章的理解和記憶。再次,為了提高學生的接受水準,在閱讀結束時不妨讓學生進行懷疑性質疑,對文章大膽提出懷疑和補充,或者進行比較性質疑,比較揣摩,讀出新意。
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因文而異,精心設計,構建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對話的平臺,讓學生在與文本、與作者、與生活、與自我對話的過程中強化自主學習,豐富語文實踐。
閱讀教學中,學生個體與文本的和諧對話是教學成功的關鍵。教師要根據文本特點,構建不同的平臺,如朗讀評價式平臺、探究話題式平臺、改編式平臺等。例如,教學朱自清先生的《春》,可構建美讀美評式平臺,即以誦讀為教學的起始,將學生引入課文,由誦讀而引起評讀,在評讀中引導學生品析課文,再讀再評,進一步深化對課文的理解,再將這種深化了的理解通過誦讀表達出來。課文是美文,教師構建美讀、美析、美聽這樣的對話平臺,學生讀得聲情并茂,評得句句連珠,美不勝收。
解讀文本要求知人論世,應讓學生通過時空隧道直接和作者面對面的對話。在教《送東陽馬生序》一文時,學生在理解文章內容后,可讓學生以“上潛溪先生書”為題,以馬生的口吻給宋濂寫一封回信,深入理解、領會古人求學的艱難與學習的勤奮,激發(fā)學生珍惜優(yōu)越的學習環(huán)境發(fā)奮學習。
美國語言學家科勒涅斯說:“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币虼?,教師要開溝引渠,引社會生活的活水、清流進課堂,巧妙地構建與現實生活對話的平臺。在《五柳先生傳》一文的教學中,可以設計一場小辯論。甲方:當今社會,做人要像蓮那樣不慕名利、潔身自好。乙方:當今社會,做人要有所作為,建功立業(yè)。雙方引經據典,唇槍舌劍。這一對話能展示學生對文本的自主見解,拉近了文本與現實生活的距離,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提高了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從來就沒有人讀書,只有人在書中讀自己,發(fā)現自己或檢查自己”。所謂讀到“自己”,就是通過閱讀文本而情不自禁地聯想到自己熟悉的生活,自己了解的社會,進而與作者產生心靈共鳴。例如,教學《我的母親》時,讓學生聯系自身生活,暢談自己的母親。學生在對話中感受母親的平凡與偉大,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以上四種平臺的構建,更多的情況下是相互滲透的。教師構建平臺時要因文、因時、因地、因人地巧妙設計?!敖o我一個支點,我將撬起整個地球”這句話說得真好,給學生一個平臺,相信他們一定能奏出最動聽的音樂,舞出最迷人的舞蹈。
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自主學習的時間、空間、平臺與機會,就如把學生帶進廣闊的語文海洋里,在教師的導航護駕下,如饑似渴地閱讀探究,興趣盎然地對話交流。這樣的教學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與習慣,而且可以全面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