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靜
(南京大學,江蘇 南京 210093)
高校安全管理是學校建設和發(fā)展的重要職能,并且也關系到社會和諧穩(wěn)定,意義重大。對學校而言,平安校園、和諧環(huán)境則是學校教學科研等各項工作開展的重要保障,是進一步深化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基本條件,而做好大學生安全教育在高校安全管理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當前,高校安全管理工作所面臨的形勢更加復雜嚴峻。一方面,市場經濟不斷發(fā)展,利益關系復雜多樣,社會治安問題不容樂觀。高校作為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面臨著這些問題的影響。另一方面,大學生來自天南海北,成長于不同環(huán)境,脾氣秉性各有不同。同時,大學生思想單純、社會經驗不足、防范意識差。這些問題都給高校安全管理工作,尤其是學生群體的安全管理帶來挑戰(zhàn)。
安全管理工作當以預防為主,做好預防、避免各種危險事件的發(fā)生是安全管理的關鍵。[1]對于大學生群體來說,加強安全教育、增強安全意識是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
大學生是高校安全管理的對象,做好學生群體的安全管理對于整個高校乃至社會的安全穩(wěn)定十分重要。
首先,這是依法治國加強法制社會建設的需要。目前,我國正處于大變革大轉型時期,各種利益矛盾凸顯,法制社會的建設顯得更加急迫。根據教育部網站公布的最新統(tǒng)計數據,目前我國高等教育學校在校研究生、本??瓶側藬狄堰_2563 萬。[2]高校作為社會的重要部分,大學生作為即將進入社會的群體,在大學期間接受安全教育、樹立良好的安全法制意識,對其今后走向社會、遵守維護踐行法制、維護社會安全穩(wěn)定顯得尤為重要。
其次,這是營造穩(wěn)定育人環(huán)境的需要。高校肩負著科教興國、為社會培養(yǎng)合格人才的重要使命,而使命的實現首先需要一個穩(wěn)定、平安、和諧的校園環(huán)境。通過深入開展平安校園、文明校園、綠色校園、和諧校園創(chuàng)建活動,加強校園網絡管理,加強師生安全教育和校園安全管理,加強校園和周邊環(huán)境治安綜合治理,切實維護教育系統(tǒng)和諧穩(wěn)定。因而,要切實加強大學生安全宣傳教育,充分發(fā)揮大學生自我管理的潛力,讓大學生主動投身平安校園建設,并充分享受平安校園建設所帶來的“紅利”。
再者,也是進一步實現安全保衛(wèi)部門管理育人職能的需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經進入全方位、立體化的時代,另一方面當前高校思想政治專職教育人員嚴重不足,師生配比要求從1981 年教育部《高等學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暫行規(guī)定》的1∶120到1995年國家教委《中國高等學校德育大綱》的1∶120~150,再到2006年教育部24號令的1∶200。即便如此,不少高校的專職人員配備仍不達標。[3]為了解決此矛盾,學校安全保衛(wèi)、后勤保障等管理部門在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基礎上,進一步發(fā)揮管理育人職能不失為一個解決辦法。[4]對于安全保衛(wèi)部門來說,除了做好事后監(jiān)控和處置外,更應當充分重視事前預防的重要性,積極做好大學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從源頭上教育引導學生,從而更好地營造安全穩(wěn)定和諧的校園環(huán)境。
新形勢下,高校更應該注重校園安全問題,加強大學生安全教育工作。筆者認為,要做好大學生的安全管理,應當以加強安全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識、樹立正確的安全觀為中心,從以下幾個層面不斷推進大學生安全教育工作。
校園安全穩(wěn)定是關系學校發(fā)展的大事。要想促進校園安全管理工作的良性發(fā)展,首先必須不斷完善安全管理體制的建設。[5]在學校黨政領導的高度重視和直接領導下,成立校級層面的安全工作管理小組,集中學校各個部門的力量,科學劃分各部門職責,共同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維護好校園安全穩(wěn)定。其次,要不斷加強校園安全管理工作的理論研究和制度建設,在充分借鑒國內外高校先進經驗的基礎上,不斷完善安全管理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做到與時俱進,保證各項規(guī)章制度用得上、可操作、實效強。最后,要不斷提高安全管理人員的職業(yè)素養(yǎng),加強校園安全管理的隊伍建設。
當前,我國高校已經把在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學校教育的各個層面,“教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理念越來越受到高校的重視。高校安全管理部門也應當切實重視起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重要性,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yǎng)作為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價值目標。學生既是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服務對象,又是教育對象,如何切實提高大學生的安全法制意識,提高大學生的安全防范能力,是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環(huán)節(jié)、重中之重。筆者認為,要做好大學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必須避免生硬、僵化的工作方式,避免單純事后“救火”式的工作方法,而應當以預防為主、以教育為主,借鑒和采取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實踐,將學生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融入到安全教育、安全管理工作中。
當今社會,信息傳遞快捷,價值觀念多元,大學生群體也不斷呈現出新的特點。面對更具自我意識、更有自主想法的新一代大學生群體,我們的安全教育工作也必須與時俱進,更加符合當代大學生的價值需求,更加契合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情感需要。筆者認為,在安全教育的實踐中,應當更多地以豐富多彩的活動為載體,拋棄單一枯燥的說教方式,以當代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來做好安全教育。
1.系列化、品牌化
突破以往松散的宣傳教育方式,以系列化、品牌化為指導思想,策劃組織整合一系列活動,采用固定名稱,在具體執(zhí)行中充分貫徹系列化、品牌化的指導思想,讓大學生逐步認可接受。并且,今后每年均以同一品牌作為載體,來包裝組合一系列子活動,以打造安全宣傳教育的品牌。比如,可以打造“安全宣傳月”、“消防安全周”等這樣的安全教育品牌,在這樣的品牌下策劃組織安全知識巡展、安全講座、防身術教授、消防演練等一系列活動,在各個活動的海報、展板、網絡宣傳等方面均采取品牌化包裝,使用統(tǒng)一的色調、版式進行宣傳報道,使學生充分認可這些安全教育品牌,從而取得更好的宣傳教育效果。
2.點線面、多層次
策劃活動要充分考慮到點線面結合,多層次布局,使得安全教育工作更具實效性。比如,在“面”上可以通過安全教育巡展這樣的活動,多采取漫畫、表格、案例等生動活動的形式精心編寫展覽內容,將展板流動布展于食堂、教學樓、宿舍區(qū)等人流量大的地方,讓絕大多數同學都接受到安全教育;“線”上則可以參與性強的形式讓一部分同學參與到安全教育中,如“安全知識有獎問答”“安全宣傳標語征集”,通過有獎知識問答讓學生潛移默化的學習到各種實用的安全知識,通過安全標語征集讓學生以主人翁姿態(tài)參與平安建設;“點”上則可以定期設立“處室開放日”,在“走出去”的同時把學生“請進來”,邀請一批同學參與了解校園安全管理,與安全管理人員充分互動,在這個過程中管理人員能了解到學生的想法,而學生也能夠更加了解、理解安全管理工作,使得今后的安全管理工作更能取得學生的理解配合,進入良性循環(huán),避免安全管理措施遭遇反感、貫徹不力的情況發(fā)生。
3.良性互動、和諧發(fā)展
活動策劃中,應充分考慮安全管理部門與學生群體的良性互動,避免單一說教的僵硬教育形式,讓學生以主體地位參與平安校園建設,并充分感受到安全管理部門樂于服務同學、傾聽同學聲音的誠懇姿態(tài)。例如,安全管理部門可以針對學生關心的某一安全問題展開調研,充分聽取學生意見建議,在具體執(zhí)行中適當考慮采納學生的合理意見,變被動為主動,減少政策實施的阻力。另外,安全管理部門可以凝聚一批熱心安全教育工作的學生并形成人才培育長效機制,定期選拔“安全宣傳大使”,或者成立如“學生安全管理委員會”這樣的社團,充分發(fā)掘學生自我管理的潛力,做實大學生安全宣傳教育,謀求與全校學生的良性互動和平安校園和諧發(fā)展的良好局面。
總之,加強大學生安全教育工作是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我們必須以昂揚向上的斗志、時不我待的緊迫感、踏實肯干的責任感,狠抓各項工作的落實,不斷提高工作的實效,為譜寫好中國夢的教育篇章、深化高等教育體制改革貢獻力量。
[1] 孫珠紅,翟青,焦蘭.高校安全穩(wěn)定工作的內涵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4):130 -132.
[2] 教育部. 高等教育學校(機構)學生數[EB/OL].(2013 - 09 - 04)[2014 - 05 - 21]. http://www.moe. edu. 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567/201309/156872.html.
[3] 徐家慶. 高效安全穩(wěn)定視角下的輔導員隊伍建設[J].江蘇高教,2010(6):91 -92.
[4] 裴勁松,高艷,鄧小鳳,等. 著力構建大學生安全教育立體新格局[J]. 中國高等教育,2009(Z2):75 -76.
[5] 周亞夫.“平安校園”建設中提高主動安全意識的研究[J].北京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2(2):92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