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楠
【摘要】《水滸傳》中常見的動量詞,有“下、番、巡、合、回、遭、次、頓、場、遍、陣、通”等。另外,還有“掌、口、拳、腳、鞭、棒、刀、棍、箭、枷梢、脊杖、瓢、杯、盞、斧、碗、桶、夜、日、天、月、年、交、步、聲、里”等臨時的動量詞。本文擬對《水滸傳》中專用動量詞產(chǎn)生的原因進行分析。
【關(guān)鍵詞】近代漢語;語法;量詞;動量詞;《水滸傳》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biāo)識碼】A
魏晉以后,漢語開始有了量詞。量詞都是由其他詞轉(zhuǎn)變來的,這些詞的本義與量詞義存在某種聯(lián)系,這些聯(lián)系是建立在心里聯(lián)想基礎(chǔ)上的?!端疂G傳》是一部俠義小說,動作描寫細膩,因此動量詞特別豐富,便于集中研究。
在《水滸傳》中,大致出現(xiàn)了12個專用動量詞,分析如下:
【下】本義為表方位的“下面”和表高低的“低”;引申為名詞“下級”和動詞“下去”,再引申為抽象的“下(基層)去”。
打人、敲打東西,一般是從上向下動作,所以“下”變成動量詞后用于“打”的計量單位。當(dāng)然“打”并不都是向下,說明它已經(jīng)“范疇化”了?!端疂G傳》中,“下”已成為專用動量詞,共出現(xiàn)16次。例如:
(1)隱隱凈鞭三下響,層層文武兩班齊。(1回)——甩鞭空打。
(2)“如門子縱容醉的僧人入寺,也吃十下。”(4回)——用竹篦打。
(3)張清道:“這禿驢腦袋上著我一下石子!”(70回)——用石子打。
現(xiàn)代漢語動量詞“下”,還進一步虛化為計量輕輕地敲打,如敲門;再進一步表示動作清晰的小動作,如眨眼、點頭等。
【遍】本義為動詞“走遍”,引申形容詞“普遍”,作為動量詞用,表示“完整、完全”的動作量?!端疂G傳》中,“遍”共出現(xiàn)了70次。例如:
(4)那莊客便把跐了火锨的事說一遍。(22回)——完整地說。
(5)臨動身,也回了七八遍頭,自搖搖擺擺踏著八字腳去了。(24回)——西門慶回頭看潘金蓮,完整地回頭。
(6)“在這里不回去時,我見一遍打你一遍,我見十遍打十遍?!保?0回)——武松打蔣門神,每次要打得“完整”。
(7)從頭備細告訴了宋江一遍。(32回)——完整地說。
現(xiàn)代漢語“遍”與《水滸傳》中用法一樣。
【頓】本義為頓首(以頭叩地),頓首要一下一下地停頓,引申為“停頓”義,作為動量詞,表示有間斷的動作?!端疂G傳》中,“頓”共出現(xiàn)了34次,大多是計算打、罵等動作的。例如:
(8)林沖拿住王倫,罵了一頓。(19回)——不是罵一句。
(9)這廝是途中得病到這里,我看他面皮才好,且寄下他這頓殺威棒。(28回)——依法要打100棒。
現(xiàn)代漢語“一頓飯”,“頓”介于名量詞與動量詞之間。
【通】本義是道路通達,引申為仕途、工作等無阻礙。作為量詞,也表示完整的行為。《水滸傳》中,“通”共出現(xiàn)了20次。例如:
(10)三通戰(zhàn)鼓罷,關(guān)勝出戰(zhàn)。(64回)——戰(zhàn)鼓,應(yīng)該像今天的軍號,有固定的程序。
(11)鳴鼓三通,眾將在城下拱手。(80回)
現(xiàn)代漢語“通”作為量詞基本不用了,只有“一通”還用,如“叫了一通?!?/p>
【回】本義為旋轉(zhuǎn)的水,引申為“回來”。作為量詞,也表示完整的動作量?!端疂G傳》中,“回” 共出現(xiàn)了100次。例如:
(12)便自去支持眾僧,又打了一回鼓鈸動事。(45回)——法事打鼓,有完整程序。
(13)智深敲了一回,扭過身來。(4回)——敲門許久無人開。
現(xiàn)代漢語用法同。
【遭】本義為“遇”,路上遇人或事,動詞,引申為“走一圈”,作為量詞,也是“一圈”?!端疂G傳》中,“遭”出現(xiàn)了152次?!?/p>
(14)武松聽了,笑道:“我是清河縣人氏,這條景陽岡上少也走過了一二十遭。”
(23回)
(15)楊雄到申牌時分,回家走一遭(45回)。
(16)飲罷,討了一遭賒錢。(45回)——轉(zhuǎn)圈討欠賬。
現(xiàn)代漢語很多方言中還有此用法。
【場】本義是名詞“場子”,動作發(fā)生都有場地,故引申為動量詞?!端疂G傳》中,“場”出現(xiàn)了53次。例如:
(17)再說這魯智深自從吃酒醉鬧了這一場。(4回)
(18)宋江又哭了一場,便請本寺僧人就寺里誦經(jīng)追薦張順。(114回)
(19)兩個大哭一場。(120回)
現(xiàn)代漢語可用于大的場面,如“打一場戰(zhàn)爭”,這個“一場”也是介于名量和動量之間。
【番】本義為野獸腳印,看腳印可分辨野獸,由“反復(fù)看”引申為“輪番”,再引申為量詞,表示重復(fù)的動作量,虛化后,也表示“次”?!端疂G傳》中,“番”出現(xiàn)了19次。例如:
(20)這潮信日夜兩番來,并不違時刻。(119回)——輪番。
(21)前番那個唱曲兒的養(yǎng)娘玉蘭。(31回)
(22)我等三番招安,兄長為尊,止得個先鋒虛職。
現(xiàn)代漢語已基本不用,只保留在一些固定詞語中。
【陣】本義為軍陣,打仗排一陣只能打一遍,引申為動量詞,表示迅急又連續(xù)一段時間的動作行為的量。在《水滸傳》中,出現(xiàn)了20次。例如:
(23)前面又撞出呼延灼,引著一支馬軍,大殺一陣。(64回)
現(xiàn)代漢語不限于打仗,如“刮一陣風(fēng)”,也是介于名量和動量之間。
【合】本義“合口”,引申為“聚合”,又特指戰(zhàn)爭中雙方合兵交戰(zhàn),引申為動量詞,專指戰(zhàn)爭中交戰(zhàn)的次數(shù)?!昂稀痹凇端疂G傳》中出現(xiàn)139次,基本上都是計量雙方交戰(zhàn)的次數(shù)。
(24)一來一往,一去一回,斗了十余合,不分勝負。(5回)
現(xiàn)代漢語已不用。
【次】本義為軍隊臨時駐扎,引申為動作“一次”?!按巍痹凇端疂G傳》中出現(xiàn)了38次。
(25)兩個三回五次勸得他住。(3回)
(26)左右公人把盧俊義捆翻在地,不由分說,打得皮開肉綻,鮮血迸流,昏暈去了三四次。(62回)
現(xiàn)代漢語可用于任何動作的量。
【巡】本義為“巡邏”, 巡邏要轉(zhuǎn)圈,故引申為表示完整動作的量詞?!端疂G傳》中“巡”出現(xiàn)了10次。
(27)酒至數(shù)巡,宋江起身把盞。(62回)——每人都喝一遍為一巡。
(28)柴進親自舉杯,把了三巡,坐下叫道:“且將湯來吃。”(9回)
現(xiàn)代漢語基本不用。
(編輯:陳 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