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雙菊
摘要: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運用各種教學手段,使學生充分享受到學習語文的快樂,讓學生在"樂"中學,"樂"中練,變苦學為樂學,真正做到"樂而好學".為此,教學模式要推陳出新;教學形式要豐富多彩使學生在快樂中學到知識,教師在輕松和諧的氣氛中完成教學任務。
關鍵詞:中學語文;快樂教學; 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14-0123-01語文學科是一門接近生活,內容豐富多彩極有情趣的學科,也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科。學習語文是與智者的對話,是心靈的凈化,是人生的感悟!然而深受應試教育影響的中學語文教學將充滿人性之美極具趣昧的語文變成枯燥乏味的技藝之學、知識之學,甚至成為應試之學。主要的原因是在語文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是知識的"信息源","真理"的傳播者,學生被迫接受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沒有充分獨立思考、消化學習的機會,這樣的教學當然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抑制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學生對知識只能機械模仿.生吞活剝、死記硬背、不求甚解。另外,如果語文教師課下仍布置較多的作業(yè)、測試訓練,更是讓學生感覺學習成了無法解脫的苦役。所以,語文教學要走出應試教育的誤區(qū),應遵循"讓學生在快樂中成長,在成長中學知識"的快樂式教學理念讓語文課堂成為學生求知的樂園。
1.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讓課堂充滿魅力的最根個的方法
就是教師必須善于解讀文本,善于發(fā)掘語文教材本身的魅力。與其它學科的教材相比,語文教材有其獨特的魅力。語文課本中每篇課文都是經過編者精心選編的,這些文章貼近學生生活,貼近社會生活,那些古代名篇,也都有其現實的教育意義或欣賞價值。一篇好文章總是以它的美好而真摯的情感來打動讀者,從而激發(fā)讀者心靈深處最閃光的東西,使讀者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一起共鳴并得以升華,從而變得更加純潔和高尚。作為語義老師,如果在教學時既能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的脈絡層次,又能感悟文章所蘊涵的情感,去挖掘文章的魅力所在,充分把握教材中的這些情感因素,用美好的情感來教育學生,使學生在美好的情感熏陶下,自然而然地激發(fā)起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
2.優(yōu)化教師的"問",鼓勵學生的"問",做到有的放矢
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主要因素之一是課堂提問,課堂提問是優(yōu)化課堂教學過程的關鍵。目前,多數教師對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雙向活動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課堂提問重視不夠、研究不深,普遍存在以下問題:①粗放提問,實效不高。教師往往隨意提問,甚至流水式提問而導致"滿堂問",且所提的大多是低思維度的問題,學生常可用"是"、"對"或"不是"、"不對"回答,這種看似活躍的課堂氣氛,實質上是在為教師講課或板書"填補空檔"服務,教學實效不高。②教師提問多,學生提問少,比例嚴重失調,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得不到落實,導致的后果令人擔憂。 學生既然是學習的主體,就應該是學習的主動者,教師應把問的權利還給學生,歡迎學生突發(fā)奇想。教師的問,不宜問盡,有的問題應留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去想,去問,哪怕是極細小的閃光點,也應及時肯定和鼓勵,讓學生樂于思考,樂于質疑。
3.注重教學語言的簡要生動
有些教師上課有個習慣,總要用不少時間對學生進行思想紀律教育,這種做法不是都沒必要,但要講究"度"。有些教師總是要重復說些口頭禪,學生聽久了會膩。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對同一內容無意義地重復,會使學生產生厭倦情緒,促使他們精神的松弛和注意力的分散。因此,在講課中,除了一些重點難點需要重復外,應十分注意語言的嚴謹、簡明和生動。當然一個教師上一節(jié)課無意義地停頓數十次,或句子表達不完整,或課文分析不連貫,只會破壞學生的思緒,學生是很容易疲倦的。 教師講課的語言干癟、枯燥、缺乏感情是不能引起學生興趣的。同樣,如果教師的用語雖然"華美文雅",但艱深晦澀,學生聽不明白也是無用的。如在講述課文中,有些教師說某某作者是"作家創(chuàng)作盛期的成果",現在要對它作一番"美學欣賞",并"略加點評"。這種說法對于農村中學語文基礎較差的中學生而言,只會使他們感到興味索然。
4.思想與思想的交流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錢理群先生在《語文教育的弊端及其背后的教育理念》一文中指出:"語文教育有其特殊性,許多人在回顧自己的一生時,都會發(fā)現對自己影響最大的往往是語文教育,或者是語文教師。"為什么語文教師有如此大的感召力呢這可能是語文教師的思想魅力所致。因為一個人真正吸引別人的是他的思想,一個人真正可貴的也是他的思想,而使一個人一個人真正有別于他人的也是他的思想。我在《背影》教學中,正是用自己的思想和學生進行交流,才獲得學生的認可。讓學生在這個冷漠的社會中法相親情的溫暖,感受到世界中存在的情感,感動每一份讓我們感動的愛。我告訴學生我閱讀時的真實感受,曾經感動的細節(jié),每一個表意纖細的詞語。我在課堂上,不僅完成了對文本的一次解讀,還完成了對情感的再一次發(fā)掘。
5."討論三原則",語文教學公平的體現
新課改背景下中學語文課堂教學倡導全體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要"一個都不能少",照顧到全體學生。在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討論環(huán)節(jié)中,應堅持機會平等、思想共享、快速高效三個基本原則,保證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公平性。所謂機會平等,有兩方面含義:一是參與機會平等,每位學生都是討論的參與者,每位學生都應該具有參與討論的意識,教師也要給每一名學生參與的機會;二是表達機會平等,每個學生都應該是討論的發(fā)言人、代表人,發(fā)言絕不是善于發(fā)言的學生的事,這就要求教師在組織討論前,不要刻意地指定討論的發(fā)言人、代表人,使每位學生都做好發(fā)言的準備,從而積極主動參與其中。所謂思想共享,是指在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討論的目的是實現思想共享。在討論過程中,每位學生都應該徹底地表露自己對問題的認識、看法,不同思想、聲音在討論中碰撞,實現思想交流與共享。思想共享是根本目的所在,也是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等語文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
總之,語文教學是一種藝術。中學語文教師應該具備豐富的學識,適度地借助亢進的教學輔助手段,充分掌握并自如地運用恰當的教學藝術,才能使語文課堂活起來,使語文課充滿魅力,從而吸引學生喜歡語文學科,并達到幫助學生真正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