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營章
2012年,清華附小成為海淀區(qū)首批“基礎教育國際化試點研究項目”實驗學校,以探索如何應對當今世界教育國際化的挑戰(zhàn),尤其中國特色的越來越低齡化的出國潮流的挑戰(zhàn)。
國際化理解課程實施途徑
學校采取“請進來”和“走出去”兩種基本策略,以整合的方式不斷向?qū)W生滲透國際理解課程內(nèi)容。近三年來,六年級通過國際理解課程走出去的學生超過50%,且呈遞增趨勢。清華附小“走出去”開展國際理解課程,全程有教育,總結(jié)起來有如下四個方面的特點。
1.師生一起編寫出行手冊——樂學單
隨行師生組成團隊后,師生一起編寫出行手冊。學生、家長拿到手冊,出國方面的問題都能找到答案。
2.旅途中有輔導,時時有教育
經(jīng)過不斷的探索,學校漸漸總結(jié)出學生不同階段的問題,如信息的補充、同伴的支持、什么時候最需要老師的干預和指導等。
在整個行程中,教師會根據(jù)不同階段進行不同形式的教育。學生“走出去”體驗異域的文化是教育,在老師團隊陪伴中,學生離開父母,獨立面對出行也是一項無法替代的體驗式教育和人格自我教育的過程。
在出行的全程中,教師會和學生們在一起探討收獲,督促學生互相交流,迅速記下所行收獲,利用空暇時間閱讀書籍,翻閱資料,與學生一起探討教育與人生,這也是教育的一部分,而且比課堂來得更真實。在此過程中,同伴之間相互砥礪,不斷走向自立。
3.“1+1”主題學習與交流
在國外游學的國際理解課程中,教師每天都設計主題活動,并開展每天一小時的互動交流。例如:走遍華盛頓了解重要歷史人物:華盛頓、杰斐遜、林肯、馬丁·路德·金。我們設計“走進美國名人”的主題活動,辦主題展?;顒又?,學生們用英文和中文介紹今天了解到的美國重大歷史事件及人物簡介。
4.內(nèi)容課程化、系列化
清華附小在實施國際理解課程中,將課堂中的預學、延學、共學和樂學單應用到國際理解課程中,安排3個課時分別進行:學生自主搜集課程資料,小組交流分享;外方指導,編輯成冊的樂學單;學生帶著疑問和準備出發(fā)。
同時,我們還開展“三個一”體驗活動,即一次購物體驗、一次小記者采訪、一次清華風物介紹。所謂“三個一”,并不是只有三次,比如到了圖書館,我們會讓學生親自購書;到了美國大學,我們會讓學生主動向大學進行一次自我介紹。設計這樣“三個一”活動的初衷在于:提供真實語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鍛煉自信,挑戰(zhàn)自我,讓學生更加自信地面對國際化挑戰(zhàn);體驗作為清華人和中國人的樸素自豪感,站在世界的角度來看待自己的國家。
國際理解課程實施效果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F(xiàn)在的教育除了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傳統(tǒng)文化意識外,也要更加注重對學生全球視野的培養(yǎng),這是我們附小教師身上的責任,也是我國教育發(fā)展和國際地位提升的必然要求。
1.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
通過“走出去”的國際理解課程,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剛開始,學生之間不熟悉,但是經(jīng)過慢慢的磨合,我們這個團隊也越來越成熟。
2.形成觀察與記錄的習慣
每天回來,教師要求學生記日記,讓學生學會整理、記錄,第二天師生分享、總結(jié)。
3.形成了一些意識
學生通過國際理解課程的學習,形成了一些很好的意識,如排隊(人與人之間要保持一定的距離)、不剩飯、公共場合輕聲慢步、有人講話馬上停止自己的議論、住在美國家庭如何快速與家庭融合,等等。
展望與思考
我們經(jīng)常教育學生,自由并不意味著隨意、散漫。國外秩序、制度更加嚴格。自由只是思想的馳騁,往往言教多而效果差。
師生在游學后的感想中寫道:“我對美國小學生的印象就是特別有個性,特別開放。本以為他們的課堂會雜亂無章,邊玩邊上課。沒想到,他們的課堂雖然開放但是不散漫,課堂秩序井井有條。討論時熱火朝天,聽講時異常專注,眼睛都目不轉(zhuǎn)睛地看著老師。他們也采取小組合作制,配合得非常好。”
同時,在實施游學的過程中,學生也通過展示才藝來傳播中國文化,有的寫書法,有的吹笛子。有學生寫道:“從美國學生看我們書法作品羨慕的眼神中,我感受了作為中國人的自豪?!?/p>
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只有培養(yǎng)出具有世界眼光、國際理解和國際擔當?shù)娜耍拍苁怪袊拇髧匚缓妥饑缹嵵撩麣w。這就是基礎教育國際化的要義所在,也是清華附小開展國際理解課程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