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妮
一篇課文要教的點總是很多,但課堂教學時間是個常量。如何準確捕捉知識的生長點和學生學習能力的漸進點,做到“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讓40分鐘的課堂教學高效產(chǎn)出,讓語文學習更富實效性指導?筆者認為,以課文為本,落實學生讀書方法的指導,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實效性的一劑良方。
一、初讀,落實把課文讀“薄”的學法指導
把課文讀“薄”是一種學會概括的讀書方法。長期堅持訓練,對于形成快速瀏覽、快速捕捉信息能力很有幫助。一旦形成這種能力,就容易在浩瀚的知識海洋里迅速捕捉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第二學段的“課程目標”中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在第三學段“課程目標”中要求:閱讀敘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閱讀簡單的非連續(xù)性文本,能從圖文等組合材料中找出有價值的信息??梢?,中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應高度重視學生概括能力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學會抓住重點把課文讀薄,培養(yǎng)其提綱挈領的信息獲取能力。然而一篇課文要用一兩句話表達出主要內(nèi)容,對小學生來說確實不易。主要原因有兩方面:一是學生往往抓不住重點,分不清楚哪些內(nèi)容該留,哪些內(nèi)容該刪;二是無法將內(nèi)容縮成一兩句話。由此可見,在指導學生把課文讀“薄”時,一方面要指導學生掌握判斷、捕捉重點的方法,另一方面,要指導學生學會概括表達的方法。
在起步階段,應特別注意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進行指導,寓方法指導于讀書實踐之中。比如,可以從指導概括段意入手,先出示概括的樣式,讓學生完成填空,既留下概括課文大意的語言印象,又學習歸納概括的語言模式,降低概括的難度,體現(xiàn)指導概括的“扶”。教學《從現(xiàn)在開始》一課時,我首先出示第二自然段的段意:貓頭鷹上任下令從現(xiàn)在開始跟他一樣,白天休息,晚上做事,一星期下來,動物們叫苦連天。然后引導學生朗讀第二自然段,討論老師是怎么尋找課文中的語句來概括段意的。接著出示兩個句式,讓學生模仿第二自然段的概括方法完成填空,概括出第三、四自然段的段意。句式一:( )上任下令( ),大家( ),但也只好苦練跳的本領。句式二:( )上任下令( ),大家( ),大伙立刻( )。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各種方式的訓練,學生逐漸學會了概括段意。在這樣的基礎上,再指導學生運用段意合并法,就容易把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說清楚。
值得注意的是,概括主要內(nèi)容的訓練并不僅僅是第二學段的任務,第三學段仍要重視這一訓練,但要求應比第二學段高,要抓一些篇幅較長、概括難度較大的課文來訓練,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概括主要內(nèi)容的能力,進一步掌握把課文讀“薄”的學習方法。比如,教學《普羅米修斯》這一長文時,在學生初讀課文后,筆者首先出示文中幾個神的名字:普羅米修斯、太陽神阿波羅、眾神之王宙斯、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然后邊引導學生厘清人物關(guān)系,邊出示人物關(guān)系示意圖,再引導學生交流普羅米修斯和眾神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當學生回答不全時,教師相機指導學生把普羅米修斯拿取火種的原因加進去;當學生回答啰唆時,教師又重點指導學生在講述事情內(nèi)容時對不重要的信息簡單地說,最后通過在人物關(guān)系示意圖的箭頭旁補上關(guān)鍵詞,引導學生根據(jù)提示語把課文概括得更簡潔、更凝練。
二、細讀,落實把課文讀“厚”的學法指導
讀文章,既要能讀“薄”,還要能讀“厚”。所謂讀“厚”,就是能從文本中感悟出其深厚的內(nèi)涵,獲得深刻的感悟、啟示,這也就是課標所說的“精讀”。學會精讀的方法很多,比如,要學會質(zhì)疑,善于提出問題,圍繞問題深入思考;能夠聯(lián)系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領悟蘊含在語言文字的背后的意思;能夠聯(lián)系文章的寫作背景,悟出作者的寫作主旨……學會用批注的方法進行讀書應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種方法。語文教師應注重指導學生掌握批注的方法,學會在書中圈、點、勾、畫,從而讓學生習得批注閱讀的策略、技巧與把文章的內(nèi)涵讀豐厚融為一體,提升學生精讀的能力。
如:在指導《中國結(jié)》一課第三自然段做批注筆記的學習時,教師先讓學生說出做批注筆記時的困惑,再指導學生從學會發(fā)現(xiàn)不明白或特別喜歡一個詞或一句話開始著手做批注。教學流程大致如下:
1.寫詞語批注。當學生用“?”標出不理解的生字詞“杰作”時,教師給予肯定,讓學生知道做批注并不難,在不理解的地方打個“?”就是開始在做批注了。然后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來理解“杰作”的意思。在一生回答“不一般的作品,非常好的作品”,另一生說出“杰出的作品”的理解后,教師請兩生分別把自己理解到的意思寫在“杰作”一詞的上面。隨后告訴全班同學,像他們這樣把自己理解到的意思寫在相應的空白處,運用的正是一種能幫助自己掃清閱讀障礙的批注方法。緊接著要求全體學生也試著從“巧奪天工、憧憬、祥和”等生字詞中選一兩個自己不理解的詞語,運用工具書或同桌交流的方式寫出詞語的批注。
2.寫句子批注。教師首先引導學生畫出自己喜歡或有體會的句子,然后請學生說出喜歡這個句子的理由,當學生在表達上有困難時,教師給予“這句話寫了?搖?搖?搖?搖 ?搖?搖,我體會到了?搖?搖?搖 ?搖?搖?搖”樣式的引領,讓學生明白批注要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寫出自己的感悟、理解。接著引導學生說說做句子批注還有哪些方法,在討論的基礎上,總結(jié)概括幾種直觀、簡潔、明了的句子批注方法:用精練的詞語把句子的中心意思寫出來,用“△”畫出朗讀時要強調(diào)的重點詞語,在運用修辭手法的句子旁注明運用了什么手法,用波浪線畫出自己想要積累的精彩的句子等等。
3.梳理批注筆記的符號。在學生掌握了給詞語、句子做批注的方法后,教師沒有止步,而是引導學生梳理出做批注筆記的符號有哪些,讓學生明確如何“圈、點、勾、畫”地做批注:(1)不懂的地方用“?”;(2)感受深的句子旁邊可以寫體會,體會可以是一個詞或一兩句話;(3)在詞語空白處標注生詞的注釋幫助理解;(4)波浪線畫課文精彩或重要的句子;(5)在重點詞或難詞的下面畫“△”,以提醒自己;(6)指明修辭手法或表現(xiàn)手法可以直接標注“排比、擬人”等字樣;(7)仿寫文中的句子,可以做旁批。
長期堅持指導學生做批注,同時與指導學生深入感悟課文內(nèi)容、學習課文的語言運用有機結(jié)合起來,在細讀課文的過程中,讓學生掌握運用批注進行讀書的方法,就易于逐漸做到把課文讀“厚”。
三、品讀,落實把課文讀“活”的學法指導
葉圣陶老先生在《關(guān)于語言文學分科的問題》中指出:“語文教育的一個主要任務是讓學生認識語言現(xiàn)象,掌握語言規(guī)律,學會正確地熟練地運用語言這個工具?!敝挥薪柚滩?,捕捉住課文獨具特色又豐富多彩的語言現(xiàn)象,讓學生在讀寫訓練中悟到語言規(guī)律,存儲言語養(yǎng)料,積累語用經(jīng)驗,才算把課文教活,才算加強了語言文字的運用,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因此,通過指導品讀,落實把課文讀“活”的學法指導,就顯得十分重要。
如:執(zhí)教《火燒云》第三自然段:這地方的火燒云變化極多,一會兒紅彤彤的,一會兒金燦燦的,一會兒半紫半黃,一會兒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黃、茄子紫,這些顏色天空都有,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教師重點引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想象畫面,感受蕭紅語言文字的魅力;通過研讀語言文字的極其豐富而富有變化的表達手法,感受蕭紅語言文字的魅力。圍繞這樣的教學目標,教師首先請學生邊讀邊用“——”畫出描寫天空中顏色的詞語。接著讓學生試著把這些詞語分類,學生分成了三類:“紅彤彤、金燦燦”一類,“半紫半黃、半灰半百合色”一類,“葡萄灰、梨黃、茄子紫”一類。緊接著,教師追問,為什么這樣分?讓學生說出分類的理由,這樣學生就能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然后重點體會“葡萄灰、梨黃、茄子紫”這三種顏色詞的特點,并引導學生分別用“像( )一樣的( )色”句式來描述,再進行擴詞練習,學生的語言儲備一下子被激活,“棗紅、蘋果綠、橘黃、檸檬黃、柚黃、桃紅、橄欖綠”等詞脫口而出。此時,教師沒有止步,繼續(xù)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練習說話,試著把文中的“說也說不出、見也沒見過的顏色”用上文中幾種形式或其他形式來說說天空中的顏色,并把自己想到的詞放進段里,邊讀邊想象。最后試著用恰當?shù)脑~語概括出火燒云顏色變化,學生馬上聯(lián)想到了“五顏六色、色彩斑斕、五光十色、五彩繽紛……”等詞語。
此環(huán)節(jié)的教學,由單獨詞語的學習到詞串學習,由感受、理解到口頭表達,詞語儲備由隱藏到激活,步步深入,學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表達能力都得到了發(fā)展,真正做到把課文讀“活”。
實現(xiàn)語文課堂“低耗高效”,我們不僅要向?qū)W生傳授書本知識,更重要的是加強學生讀書方法的指導,教會學生如何閱讀一篇文章,如何自悟自得,如何發(fā)現(xiàn)、捕捉鮮活的語言,大膽地加以運用,從而發(fā)展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使語文課堂增值。
(作者單位:福建省晉江市安海鎮(zhèn)養(yǎng)正中心小學 本專輯責任編輯:辛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