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慶山
摘 要:《陳情表》是展示親情的千古名篇,現(xiàn)就《陳情表》的陳情藝術(shù)談一些認識。
關(guān)鍵詞:《陳情表》;李密;陳情藝術(shù)
在中國封建社會,當(dāng)人們遇到盡忠與盡孝的矛盾時,往往會因忠孝不能兩全,首先要服從為君主盡忠之“大義”,而不得舍棄為父母盡孝之“小義”。若有人言論什么先盡孝后盡忠,輕則被斥為貪私情舍大義,重則有不忠君甚或有面臨殺頭之危險。然而在西晉時期竟有這么一位奇人,直言自己要先盡孝而后盡忠,非但沒有受到任何責(zé)罰,反而因此還受到皇帝的很多賞賜,這人便是西晉名士李密。他通過寫給皇上的一份奏折表明了自己的想法,并且達到了自己先盡孝后盡忠的目的。這份奏折之所以能達到如此效果,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個人的陳情藝術(shù)。
首先,在這份奏折中,李密先動之以情,用真情打動皇帝。在文章開頭,李密就先哭訴其身世和目前處境,說自己從小就“夙遭閔兇、舅奪母志、少多疾病”,由其祖母一人辛苦撫養(yǎng)成人,目前祖母又年老多病,常年臥床不起,又因人丁不旺:“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nèi)無應(yīng)門五尺之童”,家中諸事只有自己一人照料。經(jīng)過自己一番哭訴,一個可憐巴巴的孝子形象已經(jīng)赫然呈現(xiàn)于我們面前。
接著,李密又闡明自己屢次未能應(yīng)招出仕的苦衷,進一步打消皇帝的顧慮。當(dāng)我們讀完文章開頭部分,固然會對李密的坎坷身世產(chǎn)生感慨與同情,同時我們一定會覺得僅憑這一點就拒絕皇帝的要求,理由似乎并不充分。確實,古人講“忠孝不能兩全”,既然皇帝這么看重自己,就應(yīng)對皇上感恩戴德,為朝廷效力,豈可因自己家中有困難而拒絕為朝廷效力呢?李密當(dāng)然明白這一點,所以又進一步說明自己的苦衷。他明確自己對朝廷的忠誠,說在自己的眼里晉朝是“圣朝”,自己也很想到朝中去做官,報答皇帝對自己的知遇之恩,之所以自己一直未能應(yīng)招出仕,實在是有太大的苦衷。這就進一步打消了晉武帝的顧慮。
然后,李密又曉之以理,表明自己盡孝正是為了盡忠。李密沒有回避自己不光彩的過去,他坦白自己曾經(jīng)在偽朝做過官,說自己做官的目的僅僅是為了能飛黃騰達,自己非但沒有受到責(zé)罰,還得到皇帝的賞識與重用。無奈自己目前家庭境況實在是糟糕透頂,祖母奄奄一息,在這種情況下,自己若不顧其死活,就是不孝。圣明的皇上怎么會把李密置于不忠不孝的境地呢?面對這樣一個至忠至孝之人的一點“盡孝”請求,晉武帝于情于理都無法拒絕了,若再勉強其到朝中做官的話,就等于是皇帝自己把李密置于不忠不孝的境地。
最后,李密誓死明志,把“陳情”推向高潮。但李密意猶未盡,他又進一步對晉武帝誓死明志,他對天地盟誓:李密之情蜀人皆知,天地共鑒。
李密在此文中既發(fā)揮了巨大的人格力量,以情感人,又顯示了強大的邏輯力量,以理服人。二者有效配合,相輔相成,把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令人蕩氣回腸,最終成為一篇文理情俱佳的千古至文!
(作者單位 山東濟南商河弘德中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