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靜
“為孩子的終身發(fā)展奠基”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育工作者要樹立的核心教育理念。音樂課程是學校國家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尊重多元文化、陶冶高尚情操的主要課程。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原有的音樂課程和教學體系已經不能適應教育發(fā)展的需要,音樂教學正面臨著歷史性的考驗,在課堂上主要表現為缺乏有效互動,教學目標不夠科學,忽視審美育人,教學模式與現代教育銜接不當等問題。音樂教育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當前是音樂教育發(fā)展的最好時期。因此,必須從發(fā)揮課堂教學評價的實踐價值、加大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力度以及提升師生互動的實踐技巧三個維度,進一步改進初中音樂課堂教學。
初中音樂課堂教學問題對策音樂教育在學校教育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它能夠實現學生對音樂美感的體現,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啟迪學生心靈,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在傳統的音樂教育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學出現了諸多問題,僅僅注重以單一的方式傳授學生知識,而忽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和素質的提升,使得當前初中音樂課堂教學在實踐中出現簡單移植教育目標,只注重音樂技能訓練的情況。
一、新課改背景下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初中音樂課堂中缺乏有效互動
目前,在我國的初中音樂教學中存在互動不足的情況,課堂教學方式表現為教師和學生之間問答式的互動方式,即教師提問——學生思考并回答——教師進行信息反饋,教師和學生之間缺乏對作品內涵的交流和分析、缺乏教師對學生理解音樂作品的有效引導、缺乏有效的互動提問、缺乏學生對音樂感受的分享,缺乏以學生為主體的小組合作和交流。從初中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來看,他們正處于音樂素養(yǎng)發(fā)展形成的關鍵時期,教師和學生之間有效互動的缺乏,使得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存在偏差,不但難以激發(fā)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也難以發(fā)揮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很多教師無視音樂課堂的有效互動,其互動提問往往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學方式的重要手段,看不到學生在課堂上鮮活的存在。
2.音樂課堂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不科學
新課程改革為音樂教育的價值賦予了更深刻的內涵,即不但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愛好,使學生掌握淺顯的音樂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在音樂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培養(yǎng)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但是,很多教師在實際的音樂教學過程中,擬定的教學目標往往以提升學生的音樂技能為主,如唱會某首歌曲,聽完某首樂曲,認識某種樂器等淺顯死板的教學目標,忽視了音樂審美的延伸。在教學方法上,也僅僅采用教唱法,聽賞法等簡單單一的教學方法,不注重運用現代化教育教學手段、無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導致教學資源沒有發(fā)揮應有價值、學生主動學習能力沒有得到鍛煉、課堂教學效率低、學生素養(yǎng)無法得到全面提升等諸多問題出現,這使得初中音樂課堂教學嚴重背離了新課標的理念。
3.初中音樂教學模式與現代教育需要存在差距
音樂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倡導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和音樂實踐,鼓勵學生進行音樂創(chuàng)造,并且提倡學科綜合,理解多元文化;這需要音樂教師以更加生動活潑的方式開展音樂教育,使音樂課堂更加生動活潑、富于內涵。然而,當前很多學校的音樂教學模式簡單陳舊,例如唱歌課仍以教師教唱——記憶歌譜——練習鞏固等陳舊的模式為主,與現代教育需要存在很多差距。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和大眾傳媒的日新月異,學生接受音樂教育的途徑逐漸增多,缺乏趣味性、藝術性、靈活性、形象性的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學生音樂能力培養(yǎng)的需要,無法使學生產生心理上的共鳴,使學生對音樂失去學習興趣,難以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更難以實現新課改所倡導的“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教育理念。
二、改進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的對策
1.提高音樂課堂師生有效互動的實踐技巧
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能夠把握住初中學生心理不夠成熟、與教師交流有焦慮感,但又渴望表達自己意愿的特點,在課堂教學中營造一種寬松和諧的師生互動氛圍。這就要求教師要提高音樂課堂教學師生互動的實踐技巧。在課堂上,教師要以一種寬容的態(tài)度來對待學生的表現,巧用課堂語言,設計生動形象的活動講解較難的樂理知識站在學生的角度設計問題,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及時鼓勵,提升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在課堂上不懼怕師生之間的互動。
2.以教學評價改革定位教學目標,改進教學方法
及時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是關注學生主體性、實現學生自主發(fā)展的重要舉措。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評價的實踐價值,要善用、巧用教學評價。新課標指出:“音樂學習評價應充分體現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精神,著眼于評價的激勵和教育以及改善的功能。”具體來說,在音樂課堂當中,教學評價的內容應該是靈活而生動的,評價要與實際的課堂教學內容聯系起來,避免評價內容與實際教學相脫節(jié),教學評價的語言要具有真情實感和教育智慧,用真實打動學生,切忌語言單調、千篇一律或是單純地表揚。
3.推進初中音樂課堂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改革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傳統的以“音樂教唱”為主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適應學生發(fā)展的需要。因此,音樂教師必須加大初中音樂課堂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力度。一方面,要以學生發(fā)展為主體,在課堂教學中要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注重通過各種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另一方面,要靈活多樣的采用教學模式,善于借鑒基礎學科中成熟的教學模式。比如,我在實際的音樂課堂教學中積極落實了我校推行的“二三六”理想人本課堂教學模式,“2”即兩個載體:學案導學和學科助理;“3”即三個時段:每節(jié)課教師的總講授時間不超過15分鐘,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時間不少于20分鐘,學生的鞏固訓練時間不少于10分鐘?!?”即六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精妙的情境導入,有效的自主學習,適時的小組探究,恰當的反饋點撥,扎實的鞏固提高,凝練的總結提升。讓各班音樂素質突出的學科助理成為中心發(fā)言人,帶領小組成員自主學習探究,變“要我唱”為“我要唱”,教師在一旁做恰當的點撥,與學生一起學習,師生同唱喜歡的歌曲,師生的情感得以抒發(fā),師生的感情得以共鳴、學生的個性得以張揚。經過一段時間實踐,學生已經能自行設計一堂精彩的音樂表演課,課堂教學得到了一定的優(yōu)化處理。
三、結語
音樂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對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音樂教育的終極目標在于啟迪、感染、喚醒和激勵,作為初中音樂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地總結實踐經驗和借鑒精華,探索更多的利于音樂教學改革和創(chuàng)新的良好途徑和方式,探索符合音樂課堂和學生發(fā)展的途徑和方法,使音樂教育為孩子一生的發(fā)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陳佳.在初中音樂課堂實施合作學習的初步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6.
[2]吳曉燕.淺談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管理[J].新課程,2012,(05):67-68.
[3]王垣.如何提高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2,(24):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