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俏宏
混齡教育最大特色就是能夠讓幼兒具有多重身份,并處于一種復雜的關系網(wǎng)絡之中。身處于復雜關系環(huán)境中的孩子,可以是同齡人的玩伴,可以是其他孩子的哥哥、姐姐或者是弟弟、妹妹,甚至可以是其他幼兒的老師。這種多重身份將會為幼兒帶來豐富的情感體驗,并且對其心理構成巨大沖擊。幼兒園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要對幼兒的情感體驗進行積極有效的引導,既要豐富孩子們的情感世界,又要防止不健康情感對孩子構成負面影響,最終實現(xiàn)孩子們?nèi)?、健康的發(fā)展。本文對混齡教育進行了概述,分析了現(xiàn)階段我國幼兒園混齡教育的實施現(xiàn)狀,并從四個方面,就如何有效開展混齡教育,提出了若干建議。
幼兒園混齡教育獨生子女角色現(xiàn)階段,我國多數(shù)家庭只有一個孩子,長輩們將所有的愛都給予了孩子,但是這樣真的有利于獨生子女的成長嗎?前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曾經(jīng)說過:“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因而沒有相互體貼、照顧的經(jīng)歷,沒有互愛互助、相互模仿、共同努力的經(jīng)歷,這不利于發(fā)展兒童的集體意識,而會導致兒童個人主義的蔓延。”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獨生子女很容易形成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在與其他人交往的過程中,無法形成正確態(tài)度,這也不利于孩子獨立性、責任感的形成。因此,幼兒園有必要實行混齡教育,讓不同年紀段的孩子們相互交往,從而使幼兒在復雜的關系網(wǎng)絡中完善人格,這對于孩子未來的成長具有重大意義。
一、混齡教育概述
(一)混齡教育的內(nèi)涵
混齡教育是指將不同年紀段的幼兒編排在一個班級中進行學習與生活。意大利著名幼兒教育學家瑪利亞?蒙臺梭利在多年的幼兒教育實踐基礎上,創(chuàng)立了一套完善而又獨特的兒童教育方法,而混齡教育則作為蒙臺梭利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世人所熟知。蒙臺梭利認為將同齡編班會人為的把幼兒隔離于真實世界之外,不利于幼兒的全面發(fā)展。隨著蒙臺梭利教育理念在全球范圍內(nèi)的流傳,混齡教育理念被諸多國家幼兒教育所接受,特別是西方發(fā)達國家,比如美、英、法、德等國家,其學前教育已經(jīng)普遍推行混齡教育。特別是德國,已經(jīng)成為混齡教育的具有代表性的國家。
(二)混齡編班對幼兒發(fā)展的意義
1.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fā)展
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對語言的掌控能力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這對于幼兒將來的成長有著重大意義。采用混齡編班之后,班級更像是一個家庭,在這樣溫馨、輕松、自由的環(huán)境中,幼兒更愿意敞開心扉,與其他小朋友交流與互動,分享學習生活中的喜怒哀樂。我們知道,年紀較大的幼兒,會掌握更多的詞匯量,口頭表達能力也強于年紀較小的幼兒。這種特殊氛圍中,年紀較大的幼兒會承擔著哥哥、姐姐,甚至是老師的角色,在交流的過程中,年紀較大幼兒會復習自己最新掌握的詞匯,年紀較小幼兒則會學習并掌握新的詞匯。因此,混齡教育更利于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fā)展。
2.提高幼兒學習的自主性
混齡教育主要是利用同齡互動與異齡互動來展開教學的?;忑g班級中的幼兒會有更多的時間與機會來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然后再利用幼兒之間的交流與互動,來分享彼此用心做事時的喜悅。由于這種學習是自主的、內(nèi)在的,所以幼兒會投入更多的精力到他們喜歡的事情之中,同時這種精神帶有一定的“感染”性。無論是哪個年紀段的人,認真做事的樣子都是非常迷人的,而幼兒又有很強的模仿性。所以在游戲、學習以及生活的過程中,他們尋找并且模仿這種專注的感覺。而這一過程,除了老師進行適當?shù)囊龑е?,更多時候是靠幼兒自主完成的。
3.彌補同伴群體缺失
根據(jù)布郎芬布倫納生態(tài)理論,我們可以將影響個體發(fā)展的外部環(huán)境,看作是一個層層嵌套的多元化系統(tǒng)。對于幼兒來講,這些層次有與幼兒關系緊密的父母、老師、伯伯、姑姑、叔叔、嬸嬸等,當然還包含像鄰居、路人等一些關系并不緊密的群體,無論是哪個層次都不能缺失,否則將會對個體產(chǎn)生不利影響?,F(xiàn)階段,我國家庭多數(shù)為獨生子女,這將會導致同伴群體的缺失,同伴交往作為一種微觀層次,是幼兒個體發(fā)展所必備的。而混齡教育不但可以彌補同伴群體缺失這一問題,同時還能夠?qū)⑼槿后w的范圍擴大,使幼兒能夠接觸到比自己年紀稍大或者是稍小的幼兒,使同伴群體的內(nèi)涵更加豐富。
4.提升幼兒智力水平
由于混齡教育中幼兒年紀存在差異性,在學習、生活的過程中,年紀偏小、能力較弱的幼兒能通過觀察,來學習那些年紀偏大、能力較強的幼兒身上的東西,無形之中完成了“學”與“教”的過程。而且這種學習模式,要比老師教授來得更直接,因為年紀偏大幼兒行為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模仿。接受混齡教育的幼兒,其自主學習能力、理解能力不斷增強,知識不斷積累,智力水平大幅度提升。
二、現(xiàn)狀分析
(一)開展的現(xiàn)狀
在過去相當長的時期內(nèi),我國幼兒園都是按照年紀進行分班的,雖然存在部分地區(qū)有混齡編班的情況,但是顯然這些地區(qū)帶有一定的“被迫性”。比如一些地區(qū)的經(jīng)濟發(fā)展落后,學前教育資金不足,教室與教師均無力承擔按年紀分班,所以會采取“混齡編班”。還有一些偏遠山區(qū),因生源不足,也會采用“混齡編班”。這兩種情況多見于經(jīng)濟落后地區(qū),均是“被迫”采用“混齡編班”的。而且在過去,我國幼兒園教育更重視傳授知識,小學化傾向嚴重。
近幾年,我國與世界經(jīng)濟、文化交流不斷加強,西方比較先進的學前教育模式也進入了我國,其中就有風靡全球的蒙臺梭利教學法。再加上我國獨生子女數(shù)量不斷增長,獨生子女教育問題成為了社會熱點問題,在我國教育專家、園長以及廣大幼兒園教師的共同努力下,混齡教育模式在許多地區(qū)開始試探性的開展。有些城市的幼兒園開設了混齡班,開展了混齡教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國混齡教育還很難大范圍開展,這與社會、家長以及幼兒園教師的思想認識存在很大的關系。現(xiàn)階段,仍然以同齡編班為主,那么如何真正開展混齡教育,使混齡教育發(fā)揮出其應有的價值,還需要我們進一步探討。
(二)原因分析
1.家長觀念落后
幼兒園推行混齡教育的第一個障礙就是來自于家長?,F(xiàn)階段,存在大量的家長認為幼兒園教育是為小學教育打基礎,幼兒園仍然要以知識傳授為主,這樣的幼兒園教育才有意義。還有一些家長認為年紀較小孩子與年紀較大孩子在一起生產(chǎn),容易讓年紀較小孩子產(chǎn)生自卑感。家長觀念的落后,給幼兒園混齡教育的開展帶來了強大的外部壓力。
2.本土化程度較弱
我國對混齡教育研究已經(jīng)展開多年,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果,但遠遠無法滿足混齡教育全面展開的需要。筆者認為,現(xiàn)階段我國對混齡教育的研究還更多的停留在對這種模式的優(yōu)、劣勢分析上,并沒有上升到將混齡教育本土化的層面上來。
3.師資力量不足
在混齡教育模式中,教師被稱為導師,原因就是他們要對幼兒的心理非常了解,同時還會對每一名孩子的脾氣、秉性、優(yōu)點、缺點都有深刻的了解,這樣才能夠有針對性的幫助孩子成長。我們知道,幼兒園教師的精力是有限的,而混齡教育對幼兒園教師綜合素質(zhì)的要求非常高,而且美、英、法、德等國家幼兒園師生比例普遍都比較低,這樣幼兒園教師才有時間與精力來觀察每一個孩子的個性特點,滿足其個性化發(fā)展。而我國幼兒園的師生比例較大,目前的師資力量無法滿足混齡教育全面展開。
三、對策建議
(一)轉(zhuǎn)變家長觀念
通常情況下,人們對于新模式都會帶有一種抵觸的情緒,家長的心理我們是可以理解的。而且部分家長的擔憂也有一定道理的,比如有些家長認為混齡教育,自己家的小孩子會受到年紀較大孩子的欺負,但筆者卻認為這恰恰是對幼兒進行引導的最佳時機。當年紀較大的幼兒欺負年紀較小的幼兒時,教師絕對不會放任其不管,而且那些比較強勢,喜歡欺負其他小朋友的孩子便也“暴露”了自己。此時教師必須要抓住時機,對這些恃強凌弱的孩子進行積極引導,相信孩子的缺點必將會得以糾正。實際上,幼兒園開展混齡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幼兒能夠在相對真實且復雜的環(huán)境中鍛煉自己,一味的保護與溺愛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幼兒園可以通過宣傳欄、開放日、家長會以及網(wǎng)絡等多種渠道,讓廣大家長真正了解混齡教育的模式、目的與意義,宣傳的過程中,我們要多講混齡教育的成功案例與心得體會,爭取到家長的認同與配合。
(二)建立試點單位
為了使混齡教育能夠全面展開,我國政府要鼓勵一些有意愿、有能力的幼兒園開展混齡教育,并且給予適當?shù)馁Y金支持與政策支持。需要注意的是,試點單位不在多,而在于精。如果社會上能夠建立一所全園性的混齡教育幼兒園,并且教學效果能夠達到預期水平,相信這要比局部的、斷續(xù)的開展混齡教育要更有意義,也更有說服力,同時還能夠為混齡教育的全面開展積累豐富的經(jīng)驗。建立混齡教育試點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師資力量,除了政府要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之外,試點單位可以采取向社會募集的方式進行,比如向某些圖書企業(yè)、教育企業(yè)拉贊助,從而使試點幼兒園的資金渠道更加多元化。
(三)推進混齡教育本土化進程
混齡教育模式有著其獨創(chuàng)性,它對于幼兒的發(fā)展有著重大意義。但是我們絕對不能照搬照抄,而是要與我國幼兒教育的實際情況相結合,不斷推進混齡教育的本土化進程。蒙臺梭利是意大利人,她創(chuàng)造的教育體系帶有一定的時代特性、地域特性以及文化特性,有些內(nèi)容我們是無法直接應用的,比如關于語言學習方面。推進混齡教育本土化進程的關鍵就是我們要把握蒙臺梭利教育模式的核心,對整個教育體系的思想內(nèi)涵進行全面解讀,然后再從我國學前教育的實際情況出發(fā),設計出一套符合我國學前教育現(xiàn)實發(fā)展的教學理論,并且將其推廣到實踐教學之中。
(四)通過混齡游戲開展教育
1.合作能力培養(yǎng)
小組合作是蒙臺梭利教育模式的一種重要方法,是培養(yǎng)兒童合作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現(xiàn)階段混齡教育普遍采用的一種教學方法。需要注意的是,處于幼兒階段的孩子,其抽象思維能力較弱,合作意識并不強,如果教師不加以積極有效的引導,那么很容易出現(xiàn)孩子們自己做自己事的情況,這樣的課堂是沒有意義的。因此,教師必須要有針對性的對課堂進行設計,進而達到培養(yǎng)幼兒合作能力的目的。比如筆者在實踐的過程中,就組織了名為“快樂搭檔”的活動,小組成員為四名,其中兩名是大班孩子,另外兩名是小班孩子,共同來完成分角色扮演、拼圖、接力跑以及讀兒歌等小組任務。教師在教學開始時,要鼓勵大班孩子照顧小班孩子,這樣在任務進行時,才能利于互動、合作的實現(xiàn),最終完成教學目的。除此之外,為了鼓勵孩子,筆者還設計了一些獎項,比如“最佳默契獎”“最有愛心獎”以及“最佳搭檔獎”等等,提高他們學習、游戲的積極性。
2.交往能力培養(yǎng)
幼兒的交往能力是在與其他人的接觸過程中形成的,如果幼兒缺少與其他人的接觸機會,那么交往能力將很難發(fā)展。因此,幼兒園教師必須要創(chuàng)造一切有利條件,為幼兒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提供機會。特別是不同班級、不同年級的孩子,這樣的交往更有挑戰(zhàn)性。筆者曾經(jīng)組織了全園范圍內(nèi)的混齡游戲,劃分區(qū)域分別設置了禮品店、劇院、醫(yī)院、超市、餐廳等區(qū)域,分別讓孩子們扮演店員、演員、觀眾、醫(yī)生、護士、患者、理貨員、廚師等一系列角色,并且委派一個孩子執(zhí)行某一任務,比如買菜任務、看話劇任務等等。幼兒在執(zhí)行任務的過程中,必須要與其他幼兒交流,教師在整個過程中,要教育孩子要使用禮貌用語、主動幫助他人等等,從而使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提高了交往能力。
3.認知能力培養(yǎng)
混齡教育模式下,幼兒是處于不同年齡階段的,而在認知層面,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對于事物的認知程度是不一樣的,當幼兒之間發(fā)生認知沖突時,年紀稍大的孩子便扮演了“教師”這一角色,從而為年紀稍小的孩子講解相關知識。在這一過程中,年紀稍大的孩子鞏固了原來的知識,而年紀稍小的通過學習、模仿,從而掌握了新知識。比如筆者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開展了“水果拼盤”的游戲,同樣是以小組的形式,將大班幼兒與小班幼兒搭配在一起,筆者為孩子們提供了如蘋果、梨、杏、桃、香蕉等水果,讓孩子們完成洗滌、去皮、切片、拼盤等工作,拼盤的樣式可以由孩子們自由發(fā)揮。在這一過程中,小班的幼兒跟隨大班幼兒了解了水果的名稱、外形,學習了利用刀具進行切片的操作。需要注意的是,這個游戲在進行的過程中,老師向幼兒發(fā)放的是塑料的刀具,以防止孩子割傷自己。幼兒通過“水果拼盤”游戲,在歡聲笑語中,學習了新知識,掌握了新技能,并且體驗到了成功的感覺。
四、結論
綜上所述,混齡教育對于幼兒成長有著重大意義。由于混齡教育屬于“舶來品”,受文化背景、時代背景以及地域背景的影響,混齡教育不能完全符合我國幼兒園教育的現(xiàn)狀,需要我們不斷總結國內(nèi)外經(jīng)驗,推進混齡教育的本土化工作。除此以外,還需要我們注意的是,有些教育機構為了獲得高額利潤,將蒙臺梭利教育模式抬到了一個遙不可及的高度,這顯然是不利于混齡教育本土化的。教育是立國之根本,好的教育方法應該平民化、大眾化,這樣才能使更多人受益,如果將某些教育模式神話,將會阻礙這些優(yōu)秀教育模式的推廣。因此,幼兒教育的同仁們必須要反思自己的行為,教育不能太過商業(yè)化,否則其后果不堪設想。
參考文獻:
[1]羅璇.我國幼兒混齡教育現(xiàn)狀與展望[J].畢節(jié)學院學報:綜合版,2011,(03):117-120.
[2]劉文,魏玉枝.混齡教育中幼兒心理理論與創(chuàng)造性人格的關系[J].學前教育研究,2010,(08):33-38.
[3]黃俏樂.混齡教育對我國幼兒教育的意義[J].華章,2009,(02):132.
[4]張軍.混齡教育與幼兒發(fā)展[J].教育教學研討,2007,(04):14-16.
[5]錢秀華.在我國幼兒園實踐混齡教育的困難與建議[J].學前教育研究,2008,(02):69-71.
[6]鄔娟.家庭因素對兒童心理理論的影響及其教育啟示[J].中學時代:理論版,2013,(08):29-29.
[7]劉英.探討蒙臺梭利混齡教育的中國化[J].現(xiàn)代教育科學:普考研究,2013,(02):52-54.
[8]馬卡連柯.兒童教育講座[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
[9]黃偉達,王霞玉.幼兒沖突與幼兒社會化[J].學前教育研究,2007,(07):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