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霞
摘 要: 如何在小學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文章認為,可以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凸顯學生主體地位;轉變教師角色,不忽視非智力因素與個性品質;踐行素質教育,做到“尊生”。
關鍵詞: 素質教育 小學思想品德教學 教學方法
思想品德課內容廣,跨度大,教學的重要任務是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培育新人。教學中,必須立足于素質教育。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解放學生的頭腦,使他們思想;解放學生的雙手,使他們能干;解放學生的嘴巴,使他們能問;解放學生的空間,使他們能到大自然大社會里,擴大知識和眼界,獲得豐富的學問;解放學生的時間,使他們有時間學一些他們渴望學習的知識,干一些他們高興干的事情。這為教育改革的素質教育指明了方向。然而,思想道德素質的主要承擔者是思想品德課的教育,自始至終都貫穿于思想教育。落實素質教育的主要渠道是課堂四十分鐘,如何在小學思想品德教學課堂中實施素質教育,筆者從以下方面談談思想品德課中的素質教育。
一、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凸顯學生主體地位
傳統的教學理論基本上是:教師是權威,學生更多扮演“遵從者”的角色,這種不對等的關系造成了師生間的隔閡,影響了師生間的交往,很容易使學生喪失自信心和獨立性,不易彰顯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和積極性,更談不上解放學生的嘴巴和思想。
1.在平等的基礎上建立新型師生關系,有利于推進素質教育。
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主體,課程與教材是客體,教師是主導,三者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在教學中應合理應用“三體結構”合理應用。教師是一個古老的職業(yè),我國古代有很多優(yōu)秀的師生交往的范例。其中“亦師亦友”的主張啟發(fā)我們:教師是學生的友伴,和學生的交往還體現在娛樂、生活和思想交流等方面,學生和老師共同組成學校生活的共同體。師生之間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學習,教學相長,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真正體現“良師”與“益友”的角色。
2.在民主、和諧的基礎上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加強素質教育。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應該成為學生的朋友,深入到他的興趣中去,與他們同歡樂,共憂傷。忘記自己是教師,這樣學生才會向老師敞開他的心靈。”教師要創(chuàng)設和諧、民主的教學情境,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要尊重學生,相信學生,教師投入的情感被學生感受到后,學生才會跨越內心障礙,坦誠地向教師表述自己的觀點,把內心的真實感受說出來。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把獨立思考作為學生的第一常規(guī)訓練。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發(fā)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人力勝天工,只要每事問。”問題意識是思維的動力,是創(chuàng)新思維的基石,它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激發(fā)和培養(yǎng),因此,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是學生能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保障,教師要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程度的思考題,引起他們的興趣和思考,對優(yōu)等生做到“錦上添花”,對后進生做到“雪中送炭”,規(guī)避“落井下石”。只有營造和諧、民主的氛圍,才能讓學生解放頭腦,解放雙手,在民主、和諧的土壤中,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二、轉變教師的角色
教師的重任是向高一級學校和社會培養(yǎng)高素質的人才,同時培養(yǎng)適應社會需求的人才,著眼于學生的終身發(fā)展需要?!缎抡n程給我們帶來了什么》啟發(fā)了我,要善于把教師“權威者”的角色轉變?yōu)椤昂献髡?、引導者、參與者”的角色,變學生傳統的“接收器”為“信息器”、“遵從者”為“主動者”,真正做到師生互補,教學相長。課上,有時我會故意裝作不懂,而向學生發(fā)問,要解決學生積極動腦、勤于動手可完成等問題,但要有一定的難度。在此前提下,我說:“這個問題恰好是我的知識盲點,同學們思考后告訴我。”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動腦習慣,大膽發(fā)言。而后,我說:“在你們的啟發(fā)下,我的理解是這樣的……”這樣既尊重了學生的觀點,又彌補了學生在回答問題時的不足,這樣教學的目的是:在滿足學生心理愉悅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其他方面的素質,如:心理素質,語言表述能力,思維能力,分析、歸納、整合能力等。
三、不忽視非智力因素與個性品質
人的素質表現為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實踐中卻往往把教學活動局限于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而未顧及非智力因素,如:習慣、觀念、意志、情感、品格等。一般說來,非智力因素可以轉化為學習動機,成為人們學習的內部動力,幫助學習者制定學習目標,具有維持學習的作用等。因此,在挖掘智力因素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品質。
1.適當煽情,激發(fā)學習興趣,樹立自信。
2.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豐富大腦,完善個性。
3.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品質:持之以恒、自強、自立、奮發(fā)向上、不怕困難、不畏挫折。
課堂因不同的個性而精彩、豐富、多樣,學生通過分工和通力協作,各抒己見,各表其態(tài),進行“互動交流”,學會如何融入群體,如何與不同個性的同學交往,如何發(fā)表與保護自己的意見,為今后進入社會打下基礎。
四、重視素質教育,做到“尊生”
學生來自不同的家背景(留守,貧困、富有、單親、重組等),要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教師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教師并不一定要有超人的專業(yè)知識和教學能力,而是要尊重學生,因而,“尊生”也是“重教”的表現。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人際交往,尊重學生的個人興趣愛好;尊重學生個性的發(fā)展,這樣有利于師生和諧相處,有利于搞好課堂教學,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
新課標下,不僅要求學生掌握雙基,而且要適當讓學生張揚個性,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品質,全面提高整體素質。因此,思想品德課中的素質教育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