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加利 姜喜
【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林木遺傳育種學》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闡述了實踐教學與科研相結合對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科學素質、實踐精神、動手能力以及團隊精神培養(yǎng)的積極作用,為學生就業(yè)拓寬了道路。
【關鍵詞】林木遺傳育種學實踐教學科研實踐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6-0254-02
《林木遺傳育種學》是林學專業(yè)本科生的一門重要的專業(yè)基礎課,其實踐教學對林學專業(yè)的人才培養(yǎng)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在林學學科的發(fā)展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對培養(yǎng)高素質的本科林業(yè)類人才有著密不可分的作用。目前,在我國大學教育實踐中,“重認知輕實踐、重知識輕能力”的現象仍較突出,已成為影響本專業(yè)學生就業(yè)、社會適應和創(chuàng)造性的重要因素。為了適應社會的需要,提高實踐教學的質量,培養(yǎng)具有實踐能力和富有創(chuàng)新意識與創(chuàng)新精神的專業(yè)技術人才,我們結合校內現有資源,把科研引入到實踐教學中,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獨立思考,增強創(chuàng)新意識,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成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應用型人才。本文對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對教學實習改革進行了初步探索。
1.《林木遺傳育種學》實踐教學中存在問題
1.1對實踐教學不夠重視
林學專業(yè)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專業(yè),但在安排學生實踐教學計劃上卻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實踐教學的學時安排少,在實驗課中多為單一性驗證性實驗,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較少,不能讓學生深刻體會到林木育種的真正含義,更不能很好地與實踐相結合。在教學實習中并沒有達到很好的實踐效果,學生完全按照老師的指導進行操作,雖然動手了,也只是走個過程。這種不良的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安排,只強調實踐教學形式和過程,不重視學生的學習效果,實踐教學內容老化,造成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濃,始終處于一種被動狀態(tài),實踐能力不強,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
1.2學生積極性不高,教學目標不明確
學生學習《林木遺傳育種學》這一專業(yè)主干課程的積極性不高,覺得沒必要學,也用不上,在實踐教學上老師下達了任務,學生也是敷衍了事。原有的教學目標較狹窄,學生不能很好地明確教學目標。學生從事實踐鍛煉時多數都是重復驗證教學知識,在應用實踐方面研究的較少,學生缺乏獨立從事實踐工作的能力,對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更無從談起。學生雖然掌握大量的理論知識,但科研創(chuàng)新和實踐能力薄弱。
1.3不能有效將科研與實踐教學緊密的結合
教學和科研是高等院校的基本職能,科研和教學相結合有利于高校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1]。在實踐教學中學生科研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不能取得較理想的效果。許多學生學習理論知識能力較強,一旦碰到實際問題卻無從下手,實踐動手能力差。教師習慣在課堂上傳授知識,學生參加科研和實踐的機會少。在實驗課和教學實習中給學生提供了動手動腦的機會,學生按部就班做了,但是不能很好地將科研結合進去,從而形成實踐與科研的互動,造成教學培養(yǎng)模式沒有創(chuàng)新,成果不突出,學生就業(yè)后很難適應從學生到生產者的角色改變,手頭工作不能順利完成,造成尷尬境地。
2.《林木遺傳育種學》實踐教學中學生科研與實踐能力培養(yǎng)
2.1制定完整的實踐教學計劃
實踐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實踐教學中注重理論聯系實際,科學制定實踐教學計劃。通過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和科研三結合,培養(yǎng)符合社會科研生產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并建立合理的適合學生發(fā)展的實踐教學體系。加大實踐教學的比重,使學生盡早地接觸生產實踐活動,激發(fā)學生自身朝社會需求方向發(fā)展的積極性。在實踐過程中學習雜交育種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養(yǎng)和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動手能力、豐富學生的生產經驗、開闊學生的眼界。
2.2完善實踐教學內容
在實踐教學中做到理論教學、實驗課教學、教學實習三者緊密結合,形成驗證性實驗、設計性實驗、綜合性實驗與教學實習相互銜接,相互滲透的實踐教學體系。在實踐教學中逐步減少驗證性實驗,增加設計性、綜合性實驗在實踐教學中的比重,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及動手能力。
在教學實習中緊貼生產實踐,結合校內現有的樹種資源,按照《林木遺傳育種學》課程要求來安排教學實習,讓學生了解雜交育種的方法,學會雜交授粉技術,讓學生認清不同種類的植物的植物學特性和生物學特性。為了讓學生學會雜交授粉技術,教師親自指導學生如何確定套袋期,取花藥期及如何自制花粉,去雄,授粉等程序的操作,對雜交獲得的果實種子進行性狀測定分析,并選擇優(yōu)良雜交后代;為了讓學生搞清自制花粉是否有活力,通過設計花粉生活力檢測法,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使學生掌握了雜交授粉技術和花粉生活力測定方法,使學生掌握并能獨立完成樹上雜交育種的全部過程。在學生實習過程中學生自行分成3-5的若干組,學生制定育種計劃并按照計劃順利完成各組的雜交育種實驗。
2.3將科研融入實踐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科研能力
在實踐教學中,教師把科研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及時引入研究成果及在研究過程中獲得的最新科技信息,讓學生參與到科研中來,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在雜交育種中,測定花粉生活力時,學生通過查資料,設定并選擇適合測定親本花粉生活力的方法,自行設計實驗過程。如花粉生活力測定用離體萌發(fā)法時,培養(yǎng)基的選擇,萌發(fā)條件(溫度、光照、濕度、PH值等)的選擇,學生進行實驗設計選擇適合的實驗方法,將獲得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選擇適合親本花粉的培養(yǎng)基和萌發(fā)條件。將科研引入實踐教學中,提高了學生的動手和創(chuàng)新能力,使學生不僅掌握了育種專業(yè)知識和實驗方法,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提高了學生的實際操作的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實踐教學中不斷積累新的經驗和方法,提高教師的科研水平,更好地將新的研究應用到實踐教學,拉近課堂與實際工作的距離,滿足學生求知的愿望,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
實踐教學對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科學素質、實踐精神、動手能力以及團隊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近年來,隨著農業(yè)類高校教育的改革,市場對林學專業(yè)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還必須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在《林木遺傳育種學》實踐教學中將科研引入是必要的,讓學生參加科研,培養(yǎng)了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通過林木遺傳育種教學實習與科研的結合,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探索和創(chuàng)新意識,為學生的就業(yè)擴寬了道路。我們將繼續(xù)不斷改革林木遺傳育種學的實踐教學,將科研融入教學中,加強實踐教學內容和環(huán)節(jié),為培養(yǎng)更多創(chuàng)新人才、應用人才而努力。
參考文獻:
[1]趙輝,于雁.高等院校的科研與實踐教學的相關性和互補性[J].山東工業(yè)大學學報,1994,(3):70-72
[2]洪梅.深化實踐教學改革,構建合理實踐教學體系[J].科技信息,2008,12:201-202
作者簡介:
陳加利,1979年出生,男,山東,碩士研究生,講師。主要從事林木遺傳育種、林學方面的研究。